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恆春半島海域魚體抽檢 逾9成有塑膠海廢


【摘要2019.4.28.自由】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珊瑚週」系列活動,找來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發表研究成果,驚人發現恆春半島海域,幾乎「百分之百」的魚類消化道都有塑膠海廢,除呼籲民眾非必要少吃魚類內臟,也呼籲「減塑、無塑」更是刻不容緩。
根據陳德豪研究團隊分析,在台灣相對乾淨的恆春半島海域,117隻珊瑚礁及洄游性魚類樣本中,從魚類消化道發現塑膠海廢的比率高達95%左右,每隻魚體內都有至少五個微型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碎片)垃圾,最大的鬼頭刀魚,體內甚至高達32個塑膠海廢
「這比率代表幾乎全部魚類都有!」陳德豪指出,最可怕的是,除了普遍看到的魚類,其中有生活在180640米的深海魚,體內竟也發現五個塑膠海廢;至於海龜部分,從前年十二月至去年十一月間,海生館收容的21隻綠蠵龜、欖蠵龜及玳瑁,體內塑膠海廢比率更是高達百分之百,目前團隊也進一步研究全台牡蠣體內含塑膠海廢的比率。
陳德豪研究團隊也發現,微型塑膠海廢雖在消化道內發現,但對食物鏈上層生物(如大魚)沒有數量累積現象,只能證明如不吃下魚類內臟消化道,海廢不會累積到人類身上,但是否對血液肌肉等其他領域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陳德豪強調,大型海廢直接纏繞或被生物食用造成傷害,微型塑膠海廢則殘存在魚類消化道中,到處充斥的海廢已經是全球性議題,減塑、無塑才是拯救海洋及生物刻不容緩的工作。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舉重亞錦賽摘3金 郭婞淳3破世界紀錄


【摘要2019.4.24.蘋果】台灣舉重女力士郭婞淳,昨在中國寧波舉行的舉重亞洲錦標賽女子59公斤級以抓舉106公斤、挺舉137公斤、總和243公斤3破世界紀錄風光摘得3,這場比賽也是2020東京奧運資格賽之一,郭婞淳也繼續穩坐這個量級奧運積分后座。
閃電俠韋德的數字傳奇【摘要2019.4.24.蘋果 方祖涵】閃電俠韋德職業生涯在熱火隊無緣季後賽之後結束了,37歲的他總共替球隊得到兩萬3165分,在史上排名第34,曾經13度入選明星賽,拿到三枚冠軍戒指,一次總冠軍賽與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還有一面奧運金牌
韋德是史上最會蓋火鍋後衛,也是熱火創隊以來的得分王,生涯最後一個球季還出賽72場,平均得到15分,甚至在最後一役繳出25分、11個籃板與10次助攻的大三元成績。正如他刺青寫的「我的信念,超越你的懷疑」,憑藉努力而非天分,十六年如一日的穩定表現,是韋德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韋德在場外的作為,跟球技一樣值得欽佩。百威啤酒拍了一支致敬的廣告,這一年來,他在比賽後會跟其他球隊明星交換球衣當作紀念,廣告就以此當作主題,請了五位生命因他改變的球迷帶「球衣」來交換。他們分別是佛州高中槍擊案不幸喪生者的妹妹、聖誕前夕意外失火燒掉房子的婦人、沒錢付大學學費的年輕女生,誤入歧途的中年男子,還有自己曾因案入獄的母親。 
韋德的幫助讓他們度過人生最低潮時的難關,於是,妹妹帶了哥哥過世前最後一件球衣、女生帶了她的大學畢業服、男人帶了他第一份工作的西裝,媽媽帶了她的牧師袍,百威啤酒沒有預先告知韋德活動內容,只是讓這些人親手把手中紀念品交給他,表達心中最高的謝意。這些僅是受惠於韋德場外義舉的五位代表性人物,從個人言行影響到手上慈善基金會的捐助,他直接與間接造福的人當然不止於此數。 
選手場上數字是紀錄,場外故事才是真正傳奇。韋德職業生涯除了傲人紀錄與五位感謝他一輩子的人以外,我覺得另一個數字更能解釋為什麼他將是邁阿密永遠記得的巨星:那就是「兩個半小時」。 
退休幾天以後,韋德回到熱火隊美國航空球場,先向所有工作人員致辭道謝,再與大家一一見面。他並不認識其中大部分的人,可是仍舊毫無間斷地站了兩個半小時,確定每個想要合照與簽名的人都有機會完成宿願 對近千名員工和韋德自己來說,這兩個半小時都將是永久而美好的回憶。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潘政琮 奪美巡首冠 32年首位台將 獲3826萬


