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運動愈久愈健康?


【摘要2018.8.23.元氣網 】你有沒有運動的習慣呢?每次的運動時間多長?現今研究顯示,運動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只要每次達45分鐘就可以,對於改善心理健康最有幫助,運動過量反而會適得其反,研究刊登在《刺胳針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運動可以降低所有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和死亡風險,但是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仍不清楚,因此,才有了這個研究。
美國精神健康首席科學家Adam Chekroud博士表示,他們針對美國120萬人做研究,請他們報告自己過去30天內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做了哪些運動以及運動的時間、頻率和次數,這些受試者的運動項目也包括照顧小孩、做家務、除草、釣魚、騎自行車、去健身房運動、跑步和滑雪等,同時也請他們評估壓力、憂鬱和情緒的狀況。
分析結果後發現,受試者平均每個月會有34天的心理健康狀態不佳、但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與不運動的人比起來,心理健康不佳的日子減少了約1.5天,也就是少了43.2%;其中從事團體運動、騎自行車、健美操和去健身房,這些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聯最為明顯。
有運動習慣的人與過去曾被診斷患有憂鬱症,也不運動的人相比,情緒不穩定的日子減少了3.75天,也就是一個月有7.1天,但對於不運動的憂鬱症患者來說,每個月情緒不好的日子有10.9天。
運動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研究也發現,每周運動35次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會更好。運動3060分鐘的人,心理狀況不佳情形減少最多,其次才是每天運動超過90分鐘的人。
而如果每天運動超過3小時,心理健康狀況反而不佳。作者指出,進行極端運動的人可能具有強迫特徵,這可能使他們面臨更大的心理健康風險。
綜合以上所述,每周固定運動35次、每次持續約45分鐘,對改善心理健康最有幫助,而且不侷限運動種類。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不只牛奶喝不夠 這7種壞習慣也會讓你「缺鈣」


【摘要2018.8.20.元氣網】 鈣質是骨骼需要的重要元素,但現代人普遍鈣不足,一般人想到的可能只有多喝牛奶和吃營養食品,其實生活中的特定習慣也會讓你流失鈣或讓身體無法有效利用鈣,陸媒丁香醫生盤點7種讓你缺鈣的壞習慣。
1.吃太鹹  鹽的鹹味來自鈉,鈉和尿裡排出的鈣有關,每吃下6克鹽,就會排出4060毫克的鈣。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鹽分攝取量為5克,每天應攝取鈣800毫克,若是攝鈣不足又吃太鹹,就會造成鈣流失的問題。
2.不愛吃菜   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富含鈣,還有鉀、鎂、維生素C等營養素,能幫助鈣吸收和利用,建議可多吃菠菜、油菜、芥菜、韭菜、花椰菜等。
3.吃太多肉   很多人以為大骨湯可補鈣,但若經常大魚大肉,攝取蛋白質過多,鈣的吸收率反而會下降,加上尿排鈣量增加,就會鈣質缺乏。
4.喝奶不夠  100毫升的牛奶中有104毫克的鈣,補鈣量相當豐富,如果喝牛奶會乳糖不耐或胃腸不適,可以改喝優酪乳。
5.缺乏運動  運動可以刺激骨骼,促進骨骼對鈣的利用,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6.減肥節食  節食會對身體攝取鈣質、吸收和儲存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影響體內脂肪的燃燒效率,傷害整體營養均衡。所以不要用極端節食方式減肥,若要限制熱量,也要注意補鈣。
7.不曬太陽  皮膚接收紫外線後會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建議每天曬太陽至少20分鐘,但不需在正中午陽光最烈的時候出去,可選擇沒那麼強的早上或下午。

