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她練出馬甲線卻容易怒 專家:「少吃多動」已過時

【摘要2017.7.27.聯合晚報】為了練出小蠻腰、馬甲線,31歲李小姐勤跑健身房,每周三次核心運動,外加游泳、飲食清淡,三餐幾乎只吃燙青菜、雞胸肉,看似健康,但卻常頭暈、易怒易躁,健康檢查發現,抗壓荷爾蒙(DHEA)指數過低,僅0.65(標準為1.63nmol/L)。
「好累喔!不想上班」很多年輕上班族都有這樣心聲,台灣首份「壓力荷爾蒙健檢大數據」調查報告結果發現,35歲以下的上班族中,竟有七成八抗壓荷爾蒙指數偏低,以致抗壓力不足,出現疲倦、失眠、頭痛、焦慮等早衰症狀。
抗壓力不足的年輕族群,出現的前十大症狀,依次為:過敏、疲倦、失眠、頭痛、頭暈、容易焦慮緊張、胸悶、腹脹、腹瀉、易怒急躁。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少吃多動」減重觀念已經「古老」,可以多動但不能少吃,過分嚴格限制熱量攝取,只吃水煮蛋、青菜、雞肌肉,會缺乏澱粉及膽固醇,將導致壓力荷爾蒙上升、血清素下降,進而容易失眠、憂鬱、生氣,嚴重還會掉頭髮、女生經期混亂掉。
吳映蓉強烈反對「少吃」,因為吃得過少,短期雖可以看到減重效果,但時間一長就會影響新陳代謝率。為了保有活力同時做好體重管理,應該攝取原本應有的熱量,飲食均衡、並調配適當的營養比重。
年輕族群抗壓荷爾蒙偏低的原因,聯安診所醫師王鋒指出,除了外在環境壓力外,主要原因為飲食失當,綠色蔬菜、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偏好含糖飲料及精緻糕點,有人則是過度「少吃多動」、飲食極度清淡,以致身體出問題。
王鋒以李小姐為例,熱愛運動飲食又太清淡,只吃燙青菜、水煮雞胸肉,過度「少吃多動」,一年後,雖然練出馬甲線,但脾氣卻越來越壞,不僅容易失眠,甚至經期也紊亂。
王鋒解釋,長期無油飲食、過度清淡,加上過度運動,體內缺乏足夠的油脂及膽固醇,以致腎上腺無法持續製造抗壓力荷爾蒙,一旦外在工作壓力一大,就可能頭暈易怒。
王鋒說,抗壓荷爾蒙也是性腺荷爾蒙的源頭,一旦分泌失調,也會影響性功能。門診就收治過性欲低落的年輕男性,外型充滿陽光、體型精瘦,但對於女友就是「性」趣缺缺,檢查發現,原來是練過頭、膽固醇偏低,抗壓荷爾蒙太低,以致幾乎沒了性欲。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愛上熟女很甜蜜 父母反對難溝通