【摘要2019.4.23.蘋果】PGA TOUR(美國職業高爾夫巡迴賽)傳統高球賽昨進行最終回合,「台灣一哥」潘政琮5鳥、吞1柏忌繳出67桿,並以4天低於標準12桿的272桿、1桿之差後來居上逆轉奪冠,終於拿下3美巡賽生涯來首座冠軍盃。
1勝不但是台灣自1987年後再度有球員在男子美巡賽奪冠,也讓小潘的世界排名躍升到生涯新高的55。美巡賽2018~19球季共45場比賽,總獎金超過3.2億美元(62億台幣),平均每場比賽總獎金落在750萬美元,其中獎金最高的是號稱「第5大賽」的球員錦標賽,總獎金高達1250萬美元,小潘奪冠的傳球高球賽總獎金690萬美元算是中級賽事,他也笑納124萬美元(3826萬台幣)冠軍獎金 
亞錦賽 鄭兆村標槍摘金【摘要2019.4.23.蘋果】在卡達杜哈舉行的第23亞洲田徑錦標賽,昨天進行第2天賽事,男子標槍的亞洲紀錄保持人、台灣黃金右臂鄭兆村,在第2次試擲,以86公尺72的成績順利摘金,這也是我國在亞錦賽史上第17面金牌,本屆第1面。
另外,男子400公尺跨欄好手陳傑,也以4892的個人最佳成績獲得銀牌。依規定,只要亞錦賽獲得金牌的選手,就可直接參加世錦賽;而我國另一位男子標槍好手黃士峰,則以81公尺46的成績獲得第4 
至於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台灣好手陳傑,跑出4892的成績,不但寫下個人最佳成績,也替台灣帶回一面銀牌,而這個成績,也達到今年10月杜哈田徑世錦賽的參賽標準493,事實上,陳傑的4892,距離東京奧運的參賽標準489,也僅差0.02秒差距。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編劇成就《與惡》「從自己的恐懼創作」


【摘要2019.4.23.蘋果】夯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前晚播出大結局,引發熱議,第10集最終以3.4的收視率劃下完美句點,公視電視頻道最後2集累積觸達人數130,劇中涵蓋司法、新聞、網路等面向,不禁令人聯想到近年發生的小燈泡命案、鄭捷隨機殺人事件和湯姆熊殺人案等社會案件,深刻探討人性善惡與掙扎,發人深省。
該劇同時在公視、HBO播出,線上平台則有公視+CATCHPLAY,該劇渲染力驚人,許多早已不看電視劇的觀眾都回頭看戲,其中更包括劇中提及相關的業界人士,像是律師、精神科醫護人員等。公視+在《與惡》熱播帶動下,會員數突破40萬人次;CATCHPLAY線上影音前天上線觀看人數再度較上周飆升2倍,完結篇開播湧入近400萬連線數;
連未上映的中國,網友都透過盜版同步追劇,《與惡》在「豆瓣」網獲得9.4分高評價,創下今年華語劇最高分。中國網友也留言讚「賈靜雯演技抓人,把失子的痛苦母親演活了」。 
《與惡》也在台灣司法圈引起極大迴響,台南工人陳夆典殺害房東案判決,法官日前引用《與惡》的經典台詞「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年代主播張雅琴播報時批評,被爆1年請假323天的徐姓女校長是「老鼠屎」,徐女怒告張雅琴及漫畫家魚夫誹謗,台北地院昨開辯論庭,徐女委任律師也當庭批判假消息是媒體亂象根源,還引《與惡》表達媒體影響司法的問題,請法官以此判2人有罪。
台灣社會近年發生多起無差別殺人事件,2012年,曾文欽在台南湯姆熊殺害男童,被捕後揚言「殺12個人也不會判死刑」,他3年前被判無期徒刑定讞;2014年,鄭捷在台北捷運車廂隨機殺人,造成4死、24傷,於2016年伏法;2016年,王景玉在內湖砍殺女童小燈泡,一、二審認為他罹患思覺失調症,均判無期徒刑,目前高等法院更一審審理中。 
《與惡》由金獎編劇呂蒔媛操刀,電影《紅衣小女孩》團隊製作,總經費4300萬元,故事以一樁無差別殺人事件揭開序幕,劇情設定讓人聯想上述讓民眾驚心動魄的社會案件,但編劇呂蒔媛不願正面回應她事先的調查涉及哪些案件。據悉,替鄭捷、王景玉等殺人犯辯護的人權律師黃致豪是該劇顧問,他為劇中靈魂人物法扶律師王赦(吳慷仁飾)人物設定提供完整參考,該劇編劇和劇組光是深入田野調查就超過7個月,認真執著可見一斑。
該劇演員陣容強大,包括睽違台劇多年的賈靜雯、溫昇豪,與近年深耕好戲的金鐘視帝吳慷仁,加上實力偶像兼具的周采詩、施名帥、林予晞,更有硬底子演員檢場、謝瓊煖、洪都拉斯及亮眼新秀陳妤、林哲熹,水準整齊、各司其職,讓整齣戲張力十足。 
劇組前晚在誠品書店南西店舉辦一次看完前8集的特別放映活動,賈靜雯驚喜現身,直說:「這部戲太好哭,每一段都覺得『怎麼會這樣』,演出時我有很多段都哭很慘。」她也開玩笑說道,劇中與她立場對立的「李曉明母親」謝瓊煖很討厭,「因為她只要一出來我就掉眼淚」;
