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日本孤立死現象


【摘要2018.4.28.自由 傅延文】今年三月,日本少額短期保險協會公布以加入保險為對象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孤獨死的人數幾近是倍數增加,尤其是男性的比例。日本全國平均壽命男性為80.7歲,女性是87.1歲,但孤獨死的均齡則在六十歲,且平均在死後17天才被發現。又死因以病死和不明的比例最高,其次為自殺和事故
日本社會所稱的「孤獨死」或「孤立死」的現象,雖然沒有統一的定義,日本官方使用的也是「孤立死」,不過大抵上都是指一個人在沒有親友的照護下,於自宅中死亡,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被發現。亦有論者進一步認為孤立死則指,個人主動或被迫的孤立於親友、地區、職場之外的一個無緣社會中,最後孤單的死去。
進而對照日本有關婚姻、出生及老年人口的比例,孤獨死的現象看來還會持續增加,且由於日本人租屋的比例甚高,因此對於房東來說,如何去善後及整理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也發展出了相關的保險產品。
另一方面,孤獨死的增加,也會加重檢警相驗的工作及支出,因此在預防上,日本厚生勞動省推出一系列的對策,鼓勵獨居人加入團體活動,以及透過醫療網、聯絡網、天然氣使用狀況監控等,並從心理層面提供支持,維持身心健康。
雖然每個人終究必須獨自面對死亡,但孤獨死的現象對於整體國家而言,仍是基於對人性尊嚴的重視以及社會安全機制上的一個環節,且過去我們以為65歲以上的老年社會發生孤獨死的情況會比較多,但實際上5065歲間的壯年比例也不少。
而在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及單身比例增加的同時,就整體上來看,應不至於比日本嚴重,但在人口結構持續改變的情況下,政府似乎仍需有一套持續改進的方法和對策來面對孤獨死比例增加的議題。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夢想不設限 周筱玲做就對了


【摘要2018.4.27.中國時報】《中國時報》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聯合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昨以「投資自己、夢想不設限」為講題,特別邀請現為元大期貨總經理的周筱玲分享成功哲學,她學生時期從工讀小妹做起、大學畢業打敗碩士生當電腦公司老闆特助,如今是台灣少數橫跨銀行、投信、證券、期貨的全金融專家,職場生涯突破挫折、邁向高階專業經理人之路,周筱玲說:「夢想不設限,做就對了!」
職場生涯就像馬拉松;周筱玲表示,剛出社會沒背景、也沒有亮眼的碩士學歷,「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內心話,讓她看到報紙求職廣告也勇於做夢,嘗試應徵電腦公司開出「碩士生」條件,擔任老闆特助的工作;為了取得面試機會,周筱玲準備「一本」履歷表,封面設計主題是「選我就對了」,創意的設計及實力讓她過關斬將,最後與1名碩士生進入最後面試階段。
取得老闆特助最後階段的面試機會,周筱玲最感謝大學教授平日嚴格的要求,因為就讀商學院國貿系時,教授要求學生每天要讀《工商時報》這類專業性媒體,且考試60%的題目來自課外內容,讓她學生時代養成讀報、蒐集資料的習慣,讓她面對電腦公司老闆親自面試時,顯得「接地氣」、時事掌握非常好,是她以大學生身分打敗碩士生最大的關鍵。
周筱玲分享,畢業第1份工作,讓她體認勇於追求夢想、自信心倍增,也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成果的重要性;而擔任電腦公司老闆特助,也讓她學習從老闆的高度來看事情,不僅窺看公司營運狀況全貌,也學會談判技巧、策略思考以及經營管理等。
台灣80年代證券市場開放,加上周筱玲喜歡金融市場、了解自己的個性,周筱玲決定轉戰證券業,在寶來證券開業時從後勤單位的基層做起,在公司要求開發新客戶下,她學生時期累積的豐沛人脈,讓她榮登非業務單位開戶競賽第1名,最後成了公司的TOP SALES,進而成為管理1400名員工的主管,逐漸在金融業嶄露頭角。
從基層到高階專業經理人的元大期貨董事長周筱玲也曾經歷新鮮人的階段,陷入大公司或小公司、業務或內勤、外商或本土的思考;在踏入職場之際,周筱玲建議新鮮人,不妨先做SWOT分析、從了解、分析自己開始,才能將夢想以「務實」的方式具體實現
