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洗頭妹不服輸 考上博士班


〔摘要9.14.2011自由 羅欣貞〕拚鬥人生路,洗頭妹變博士生!國中理科常不及格楊子妍高職唸建教班,畢業後進入髮廊工作,日做12小時、月休4天,「這真是我要過的日子嗎?」
21歲時她重拾課本,不但考上美和科技大學美容系,還一路唸完碩士,今年更考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洗頭妹到博士生,30歲的楊子妍說,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過程非常痛苦,但她告訴自己,只有自己能決定命運,「絕對不能服輸!就算成績不好,也不能放棄自我
楊子妍來自台南,國中唸的是B段班,有一次看到學姊抱著梳理好髮型的模型人頭,她心想「好漂亮!」便利用寒假到親戚家的家庭美髮見習;家人鼓勵她唸建教班,升上六信家商美容科後,過著半年工作、半年上學的高職生涯。
「每天至少幫10多個客人洗頭!」高職畢業後到髮廊擔任髮型設計,就算雙手肌腱發炎也只有忍耐,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月領2萬多元。過了3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後,心中發出「不想再這樣下去」的聲音,於是請假上補習班,考取美和科技大學四技日間部美容系。
楊子妍回憶,當時友人說「考上私立學校,有什麼了不起?」這狠狠的一句話,燃起她的鬥志,大學4年努力加強技藝,先後考取男子美髮、女子美髮、美容等3乙級證照,大三時還獲得全國技能競賽男女美髮成人組3名;大學畢業再回髮廊短暫工作1年,之後考取美和科大健康與生技產業研究所
「美容不只是擦在臉上,還有吃的美容!」美和科大美容系主任吳裕仁說,他大膽讓楊子妍進入研究團隊,原來只會幫人剪頭髮、做臉的楊子妍,連試管要怎麼拿都不知道,雙手發抖還不斷問「我真的可以嗎?」2年下來在蛋白質體的研究已有不錯表現。
楊子妍取得碩士後,進入義大醫院擔任研究助理,也在美和科大美容系當兼任技術教師,今年又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考取博士班;朋友以她為榮,更拚命在臉書「宣傳」,而被戲稱是「資源回收場」的指導老師吳裕仁,更成了「不可能任務」的英雄。
讀書拿學位是為了什麼?〔潘震澤 中國時報2011.09.14摘要〕十二年國教即將開辦、國產博士過多、國內護士荒,以及國內缺電影博士班等,歸根究柢都與一個問題有關:讀書拿學位是為了什麼?
    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成長發育期長達十幾二十年似乎是個缺點,但人類的知識與經驗因此得以傳承,卻是莫大的優點。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現代人都具備基本的閱讀、寫作與計算能力,以及對世間萬物如何運作的基本認識,其中也包括人類社會的文化與典章制度,好讓出了校門的學子,可以應付職場的要求
就這點而言,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對提升全民知識水準,自然是有好處;因此,十二年國教除了明星高中的存廢之爭外,更重要的還是保留高職及加強普通高中的技職訓練,好讓更多人在畢業前就取得一技之長以及實際工作的經驗
但未必每人都想清楚為什麼要拿博士學位?簡單而言,博士學位代表受過獨立做學問的訓練,包括爬梳過某一領域的文獻、得出一些創見或新發現,並寫出合乎標準格式的論文,最後通過口試
博士學位就好比踏入學術之門的敲門磚與身分證,如此而已。無心在學術界任職,或無力獨立研究(不靠指導教授幫忙)的人,最好不必自尋煩惱
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與傳承,多些學有專精的博士並不是壞事;怕的是眼高手低的理論派過多,真正能做事的人手不足,才是問題所在。在第一線工作的電機工程師與拍片人員,有沒有博士學位並不重要,護理這一行也一樣。
護理工作在醫療體系的重要性無可否認,自南丁格爾以來,護理人員照顧病人、輔助醫生的任務本質從沒改變;第一線護理工作的繁重、一天三班制的固定,以及薪資與工作量的不對稱,並不會因為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學位提升而有所改變,這一點是投身護理工作者事先要想清楚的。
然而護理學界除了是護理人員的養成所之外,同時也成了某些人的避風港,在裡頭做一些理論研究,製造出一堆碩士博士,而與第一線護理人員產生隔閡。這一點是所有應用學門的困境,不獨護理為然。
人生頗長,如果有心有力,那麼多花幾年時間讀點書不是壞事。現代國家與社會應該養得起一些學者與藝術家,重點還在數量與品質;人多競爭自然激烈,也就有淘汰,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李鈞震:
1.     讀書或拿博士,是為了提高薪資,這是一種拜金主義,社會道德下降的思維。
2.     『博士學位代表受過獨立做學問的訓練,包括爬梳過某一領域的文獻、得出一些創見或新發現,並寫出合乎標準格式的論文沒有讀博士學位的人,也應該自我要求一生都應該不斷的多元學習,產生創見或新發現,這是個人生活樂趣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整體文化水準提升的基礎。
3.     『人生頗長,如果有心有力,那麼多花幾年時間讀點書不是壞事。』現代人應該樂於不斷參與自由公平的競爭,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多讀書、多學習技藝,以提升理性程度,可以減少家暴、犯罪率、各種社會衝突,還可以增廣見聞,增加生活情趣。
4.     「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與傳承,多些學有專精的博士並不是壞事;怕的是眼高手低的理論派過多。」然而事實上,所有剛畢業的學生,不分學校或學級,必定都會有「眼高手低、理論派」的過渡時期,並不是博士班學生獨有。
5.     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應該是要讓人都有一技之長,好應付職場需要;同時都具備基本的閱讀、寫作與計算能力,以及對世間萬物如何運作的基本認識,其中也包括人類社會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更重要是:養成國民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
6.     讀書拿學位是為了什麼?1.學習一技之長,經濟獨立、培養自信。2.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永續具有社會競爭力。3.讓全家人在德智體群美上,五育均衡並重發展,生活充滿創意與樂趣
參考資料:培根啟迪46 論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