最終回令她最揪心的場面,莫過於被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面對面「修復式會談」這場戲,賈靜雯認為,「宋喬安跨越了心中的大石頭,她學會了轉向思考,唯有放下,才有喘息的空間,未來會更美好」。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約聘專任助理教授蔡蕙如分析,《與惡》受好評有幾個原因。首先內容類似社會寫實劇,並觸及多元議題,包括正義討論、加害者與被害者心理問題、精障與媒體,還結合台灣重大社會事件,包括北捷殺人案、死刑議題等,加強批判力道、貼近民眾感受。 
金獎編劇徐譽庭則盛譽《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值得所有台灣電視圈的從業人員立正看完的十分之一的作品」,「攝影、美術、表演、後期,全部高水準,導演絕對功不可沒,絕對足以媲美日韓職場劇的高水準專業闡述」。
公視上周透露正在籌備《與惡》第2季,呂蒔媛說,期盼下一季跟現在的局完全沒有關係,「職場完全不同,跟現在的議題不同,但還是圍繞在與惡的距離」。
金鐘編劇呂蒔媛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最大推手,她是導演張作驥的前妻,當年之所以當編劇,是因為讀大班的兒子突然不理她,她決定找個在家上班的工作。她坦言,每當大型社會案件發生時,「很怕我的小孩是兇手」,她曾透露劇本創作都是從自己的恐懼開始
她曾寫過科幻校園題材《終極一班》系列,也以《牽紙鷂的手》和《出境事務所》兩度獲得金鐘最佳編劇的光環加身。呂蒔媛自稱是「社教編劇」,難能可貴的是創作時,對社會人文關懷的用心和細膩,寫《與惡》關注加害者,是因為害怕自己成為兇手的媽媽。該劇前天風光落幕,她昨強調,「很多事仍是『無解』,只是呈現出各種面相」。 
《與惡》劇中有加害者、被害者、法扶律師等各方立場,呂蒔媛的劇本力求公平,讓各方的不得已都能被理解,每個人也可能是事件的加害者。劇情以「愛」劃下圓滿句點,也是她想傳達給社會的信念,「有愛才能往下一步走」,原地踏步傷痛不會離開,怎麼看得到湛藍的天空
有觀眾覺得結局倉促,她昨說:「尊重每個人的感想,也是有人覺得6集就該結束了。」呂蒔媛在最終回播畢後,在ptt台劇板留下感謝文,「感謝這5周來大家的支持,很感動如此熱烈的迴響及深層的對話」,也說「希望自己有能力繼續社教下去」。
PS
1.        要受害者家屬能夠做到,轉向思考,唯有放下,才有喘息的空間,未來會更美好」。這很難,沒有宗教信仰強烈,加上知識水準很高的人,幾乎做不到。
2.        宗教信仰強烈卻知識低級的人,反而容易成為加害者。
3.        容易情緒衝動而傷害他人的人,有遺傳基因問題,承受過大社會壓力問題,還有知識程度不足問題,身體內分泌失調4大問題加總而成。
4.        社會上窮兇惡極的人,需要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犯罪學家等專家共同研究,調查出結果,對社會治安才會有根本的解決。陳進興等人太早被處決,導致社會大眾至今仍找不出預防犯罪的方法。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碳排變黃金 微藻大循環


【摘要2019.4.22.中國時報】高汙染、高耗能產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有毒氣體,加速全球暖化,也使得空氣汙染更加嚴重。成大化工系講座教授張嘉修指出,全球CO2減量有一半是靠海藻,微藻吃碳,進行光合作用生長,可萃取葉黃素、蝦紅素等製成保健食品,製造抗過敏抗氧化藥品、動物水產飼料、生質能等,預估可創造逾百億商機。
張嘉修為嘉義新港人,東海大學化工系畢業後赴美深造,1993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化工博士返國任教,目前為成大化工系講座教授,並擔任成大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投入微藻研究10多年,開發全球首例零排碳生質能源系統,首創以工廠煙囪廢氣導入微藻養殖,利用微藻吃碳與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將減碳技術提升為空汙防制技術,已獲取專利。以下是張嘉修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摘要。
問:為何對微藻特別有興趣?