【摘要2017.7.23.自由 張璇】
Q:我有一個大我八歲的姐姐女友,交往一年幾乎住在一起,爸媽卻一直反對我們往下一步發展。她成熟美麗又獨立,知道自己要甚麼,不管跟她聊甚麼都十分有趣,她總是說我很貼心,是個很棒的男人,很信任我,也給我很大的空間,不像小女生那樣黏人、要人陪。
我們是真心相愛互許終身,卻得不到爸媽的認同和祝福,讓我很痛苦,多少也影響到她的心情。前陣子看到宋仲基和宋慧喬公布婚訊的報導,內心的感受好複雜,既為他們高興又很羨慕。
現在女大男小的夫妻這麼多,我也已經三十好幾了,不懂爸媽為甚麼要反對?該怎麼跟他們溝通?
A:爸媽反對婚事,常是因為擔心兒女做錯決定,在這些擔憂裡,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你的她不夠熟悉,也可能憂心你一時在熟女的風韻中意亂情迷,即使理智上知道生理年齡並不是最大問題,「在一起開不開心」才是婚姻能不能存續的關鍵,兩老仍會擔心N年後你們的外表或想法差異過大
要在短時間內說服他們尊重你的選擇和說出「兒子喜歡就好」雖不容易,但這暫時性的阻撓似乎也有它正面的意義,比如讓你們的話題和互動更「真實」。
你描述了不少自己對對方的欣賞和傾慕,以及在這段關係中的快樂,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內在需求的相互滿足,的確比外表的吸引或興趣相投更讓伴侶感到親密,但在互補的背後,也可能隱藏個人所不知的心理議題;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尋找特定對象來扮演我們「人生劇本」裡的特定角色,而未認真留意彼此的價值觀和個性是否真的適配。
此外,不論現在多麼相合,請都別忘了,人的想法會變,內在需求也可能隨著不同階段而變動喔。或許這也是他們真正擔心的點──「害怕愛的泡泡破滅後,兒子難以面對殘酷的現實」。
所以,若真的考慮執子之手甘苦同嘗,不妨將交往的時間再拉長一點,多聊聊彼此對於婚姻生活的期待和人生目標,讓父母看到你們遇到問題時願意共同協商、一起面對,也許可降低對你們如果結婚之後很快又發現其實彼此「個性不合」的擔憂。
至少,試著讓他們相信,你們不是抱著自己的想像在與對方交往,且有能力一起挺過「幻滅」的考驗。
PS:
1.     男女不論誰大誰小,會相戀,一定是因為(現在)彼此喜歡。問題也不是,能不能長久,誰能完全掌控命運?現在開心就好了。
2.     得不到爸媽的認同和祝福,讓我很痛苦。這就顯示出,這三十幾歲的男生,心理素質相當不成熟,確實非常需要熟女來開導。
3.     男三十左右,女四十左右,實際上,結不結婚並不是很重要,重點是生活習慣彼此能不能接受?彼此健康狀況如何?
4.     運動能力如何?社會競爭力如何?有無一起討論女60歲時的實際生活規劃?這些問題的思考,比父母答不答應更重要。
5.     人的想法會變,各種需求也必然隨著不同年齡階段而變動喔。這是至理名言。
6.     男女彼此一定要思考,若結婚十年後(50,男40),要分手,能不能理性?
7.     爸媽反對婚事,常是因為擔心兒女做錯決定。客觀上,社會上的父母大部分他們的一生,所做的決策大多數是錯誤,因此無法成立國際性大企業,只是庸人。
8.     「在一起開不開心」才是婚姻能不能存續的關鍵。不完全對,將來的子女開不開心,也是婚姻能不能存續的關鍵。