規律走路防失智、改善焦慮 但每天至少要走這個時間才有效益


【摘要2018.8.20.羅明哲】「正念走路」走路時能夠維持放鬆歡喜,專注於呼吸、身體、感覺或動作,讓身心合一處於流暢愉快的狀態。人們可以邊走路邊練習正念或覺知,就如同在走路同時亦得到靜坐的效益。
規律走路運動的特色
走路是最好的有氧運動
低撞擊的運動,高齡或肌肉骨骼有狀況的人亦可安全執行。
最方便和簡單的運動,沒有場地或能力的限制。
藉由調整速度,可以產生不同的運動成果。
走路 具有下列幾項好處
提升攝氧能力,改善呼吸、心臟、循環和肌肉系統的問題
讓肌肉得以放鬆,體態維持平衡,預防肌肉骨骼系統老化,讓生活更有品質,活動能力明顯變好。
可以提升免疫功能、改善慢性疾病、促進身心健康
光靠健走的運動負荷雖不足提升肌力,但可提升全身持久力。
規律走路的建議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建議,若為了要提升體能與促進健康效果,每週至少要走路 150 分鐘,每週至少 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鐘
若開始達不到每週 150 分,可以慢慢增加運動時間;要讓走路運動變成每天的習慣,每天二次每次 15 分鐘,持續六個月才能有效
要設定每日與獎勵的目標,記錄每天實際的運動量才能養成習慣,若能結伴進行走路更佳。
健康走路的建議
必須採取有意識、有效率的方法走路。
必須正確選鞋、穿鞋與走路步態。
走路姿勢要正,並掌握自然放鬆和重心高兩個原則。
有障礙的人可以搭配使用輔具,如功能鞋墊、健走杖、助行器等。
認知功能與預防失智
認知功能障礙的主要現象包括記憶力、說話能力、整體認知的衰退,為失智症的前期階段。
失智症是因腦部萎縮造成的進行性疾病,一半以上是阿茲海默症;病程約 10 20 年,失智症一旦形成,為一不可逆的疾病,沒有特效藥,很難改善。
不出門、少活動生活習慣的族群,也是失智症高風險族群
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可經由訓練而改善,包含運動,進行知識性活動,與人交流等認知作業。
成人步行速度若低於一公尺平均一秒,表示身體機能的肌肉量、體力衰退,會提高失智風險。可用紅綠燈測試是否能以正常速度穿越,若需快步就表示走路速度已經偏低。
50 歲前就該開始預防失智,若不想失智就要開始走路,用走路預防失智症能延後症狀出現的時間,就可提高健康平均餘命。
用走路加認知運動預防失智
要預防失智就要提升腦部的認知功能,如果利用走路的時候,進行使用身體的動作作業,加上使用頭腦的認知作業,就可以產生身體與腦並用的認知運動。
複合式訓練,可以自由搭配身體+手腳+腦的活動;例如邊踏步、跨步,同步進行拍手、計算、文字接龍、回想、唱歌、猜拳等活動。
運動要達到目標心跳率才會有效,所以要執行讓身體感到有一點吃力的速度;而思考活動的認知作業,要讓腦部覺得有一點吃力的困難度。
要記錄運動達成度,刺激成就感,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更佳。
用正念走路改善壓力與焦慮
「正念走路」亦稱為走路禪,強調人們可以邊走路邊練習正念或覺知,就如同在走路同時亦得到靜坐的效益。其方法在於走路時能夠維持放鬆歡喜,專注於呼吸、身體、感覺或動作,讓身心合一處於流暢愉快的狀態。
正念走路,是身心靈整合的運動,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和實踐,進而養成習慣,對身心能改善壓力與焦慮、增進覺知功能與預防失智;對身體能改善血管功能與降低血壓,增進平衡能力、心肺功能、肌耐力、柔軟度與敏捷度等諸多益處。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除了一線美術館 別錯過Pop-up藝廊


【摘要2018.8.17.蘋果 謝昀瑾】除了國家美術館、泰德美術館等一線美術館,或者西區龐德藝術街以外,來到倫敦,更不可錯過的就是Pop-up藝廊」Pop-up在英文裡有突然出現的意思,使用在藝廊的前面時,顧名思義就是「突然出現的藝廊」。在倫敦朝氣蓬勃的藝術市場裡,Pop-up藝廊成為一種新趨勢。
它通常出現在原本是空屋的房子,取得屋主的同意後臨時成為展示藝術品的空間;這樣的空間時常是提供給新興藝術家有展示及販售作品的機會,避免因正式藝廊的檔期與名氣問題而失去了展示的機會。
Pop-up藝廊的檔期通常只有幾天到一個星期,由於它並非一個正式的展示廳,觀眾可以著非正式服裝「即興」入內參觀。而在Pop-up藝廊,更相對有機會能夠遇到藝術家本人面對面交流喔! 那麼,較有機會碰到Pop-up藝廊的地區在哪呢?
以倫敦市中心來說,有倫敦東區(East End)、柯芬園(Covent Garden)及南岸(Southbank等區域。 東倫敦在過去曾是貧民窟,後來受到移民的影響,該區充滿著多元文化,若以台北區域譬喻,就像是西門町、中永和一帶。
受到前衛藝術運動的影響,在1901年左右,東倫敦的白教堂地區引領藝術到此地以振興經濟,首創藝術展覽中心(Whitechapel gallery)定期展覽,爾後30年正式命名為East end Academy,相較於西區梅菲爾的皇家藝術教育機構(Royal Academy of Art),這裡更關注在勞工階級的藝術教育,讓當代藝術融入勞工與移民的生活。
60年代時東倫敦的房地產價格下滑,更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來到此地,現在這裡除了有絢麗的街頭塗鴉藝術以外,Pop-up藝廊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門,從靜態的繪畫、裝置藝術到動態的影音創作,前所未有的出現在同個區塊,讓人視覺感官一次享受過癮。 
泰晤士河南岸與西區柯芬園的藝術崛起則和東區有很大的不同。「南岸」本身是非正式名字,概指從西敏橋到黑衣修士橋之間的區域。這裡最早是倫敦的世外桃源,有著大量沼澤地;隨著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老倫敦向外擴展,開始出現碼頭與代工廠,同時伴隨著原有的綠地作陪襯,興建了劇院及酒店,然而缺乏北岸的嚴格控管(例如目前歸屬西區的柯芬園),南岸成為中產階級在郊區的娛樂聲色場所 
時間來到二戰以後,英政府為了振興國民信心與戰後重建,1951年在此地舉辦英國節(Festival of Britain),使用了「南岸」的名字而一直沿用到現在。現在這裡除了有劇院及展覽館之外,大片公園綠地無時無刻都有藝文活動,而顯著地標OXO塔碼頭(OXO Tower Wharf)在褪去牛肉塊肉廠的身分後,更成為新興藝術場所,連帶推動附近的Pop-up藝廊市場。
當然,除了上述區域,走在倫敦路上只要眼夠尖銳,隨時也能看到Pop-up藝廊就出現在某條街巷中,甚至在當地圖書館也有提供這樣的場所,讓民眾隨時可以與藝術品接觸,也給了新銳藝術家更多演出與展出的機會!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竟將虹鱒列鮭魚 生吃恐染蟲