SWOT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等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是企業競爭時用來分析自身優勢、劣勢的方法;周筱玲認為,若用這個方式來檢視自己,不僅協助新鮮人了解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透過「定期檢視」,讓1年後的SWOT分析表上,優點變多、缺點更少。
周筱玲表示,個人的SWOT說穿了就是「資產負債表」,例如終身學習力、樂觀積極、證照等就是個人資產,反之,不善社交、缺乏執行力、語言能力不足等就是負債,透過SWOT分析與師長、朋友討論,只要改善負債、強調自己的特色,就是資產愈來愈多,實現夢想也更跨進一步了
除了SWOT分析,周筱玲認為「想飛得更高,就先把自己準備好」,職場上除了人格特質、學經歷外,加分的證照、簡潔俐落的外觀以及簡報能力等,也必須具備。
周筱玲說:「養成學習的習慣,是一輩子的財富」,工作態度應該向種麥田一樣,即使每年只收成一次,每天都得下田、全力以赴。
她回憶自己大學時代,立志當成績好、又會玩的學生,不僅忙於學業,也爭取擔任社團領導人的工作,因此,「時間管理」顯得特別重要,她在工作上也期望帶領的團隊,工作、生活品質能達到平衡。
另外,剛踏入職場新鮮人財力有限,年輕是最大本錢;周筱玲分享「加減乘除」投資心法,從最簡單的儲蓄開始,周筱玲認為,儲蓄觀念應修改成「收入減儲蓄等於支出」,搭配減少不必要支出、選擇快速累積財富的投資標的,並做好不可預期風險的準備,小資族也能輕鬆致富。
首先,「加」是指多點耐心與保障,她指出,理財過程當中,時間很重要,需要具備足夠耐心,才能看出效果
「減」即是強調少點物慾,要減掉「想要」,留下「需要」,她表示,「收入減掉儲蓄才是支出」,每個月要先告訴自己存多少錢,並做好必要支出的安排。
「乘」就是利用年輕本錢、利用槓桿原理,透過時間複利達到財富累積效果;「除」則是去掉人生不可預測的風險、把握每個當下做好準備。幫家人規畫保險保障,遇到人生難以預測的風險,才能圓滿解決問題。
每件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元大期貨總經理周筱玲認為,態度決定了人生高度,並以自身在證券業的「小資女向前衝」故事,和學生們分享工作中必須掌握的要素。她更建議新鮮人應趁年輕、有受挫本錢,挑戰業務工作,也別排斥輪調,藉由挑戰自我,能力才會更全面
周筱玲表示,當初到寶來證券的契機,是剛好遇到證券市場開放,朋友一提議就決定加入證券業。公司籌備到開業初期都在後線單位工作的她,接到老闆要求全公司開發客戶的指示,便卯足全力衝客戶數,成為非業務單位的業績王,從此讓老闆印象深刻,兩個月後,就上了最角落的營業台。
從後線轉業務單位,周筱玲無所畏懼。大學工讀時期,她在電腦公司當小妹,由於從服務性社團中培養出不怕與人互動、善於溝通的能力,受到公司業務前輩們的歡迎,分享許多業務經,「聽過這麼多成功故事,就沒有那麼害怕」。在營業台,好人緣也為她帶來許多客戶,例如接觸最多VIP客戶的外交割人員,就和她互相幫忙,讓她從零開始,一步步成為公司的最強業務員。
老闆的第一個考試,就是要求她去帶業績最差的一組,勇於接受挑戰之下,她成功將組員帶起來,讓主管發現她有管理、領導的能力。憶起這段過程,她說自己沒有任何背景,「從沒想過會從基層員工,一路走到總經理」。
周筱玲鼓勵年輕人從事業務工作,年紀越輕時挑戰,越可以接受挫折。她強調,要不斷問自己「是不是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全力以赴」,每個人的起點雖然不同,但未來都有無限往上爬的可能,更不要排斥輪調、轉換領域,這都是能學得越來越廣、從「梯型人」變成「π型人」的機會。
她也提醒新鮮人,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成敗,不求上進或不願付出,都無法讓主管青睞。除了要養成學習習慣,累積知識財富,任何事情更都要全力去做,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要求自己才會成長。
接觸不同領域能產生各式各樣的火花,透過互動、刺激思考,可以找到更多別人還沒想到的商機,創造先進者優勢。跨領域是時下很熱門的話題,曾經因發現每個同仁會的程式語言都不同,讓她想到設計萬能API,程式交易就更方便。
另外,FinTech時代來臨,可以用科技方法解決金融沒有效率等痛點,帶來新貌,例如純網銀開放就值得關注,她認為「現在科技跨入金融是最好的時代」。