9.     如果,男生嚴重缺乏社會競爭力、缺乏一技之長,不要管熟女幾歲,只要有錢,差30歲也該娶。

奉獻50年 剛成台灣人 84歲輔大神父辭世

【摘要2017.7.23.蘋果】來台奉獻近50年的輔大神父羅四維,上周才在新北市長朱立倫的手上獲頒身分證、戶口名簿及新北市榮譽市民證,成為正港的台灣人,昨天凌晨卻在病塌中辭世,享年84歲,輔大校長江漢聲聽聞後除了深感不捨,也祈求羅神父早日進入天鄉,永享福樂。
羅四維神父於1960年從美國來到台灣,1971年擔任輔仁大學社會系主任,致力於社會學系的教學,並在1981年成立社會工作學系,並由羅神父擔任首任系主任,學生遍及台、港、澳、馬來西亞、美國等地,並致力於城市外交,多次與韓國、越南、泰國等地學校進行學術交流。 
羅神父奉獻台灣近50年,他是最愛台灣,不僅門生滿天下,傑出的校友更遍布東南亞和各國,尤其對社工界的貢獻,對耶穌會的奉獻,不僅是社工的導師,更是一為實踐者,帶領學生深入較貧窮地方服務。 
未料羅神父終於等到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昨天凌晨卻在新店耕莘醫院辭世。輔大校長江漢聲表示,羅神父日前因重病住進了耕莘醫院,也從新北市長手中接下了台灣的身分證,使數十年奉獻給輔仁大學的他,終於成為道地的台灣人,但羅神父生病的時候,不想麻煩別人,還說「我已經準備好去見天主了」,最後他在平靜毫無痛苦的情形下離開,輔仁大學的師生們萬分不捨,同感哀悼,祈求天主能使羅神父早日進入天鄉,永享福樂。」 
習近平政績 海邊祭劉曉波 廣州多人遭搜捕【摘要2017.7.23.蘋果】上周三是因肝癌過世、至死都無法獲得自由的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頭七,當晚一群廣州民眾在海邊祭奠,並在推特悼念他。昨傳出參與悼念的多人遭公安局人員帶走,包括網名「13億公民」的衛小兵、卓玉楨、何霖、黎學文等人。
中國維權人士王荔蕻(蕻音同鬨)、莫之許在推特發文,及多個消息指,廣州當局通宵大搜捕,昨凌晨1時,衛小兵被10餘名國內安全保衛局人員(簡稱國保)帶走。現年40歲的衛小兵,曾到瀋陽探訪劉曉波,於劉過世當晚在醫院外以燭光祝禱。2015年因聲援709律師被拘留1個月。他曾說:「若爭自由需要犧牲,我願做砲灰。」 
此外,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狀況的美國聯邦參議員魯比歐及眾議員史密斯,向美國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德發信,籲對方邀劉曉波遺孀劉霞訪問北京的美國大使館,「國會非常擔心劉霞的情況,希望布蘭斯塔德可以親自向劉霞了解具體需要」。劉霞在丈夫過世後,至今下落不明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腸道細菌感染 加速阿茲海默症惡化

【摘要2017.7.21.聯合報】阿茲海默症迄今沒有解藥,國內最新研究提供前瞻性的探究方向,國家衛生研究院經動物實驗證實,腸道菌相失衡,將加快阿茲海默症大腦神經退化,降低活動力與壽命。
人體器官間同樣有免疫生理平衡的特性,團隊因此對阿茲海默症病人建議,應保持腸道健康,避免感染,以免加速疾病惡化。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指出,阿茲海默症一般被認為是β類澱粉蛋白沉澱在大腦,引起大腦神經元發炎所致,然而,大腦神經元發炎也可能與腸道有關。
他表示,果蠅的腸道系統與人類腸道系統有多處可相比擬,因此國衛院研究團隊5年前選用果蠅實驗,將腸道桿菌餵給失智的果蠅,破壞其腸道內的菌相平衡,隨後發現,感染後的腸道會刺激免疫血球細胞,使之變得好動、移動能力上升,並受到大腦的氧化自由基吸引而轉移至大腦,讓氧化自由基與發炎激素變得更高,神經細胞凋亡得更快。
這些果蠅的反應與爬行活力變差,壽命也縮短,以攝氏29度的飼養條件為例,健康果蠅約能活3536 天,失智但腸道健康的果蠅約能活25天,失智且腸道受感染的果蠅壽命則在20天以下,最短者甚至在1周內死亡。此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高度青睞,已於上月20日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目前正進一步以老鼠進行實驗。
莊志立說,成人腸道內約有幾百至上千種腸道菌,種類與組成比例會保持動態的平衡,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國衛院2012年就有研究顯示,腸道若遭細菌感染,會牽動其它器官出現免疫發炎反應,本次研究進一步看見,腸道遭細菌感染的失智果蠅退化更快。