答:我最初從事環境汙染相關研究,接著研究生質能,如生質氫氣、生質酒精。有一次演講,台下有人質疑,「你研發節能減碳產品,但製造過程卻排出二氧化碳,這樣好嗎?」
我開始思考,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開始研究微藻,因為微藻是地球上吃碳最快的生物,可以把製造生質能過程中產生的CO2全部吃光,後來開發出全球首例零排碳生質能源系統。投入微藻研究,算是個美麗的意外。
問:微藻吃碳又能降低空汙嗎?
答:是的,我所帶領的成大與交大團隊與中鋼合作,直接把高爐煙道裡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廢氣導入微藻玻璃管中,由微藻吸收進行光合作用,這項計畫進行一年,結果發現,微藻可以吃掉煙道中50%的二氧化碳,同時可吃掉7590%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這項結果顯示,微藻具有減碳與防制空汙的效果。現實上,如果工廠排出大量CO2與廢氣,必須大量培養微藻,利用海面培養微藻是較可行的作法。
問:微藻有那些附加價值與商機?
答:微藻很營養,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蝦紅素、Omega-3脂防酸(深海魚油主要成份),目前最常見的是利用微藻開發保健食品;微藻富含抗過敏、抗氧化物,可增加免疫力,可以提煉製造藥品。
微藻可製造有機的動物、水產飼料,也可用於製造化妝品、色素,在化妝品方面如口紅、面霜和精華液;食品方面,如冰淇淋、果凍、餅乾等。生物精煉方面,微藻可以提煉糖;有些油藻富含油脂,可開發生質能,提煉生質柴油、生質酒精等。另外,微藻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可製成有機肥料。
問:微藻能吃碳、降空汙,又有這麼多附加價值,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答:台灣許多養豬戶,豬糞尿廢水任意排放至河流,會造成嚴重汙染,這些豬糞尿廢水可由微藻來吸收淨化,加上煙囪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讓微藻快速生長,微藻一生大約半天,可以進行採收,製成微藻粉或藻液,萃取葉黃素、蝦紅素等製造保健食品,也可製成飼料添加物,用來養魚蝦、養豬,也可以製成有機液肥,用來種植蔬果,每個環節都充分利用,落實循環經濟的理想。
問:全球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在2050年之前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1.5℃以內,微藻減碳能發揮多少作用?
答:全球減碳有一半是靠海洋藻類,別小看微藻的功能。我們的研究主要向大自然取經,透過人為的方式強化微藻的減碳的力量,同時也開發微藻的附加價值。
問:談談未來的夢想。
答:希望有機會發展海上農場,大規模培養微藻,一方面減碳,另方面微藻可以養殖魚蝦貝類,供應人們健康的食物。另外,微藻應用在建築上,利用微藻玻璃管建構綠建築,台北101是台灣的地標,如果有機會在101大樓外建五彩微藻牆,形成垂直微藻農場,可以有效節能減碳,更可以成為台灣一大特色。
綠能養豬 一滴水都不浪費【摘要2019.4.22.中國時報】屏東中央畜牧場負責人蘇鵬從小把豬仔當寵物,為豬仔打造先進的密閉水濂式豬舍,將豬糞尿廢水用於沼氣發電,並計畫進一步用於培養微藻,製造藻液,用於裁種小黃瓜、洋香瓜,做到零廢棄,一滴水都不浪費
蘇鵬的爸爸養了8頭豬,從小跟著爸爸學養豬,蘇鵬累積了40年的經驗,打造最先進的綠能豬舍,養了26千多頭豬,每一隻豬都有履歷,成為南台灣綠能養豬大戶,並榮獲2015年全國十大神農獎。
蘇鵬畢業於屏東農專獸醫科,不斷求新求變,把老祖宗的智慧應用於時下最夯的循環經濟。他說,「老一輩養豬,豬仔生病了,就去廟裡問媽祖婆;我的豬仔會先打預防針,遇到問題就翻書來看。」
他引用俗諺說,「糞是地裡金,豬是家中寶;種田不養豬,秀才不讀書。」豬糞尿在老祖宗眼裡是大肥,以前沒有化學肥料,就是用豬糞尿與廢棄腐爛蔬果去做堆肥,鄉下每家都有堆肥場,這些都是有機肥料。
蘇鵬的綠能養豬場屋頂安置太陽能,豬糞尿廢水用於沼氣發電,每月可以省下30萬元電費,多餘的電則賣給台電,增加收入。未來有部分豬糞尿廢水將用於培養微藻,經過微藻淨化的水,可以循環做為豬舍清洗用水,達到完全循環使用,一滴水都不浪費。微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讓畜牧場做到零排放的最高境界。
微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35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比三葉蟲出現得還早,有10萬多種,屬水生單細胞藻類,靠光合作用存活。成大化工系講座教授張嘉修指出,微藻的吃碳能力比一般陸地上綠色植物高20倍以上,為生物界捕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