靈活的思考方式也助她找到優秀人才,她表示,某次招募交易員,就從電玩高手中找,因為工作內容需要手眼合一、動作快,還要能久坐,電動玩家很適合,也真的發掘到不錯的人才。
面對如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科技,該如何做準備?周筱玲建議,除本身科系外,可修不同科系的課,也應多關注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的應用。當然台灣有本身的限制、客戶的不同,因此瞭解客戶要什麼、手中資源有哪些,都非常重要。
周筱玲說,從學生時期養成的讀報習慣讓她獲益良多,強調每天一定要看報紙,或透過手機、網路搜集新聞資訊,另外,她常去實體書店看看熱門書籍有哪些,了解大眾關心的議題,或時常聽演講,吸收講者「台下10年功」的精華,都能讓訊息來源更廣。有時候也必須放鬆、旅行,去接受不同環境的刺激,會有更多想法產生。

東南亞電商市場 蓬勃起飛


【摘要2018.4.26.工商時報】《金融時報》報導,儘管礙於物流設備落後,起步比中國大陸晚,東南亞的電商市場目前有蓬勃起飛之勢,越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東南亞約2億的數位消費者中,越南就占了3,500萬,所得提高及網路普及化,帶動越南人線上購物的意願。
越南第2大電商平台Tiki創辦人陳山(Tran Ngoc Thai Son)指出:「越南是非常年輕的國家,人口結構正處於黃金時期。」
Tiki的年度網站成交總額(GMV)約在2.4億美元。陳山透露,Tiki很有機會在4年內公開上市,該公司尋求在亞洲擴點,可能會以台灣為起點。好幾家有外資撐腰的電商公司都進駐越南,無非是看準當地人民收入增加,加上網路逐漸普及,帶動線上購物商機。
美國網路零售龍頭亞馬遜,上月派代表出席越南召開的產業會議,引發當地零售商與消費者揣測,這家全球電商巨頭即將進軍越南市場,但亞馬遜並未多作回應。
目前越南電商市場的競爭,主要還是聚焦在中國電商業者間的代理人戰爭。阿里巴巴投資的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穩居越南市場龍頭;京東商城(JD.com)近日收購Tiki22%股權;新加坡Sea集團旗下的蝦皮購物(Shopee),則有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入股。
雖說東南亞電商產業受制於物流落後,起步比中國大陸晚,但已有蓬勃發展趨勢。貝恩諮詢公司(Bain)近來估計,東南亞4.05億的成年人口中,會在網路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數位消費者達2億,越南就包辦其中的3,500萬。
東南亞的行動裝置用戶,以越南的年輕族群最多,該國消費者的線上支出,也高於大多數鄰國消費者。跨國市調機構尼爾森(Nielsen)估計,越南民眾每周花將近25小時上網,與新加坡和菲律賓可說是不相上下。

南韓瘋YOLO


【摘要2018.4.26.工商時報】東方社會傳統有土斯有財、有房子代表成功的觀念,對現代年輕人除了成為壓力來源,更多新世代在高房價環境下,逐漸走向對立方,YOLO族因此成新一種新興勢力。
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能活一次)的縮寫,源自美國流行語,但這幾年YOLO效應在南韓發酵,韓劇今生是第一次中,男主角原本是個房奴,生活完全繞著如何支付房貸打轉,最大心願則是有一天可以死在自己買的房子裡。
反觀劇中其中一位男配角則是YOLO族,把父親給他買房的錢用來買了一輛重機,認為享受人生遠勝當房奴,兩相對照下,不難發現南韓人對於是不是要「為房而生」,已出現和過往不太一樣的思考觀點。
YOLO在南韓的另一特色,是因為活在當下,所以一個人也要自在。過去南韓民風常視單身和單獨一人是可悲的事,連觀光客到首爾都常苦於沒有適合一人用餐的餐廳,但YOLO的興起,也改變了南韓人的生活型態,除了有銀行發行YOLO信用卡,讓持卡人買咖啡、看電影和到超商消費都有折扣,還可以報名一日課程,例如學煮菜、樂器、畫畫,這些YOLO族的生活方式訴求重點很簡單:「人生苦短,對各種想作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和日本的繭居族不同,YOLO並非社交孤立族群,而是較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及時享樂主義者,但YOLO衍生的問題之一,是單身不婚人口增加,長期下來可能加劇人口老化或負成長的情況。