腸道感染在所難免,莊志立說,吃壞肚子這類短期急性的感染毋須過度驚慌,但2周以上的感染就須特別留意。他也提到,人體腸道菌的種類與數量會隨著老化逐漸減少,不少老人腸胃差就頻頻吃藥,但更健康的作法應是均衡飲食、補充足量的膳食纖維、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除,更能保有好菌。

避開9危險因子 可能有助延緩失智

【摘要2017.7.21.聯合報】十九日發表於「刺胳針」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從童年就開始注意九項生活上的風險,可能有助於延緩或甚至避免全球三分之一失智症病例的發生。
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本周在倫敦舉行,會中發表的這項研究結果估算,目前全球約有4700萬人罹患失智症,到2050年可能達到一億三千一百萬人。這項研究列出九種會使失智風險提高的生活因素,包括中年聽力退化、未完成中學學業、抽菸、憂鬱症未及早治療、體能活動不足、社交孤立、高血壓、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這些因素合計占罹病風險的35%,另外65%非個人能控制。
前述九種生活因素對腦部能否承受阿茲海默症發生前的多年無聲傷害頗為重要。另一項美國相關研究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認知神經學教授羅拉.貝克說:「強化身體健康就能增強腦部健康。」
其中,高血壓可能觸發心臟病和中風,並增加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若能讓腦部灰質「運動」,就能讓大腦更健康。科學家認為,人們學習得愈多,腦部的「連結」就愈多,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存量」。一些美國研究顯示,受教育較多的世代比起他們的祖父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
刺胳針研究的主要作者、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精神病學教授吉兒.李文斯頓說:「雖然失智症晚年才會被診斷出來,但腦部的變化通常幾年前就會出現。現在開始行動,能大幅改善失智症患者和家人的生活,也能改變社會的未來。」研究人員坦言,這項結論是根據統計模型理論做成,未涵蓋可能有關聯的其他潛在風險因子,如飲食、酒精、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阿茲海默協會研究主任布朗表示:「雖然失智症並非無可避免,但這個疾病勢將成為21世紀的最大殺手。人人都須警覺失智症的風險,並開始積極去改變生活。」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乖」的教育意識形態

【摘要2017.7.19.蘋果 朱宥勳】 到校園裡演講,很容易遇到兩種老師。第一種是未開講先道歉:「我們的學生可能不是很乖,程度沒有很好……」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這是擔心待會兒學生的反應不好,先對講師打預防針的意思。
第二種則是未開講先自誇,開頭就是:「我們的學生很乖……」從他們臉上溢出來的笑也可以看出,這不是預防針了,而是真心覺得得意,頗有「你等等看了就知道」的意思。對我來說,這兩種老師,雖然心意可能都是良善的,但同樣都有些歪斜的觀念。
他們同樣認為,「乖」是對學生素質的高級讚美,同時也是身為老師的重要績效指標。因此,他們優先考慮的不是學生有沒有學習動機、有沒有學到東西;不是我們提供的教材教法是否符合需求,能否幫助學生建構能力,而是能否讓整班學生服從幾項簡陋的行為準則:安靜、坐姿端正、保持清醒、眼神直視前方。但這些行為本身有任何知識上的價值嗎?真能促進學習嗎?
然而,會產生這種以「乖」為優點的教育觀念,並不能單純歸責於老師的理念。戰後的台灣中小學教育,幾乎在所有軟硬體設備上,教育體系都處於一種因陋就簡的狀態。因此,我們會有極低的師生比,教材教法的研發升級也十分緩慢。就算教材教法升級了,校園內的硬體設施也可能會讓許多設計窒礙難行比如說,恐怕沒有幾個學生真的徹底做過自然課本裡面設計的每一個實驗吧? 
想像一下,你走進教室,必須面對3050名學生時,你很快就會被煩瑣的「班級經營」給壓垮你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在應有的位子上,然後開始處理作業、考試和其他行政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鼓勵學生發揚自我、營造多元意見交流的班級氣氛嗎?
當然不會,最好每個人都乖得像是從同一個模具裡面壓出來的一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久而久之,「乖」就會成為一個無上的道德命令,甚至是一種意識形態,盤踞在老師們的心頭。因為他們最直接的日常難題不是「提升學生能力」,而是讓50個活人願意擠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 
這確實不是容易的事,即便是有經驗的教師,也必須付出足夠的心力才能做到。但,當我們把學生教乖了,基本上也等同於把學生教笨了。只有極少數真的才華洋溢的學生,才能一方面裝乖跟大人虛與委蛇,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異心思。大部分中才之資的學生,是需要一個足夠自由的環境來激盪想法,才能展現出真正的潛能。
在我演講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感受到。那些越是乖巧安靜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事物的反應速度,遠遠遜於隨便一戳笑點就全場沸騰,難以抑止的瘋狂班級。「乖」作為一種教育意識形態,禁錮的是大部分人的可能性,是讓本來可以超過平庸的孩子誤以為自己本來就這麼平庸。 
如果說,上個世代的教師追求「乖」,這樣的意識形態,應該可以在我們這個世代中止了吧。台灣不大,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珍貴的資源,都是一種台灣未來的可能性。我們最禁不起的,就是用「安分守己」來浪費自己的未來