【摘要2018.8.14.蘋果】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日前稱中國市面上1/3的鮭魚,都來自青海龍羊峽水庫,意外遭網友揭發這些所謂「鮭魚」其實是不宜生吃的「淡水虹鱒」,恐將寄生蟲吃下肚,引發譁然。
中央電視台今年5月報導,青海省龍羊峽水庫有一處全中國海拔最高、最大的「鮭魚」養殖場,「中國市場上1/3的鮭魚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未料報導播出後遭網友揭發,這處水庫養殖的「鮭魚」其實是淡水虹鱒,若生吃恐把寄生蟲吃下肚,許多網友直呼上當,「這豈不是掛著羊頭(虹鱒)賣狗肉(鮭魚)?」,「一直以為自己吃的是歐洲進口的正宗三文魚(鮭魚)!」
中國水產行業近日發布生食鮭魚標準,將虹鱒納入廣義「鮭魚」,形同設下生魚片陷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屬下的鮭魚分會,10日才成立,而當天就發布該新規定,時機巧合令人質疑,而這項標準與中國政府的標準毫無關聯,更沒有相關單位批核的字號,恐無法律效力
不僅如此,有網友發現,參與制定該標準的企業竟包括「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根本是「球員兼裁判」,「幾個企業說牠是三文魚(鮭魚),牠就是鮭魚了?為淡水虹鱒打開市場,還真是殫精竭慮!」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摘要2018.8.10.聯合報 洪蘭】朋友跟我約好一起出國旅遊,當我買好機票在收行李時,她突然打電話來說:「真抱歉,臨時有事走不開」,還說:「去改票啦,改票的錢我出」。我聽了不是去改票,而是去退票,因為一個不把自己的話當話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東漢的範式千里赴約,在沒有手機和微信之前,人們是一諾千金,說話算話的。1980年,我在英國開會,得知一位教授三個月後要去美國開會,我便請他開完會後,順道來我學校演講,他答應了。這中間我並沒有特別寫信去提醒他,但是在約好的那一天,他準時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這就是守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怎麼會像現在,明明講定了,還要秘書打電話提醒,好像小學生似的,至於說話不算話,那就更離譜了。
我小時候,父親跟我們講季札掛劍的故事。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時,經過徐國,徐君喜歡他的佩劍,季札因任務未完,不能將劍送給他,便想等回程經過時再送,但回來時,徐君已死,季札便把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從人問他: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札說:當時,我心中已經允諾,只是不便相送,現在豈能因他死而違背我自己的諾言呢?
我當時很不解,死人不會出來拿劍,季札並沒有達到送劍的目的,為什麼還要送?父親說,誠信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其他美德再好也不足取
承諾看起來好像是對別人,其實更是對自己,因為人最終要面對的是自己的良心。人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他叫我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不捨,壞了以後一生的安心。
父親很有耐性的解釋說:有人喜歡你的衣服,你就脫下來送給他了,他拿去後,把長袖改短袖,把旗袍改洋裝,你會不會生氣?我說:不會,因為送給他就是他的了。父親說:對,送給他,東西就是他的了,他要怎麼做,那是他的事了。
同樣的,寶劍送給了徐君,就不再是季札的了,所以誰要拿去,是徐君的事。季札不忘初衷,做了他認為他應該做的事,他的心安了,這就好了。背信最大的傷害是人心的唾棄。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