以南韓官方數據為例,1995年的南韓家庭結構,以四人組成家庭的比重最高;但2015獨居人口比重首度超越兩人以上組成的家庭,成為新主流。另一個南韓官方數字,是在20112016的五年中,南韓的結婚人口數從近33萬人降至28萬人,創逾40年新低,連南韓總統文在寅都提出「單身族並不孤單,國家與之同在」的新觀點。
YOLO主義所以興起,主因還是龐大的社會壓力導致年輕人對未來產生高度不確定感,像是高失業率、低薪和高房價,相似的問題不僅發生在南韓,台灣也有類似情況。
再對照YOLO在南韓除了成為新的生活方式,衍生出所謂YOLO商機,像是眾多的一人商品,小包裝的生鮮熟食和小家電,但也有上述YOLO創造的新社會問題如人口老化,台灣是不是會朝這個方向發展,或者台灣已經朝YOLO主義走但沒有使用YOLO族的名詞,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原來提供人民「世界一流」的服務 也有機會成為國際標準


【摘要2018.4.26.工商時報】教科書告訴我們:愛沙尼亞是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到了90年代蘇聯解體後才真正獨立。這個小國,藉著2017年歐盟理事會的召開,讓32個歐盟國家簽署了「塔林數位政府宣言」,向全球展現愛沙尼亞提供公民世界一流數位化政府服務的實力!
從數字上看,愛沙尼亞是全球第一個將寬頻上網列為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政府提供給公民與企業公共服務有99%可以藉著網路完成,這些服務1724小時不間斷提供;政府入口網站eesti.ee,提供了815 項服務,讓分佈在全球200個國家的愛沙尼亞公民可便利使用政府服務。基本上,只有少數幾種非得真人的出現外,幾乎所有公共服務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
在世紀初,愛沙尼亞除推動電子病歷化、線上地政系統、線上繳費繳稅及線上購票等基本服務外,還有許多單點數位化,例如:建置會議數位系統協助提高閣員討論與決策的效率;提供學校數位系統,協助老師有效紀錄與分析學生學習狀況,協助家長便利與學校溝通學生狀況;
建置了警察數位系統,協助警局及巡邏中的警察有效掌握與防止各種危害安全狀況的發生。這許多公共服務與管理的數位化,提供了有效率的便民服務。但,這些基本數位服務,還不足以登上國際舞台。
2006年是愛沙尼亞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隨著新一任總統的積極倡議,政府進一步推向多邊互通、促進互信的數位化方向,奠定了後來邁向國際的基礎。當年,政府投入相當心力做最終情境的研究分析,提出幾個重要原則,包括政府需提供單次登錄(once only)全面服務、跨部門服務應用的資料互通(interoperability、持續紀錄公共服務應用內容;在有效資訊安全與個資規範下,讓資料透明與開放,並作有效率的查核,建立可信賴(trustworthiness)的行政運作,以防止貪腐與利益衝突的發生;開放地與公民溝通,讓政府運作更貼近社會的需求。
對企業,想要作到跨部門資料互通與透明都只是個理想,要求政府能做到更是個不可及的願景。不過,愛沙尼亞就是朝這個理想,不斷進行實驗,持續地研究與發展,從不同的應用逐步嘗試推進。
在數位身份證及數位簽章等基礎法制,及完善的資訊安全體系下,2006年開始讓提供公民登錄及紀錄相關合約的平台(e-notary),這個平台上提供表格及協議格式,透過數位身分證及簽章就可完成簽署與紀錄交易;接著,在2007年開始提供企業登錄線上平台(e-business),透過這平台可進行企業登記,上傳年報、申報所得稅及修改事業經營範圍等。這些平台,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已經開始可將公民與企業經濟行為圖像化,成了政府部門了解國家社會經濟動向的基礎。
最大的突破在2014年,愛沙尼亞將以往所建立的數位政府基礎開始推向國際,包括提供全球數位公民認證e-residency)及將國內資料交換機制作為跨國資料交換使用(X-Road)。
「數位公民」是個超越國界的公民身份登記,在繳交100歐元後,經過一些實地查核程序,就可取得。這個身份,已經獲得歐盟認可,可在歐盟地區及全球許多國家進行商業登記、銀行開戶、轉帳,成了跨國經商的身份證明;而原本在國內跨政府部門資料管理與交換的機制,開始讓芬蘭開始採用,未來也期待能成為歐盟國家作為公民與事業在公共服務紀錄與資料交換的標準。
台灣多年來一直在期待能參與國際組織。愛沙尼亞這樣的小國,藉著實質提供愛沙尼亞公民世界一流的數位政府服務,便民的服務,讓許多國家認同與認可!