文創教父吳清友 心臟病發 誠品董座68歲猝逝【摘要2017.7.19.蘋果】為台灣創造獨特書店文化的誠品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清友昨晚因心臟病舊疾過世,享壽68歲。吳清友在1989年創辦誠品書店,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創24小時營業模式,誠品書店精緻裝潢和獨特氛圍吸引許多愛書民眾光顧。文化界昨紛紛對吳過世感到惋惜,民眾和網友也悼念,感嘆「文創教父」辭世。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孩子如何 不被未來淘汰

【摘要2017.7.18.蘋果】由於全球電子產業的競爭白熱化,台灣的焦慮尤其嚴重,隨時可以看到對南韓、中國具競爭性質的警告,最常出現的報導語句像是: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重新洗牌,南韓將超越我國,首度躍居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推估明年中國也將超越我國,躍居全球第二大市場,台灣恐將落居第三位云云。上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在台灣發表演說時指出,最困擾台灣人的事情有三:
一是貧富差距大,財富過度集中少數人手中
二,房價偏高,年輕人無法買得起房子;
三,年輕人對未來很擔憂,尤其電腦科技越來越替代人工,唯恐很快被電腦或機器人所取代。 
教育部針對全球新趨勢表示,將來可能把電腦程式語言當作第二外語,要求學生必修,以增強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能力。這方面與美國創新領域專家亞歷克羅斯在《未來產業》書中給父母的建議不謀而合。 
他說,今天的孩子需要什麼技能和特質,才能在明天的經濟環境中競爭和成功?「我想對台灣的父母提出的建議包括:請務必讓你們的孩子學習各種語言,除了學外語,也要學習一種技術或科學語言,甚至程式語言。如果大數據、物聯網和機器人都是未來的高成長產業,那麼想在這些產業討生活的人就必須精通背後的編碼語言。 
同理,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對文化的理解力與流暢度,以及使用兩種以上語言溝通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此外,要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態度。過去那種大學或研究所畢業,教育階段就宣告結束的觀念早已不合時宜。若無法持續不斷地學習,辛苦拿到的MBA或電機碩士學位可能在畢業15年後就幾乎毫無用處。
能在未來快速變化的社會生存的不是最厲害的強者或才智最高的人,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人。在變動的時代能終身學習的人將比其他人更具有彈性應變的韌性。 
未來的產業是哪些已非秘密,各國都已經投下重資加強研發,企圖在未來搶得頭籌領先各國。這些產業包括: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先進的生命科學、編碼化的金錢、網路安全和大數據。
遺憾的是前瞻計劃的投資觸及上述領域的資金不算多,還停留在工業時代的軌道建設、治水工程等硬體方面,實在令人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