【康健雜誌2018/07/01 】
魚油、精胺酸、核苷酸 合併使用才能有效提升癌友免疫力
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2017年最新公佈的營養指南建議,魚油(ω-3PUFA)、精胺酸、核苷酸為癌症患者免疫調節的3效營養劑。根據臨床研究結果,三項免疫調節劑應合併使用,才有利患者提升自體免疫力以抗癌。術前7天補充營養品更有利預後。
很多癌友最擔心術前補充營養品會不會同樣養大癌細胞?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不會。」這是經ESPEN長期經臨床實驗的結果。
ESPEN是什麼組織?它是一由歐洲醫生與營養師組成腸內外營養領域的組織,於1980年成立,致力於研究與疾病相關的代謝問題及營養的影響,以促進臨床研究與教育組織。「該組織具全球營養界的領先地位。」賴基銘教授強調。
高蛋白、充足熱量,是癌友的基礎營養原則,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表示,依ESPEN最新研究,不應只補充熱量與蛋白質,更應從魚油、精胺酸、核苷酸等重要免疫營養素提升癌友免疫力。
她解釋,魚油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可減輕身體所釋出的發炎物質反應;精胺酸在壓力的情況下,可做為免疫細胞的能量來源,有助於維持免疫功能,活化免疫細胞、合成受損組織所需的膠原蛋白,協助傷口癒合;核苷酸則能增進免疫細胞的增生與成熟分化。
根據ESPEN的臨床實驗研究,合併使用才有效,而單一使用並無有效證實。癌友補充保健食品,如維他命,飲食上多喝魚湯、雞湯,吃肉等方式,屬於單一、不均衡的營養補充方式。建議癌友可找營養師做個別化諮詢,依癌友自身的情況,營養師會做評估,先從攝取含豐富魚油、精胺酸、核苷酸的食物,維持體重與提升免疫力。
天天吃魚不嫌多,肉與彩色蔬果不可少
一、魚油:Omega-3脂肪酸來自於魚油,還有藻類的食物,深海魚包括秋刀魚、錆角、鮭魚、鱈魚都含量較高的魚種。
一天可以吃2兩的魚肉,約巴掌大。一周吃2~3次是基本,癌友可增加到每天吃魚,建議每天攝取1-3公克的魚油,不論是來自於食物中的深海魚,或者是膠囊的魚油都可以,魚肉更含蛋白質,是癌友需要的營養素。
二、精胺酸是胺基酸的一種,胺基酸部份來自蛋白質。豬肉、雞肉、魚肉等肉類及豆製品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經過分解後,產生不同種類的胺基酸,包括精胺酸、麩醯胺酸。一餐吃巴掌大的肉,約2兩肉等於2份蛋白質,即何補充需要的胺基酸。核苷酸是體內自行合成,而胺基酸是促進核苷酸重要元素。
三、抗氧化劑。美國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ASPEN)之前研究,認為抗氧化劑是抗癌重要成分,而彩色蔬果中含抗豐富的氧化劑,建議癌友多食用彩虹蔬果,紅橙黃綠藍紫白等色彩越豐富,吸收氧化劑物越全面。若要達到抗氧化的效果,可補充基本的綜合維他命。
她以女性為例,一餐一碗飯、一個巴掌肉約2兩肉或魚,以及彩色蔬果,這樣以上五種營養劑都包括在內了。如果胃口很好,建議改吃雜糧飯。她表示,因為雜糧飯的營養成分包括纖維素 、微量礦物質等營養素,比白米還要高。
醫師確診即啟動抗癌模式,癌友注意身體2警訊
當病患一旦經醫師確診罹癌之後,魏賓慧建議,即應進入抗癌模式。因為受到腫瘤細胞影響,癌友經常進食量不足,出現體重減輕、免疫力降低等現象,因而影響癌症治療效果,增加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家屬與癌友應自我檢測身體警訊:
一、胃口不好、食慾不振。因癌細胞與腫瘤細胞會釋放促發炎物質以干擾代謝,她解釋,會令大腦中樞系統改變食慾的訊號產生厭食,特別是與腸胃道有關癌症,包括頭頸癌、食道癌、胃癌等患者。
二、體重減輕,引發衰弱,免疫力下降。因食量少致體重下降,超過五成癌友在治療期間體重下降,體重一旦減輕,肌肉代謝加快,肌肉組織分解,肌肉量減少,身體越來越虛弱,免疫力下降,越來越容易疲倦。
魏賓慧表示,照顧者多注意癌友食量,若胃口不好,改以少量多餐,如過去一天三餐,可改為一天六餐,維持與過去相同食量為原則。當癌友食量不到平常的一半時,就需要額外加喝的營養補充品,建議可選擇含魚油、精胺酸、核苷酸的複方,若用單方的補充,過與不及都不利患者。
但即使癌友胃口沒有不好,體重也沒有減輕,也應適時補充適當的免疫營養,以增強自體免疫功能,抵抗因癌症腫瘤出現全身性發炎的反應。
提早術前補充免疫營養素有利預後
何時應補充免疫營養素?雙和醫院外科部主任暨副院長黃銘德表示,術前7天先補充免疫營養品,可調節體內免疫機能,提升體內的抗炎反應,對於預後有相當大的幫助。研究指出,患者術前體內發炎指數較低,5年存活率高一倍。歐洲已有8成國術前術後使用。
他表示,許多患者會認為在術後出現感染、傷口無法痊癒等預後不佳的狀況,都是癌症治療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雖然治療確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但其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元凶,是因癌細胞所造成的免疫失調,引起患者體內發炎反應,進而導致身體機能代謝異常所導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