或許,台灣應標竿一下這樣的思維:深刻地規劃終點願景,實質為人民造福。政策不再流於放煙火、追求短期亮點。或許,那一天政府對人民真正好的成績,也能成為「台灣之光」。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吃塑膠酵素 將變地球救星


【摘要2018.4.18.蘋果】全球每年有逾800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大海,專家估計到2050年海裡的塑膠垃圾恐怕會比魚多。前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的報告指出,英美科學家在研究能分解寶特瓶的細菌時,意外製造出能分解塑膠的酵素,可望成為地球救星。
英國普茨茅斯大學與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科學家,研究日本2016年在大阪堺市寶特瓶回收中心底層土壤裡發現的,專吃寶特瓶的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細菌。 
研究人員用比太陽亮100億倍的超強X光,製作出這種細菌用來分解寶特瓶原料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PETase酵素結構模型,被美國和巴西科學家發現結構酷似真菌和細菌用來分解角質的酵素「角質酶」,推測這兩種酵素的相異之處應該就是分解寶特瓶的關鍵。 
研究人員將PETase改造成更類似角質酶的結構,意外發現改造後分解寶特瓶的效果更好,還能分解用來取代寶特瓶的生質樹酯PEF,接下來的目標是繼續改良分解效率,盼有朝一日能用來工業化分解寶特瓶。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凱爾指出,寶特瓶通常要花上數百年的時間才會被分解,在地球上長年累積下來很驚人,研究人員製造出能分解塑膠的酵素是很重要的發展,雖然可能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投入工業用途,仍令人感到振奮。
根據海洋清理基金會上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漂浮在美國夏威夷和加州之間海面上的太平洋垃圾帶,近年增長速度驚人,目前面積已達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5個台灣大。 
全球逾95%人口 呼吸毒空氣【摘要2018.4.18.自由】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機構合作進行的一份大型研究,十七日發表2018年全球空氣污染與健康報告,指出全球人口有超過95都居住在空氣品質有害健康的環境中,貧窮地區因此承受的負擔最重。此外,各地空污程度差異也在迅速擴大。
這項由美國非營利性組織「健康影響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與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HME)、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共同進行的大型研究,是根據華大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三百種疾病以及84種致病行為、飲食、環境、職業風險因子的「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研究為基礎,加上最近期2016年監測資料,評估全球空污狀況和對健康的影響。
報告評估全球逾七十億人、即超過95%人口住在室外空氣所含細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品質指南所訂的年均值每立方公尺十微克標準,幾乎有六成人口居住地區的PM2.5濃度,連世衛最寬鬆的年均值每立方公尺卅五微克都達不到。細懸浮微粒係指懸浮微粒粒子直徑小於2.5微米(PM2.5)。
今年報告首度加入室內空污的衝擊,主要來自烹煮、暖氣燃燒的木柴、煤炭等生物質固態燃料。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約廿五億人受到室內、室外空污的雙重影響,大部分是非洲、亞洲的低、中度收入國家。
報告估計,去年全球有610萬人因長期暴露在室內、外空污造成中風、心臟病、肺癌和慢性肺病而早死,中國和印度佔超過一半;空污成為第四大致死健康風險因子,僅次於高血壓、飲食和抽菸。由於居家污染物排放到室外,室內空污也可能影響室外空氣:印度四分之一、中國約五分之一的空污致死與此有關。
健康影響研究所副主席歐基夫(Bob O’Keefe)說,全球空污程度有驚人的11倍落差,許多開發中國家尋求經濟成長,改善空污的努力,遠遠落後已開發國家。該機構主席葛林鮑姆(Dan Greenbaum)說,雖然中國去年338座城市的PM2.5濃度降低6.5%,但整體空氣品質仍未達中國自訂標準,加上人口老化,老年更容易受到與空氣污染最密切相關的疾病危害,中國因空污提早死亡人數還會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