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誰決定文明與野蠻?

〔摘要9.11.2011自由◎ 胡惠文〕「賽德克巴萊」上映第一天,我迫不及待去看了下午場。最令我震撼與感動的,是莫那魯道與花岡一郎的對話。

花岡一郎是最早發現莫那魯道準備起義的人,並且一再勸阻。他對莫那魯道說:「頭目,被日本人統治不好嗎?」「再等二十年,我們的孩子就可以真正脫離野蠻。」

但莫那魯道問一郎:「你將來要進日本人的神社,還是我們賽德克祖靈的家?」起義前又對一郎說:「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我認為這兩句話點出了主旨!

第一句話提醒一郎自己的血緣與文化認同的矛盾,第二句話我試著這樣詮釋:「與其接受教人卑躬屈膝的文明,不如選擇令人驕傲的野蠻!」

文明與野蠻的內涵是什麼?怎麼詮釋?由誰詮釋?

我們鮮少去反省。回想起自己從小到大一路走來所熟悉的台灣:用健康與生命換來的經濟奇蹟、犧牲國家認同換來的國際地位、無所不在顛覆真假的網際網路、充斥化學加工的食品、滿街失業的大學與研究生、迅速消失的農田與矗立的高樓豪宅、失控的六輕與即將失控的核能

魏德聖好像是要提醒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卑躬屈膝的文明?我們甚至習慣對不公不義的事視而不見,對自己的努力與踏實失去自信,對投機與敗德的人開始崇拜,我們甚至已經不知道怎麼生氣,因為生氣好像是野蠻的行為!

參考資料:

兩岸金三角賺全世界的錢

恐怖的人間煉獄

世界人權宣言(二)

論語八佾2 祭神 如神在

《賽》片真諦 政治人物看懂了嗎?〔中國時報社論2011.09.11摘要〕   今年中秋節,最受歡迎的活動不是烤肉,最火熱的話題不是到底誰要不要選總統,而是排隊看《賽德克.巴萊》。

《賽》片上映的第一天,就創下了二千三百萬元的票房,打破台灣首日最高票房紀錄。《賽》片何時打破2008年同樣由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所創下的5.3億元本土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也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賽》片將分成上下兩集上映,共長4.5個小時,就本土製作而言,這麼長的電影也很罕見;事實上,耗資新台幣七億元的《賽》片從開拍以來就不斷創造台灣電影的各項紀錄,除了台灣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高的本土電影之外,同時上映的電影場次,也都是本土電影之最。網路上到處可見揪團看《賽》片。

    《賽》片主題是「霧社事件」,這本來就是一段血腥殘暴的歷史,魏德聖以還原歷史場景的企圖呈現事發當時的恐怖、混亂與傷亡,的確出現了罕見的血腥場面。此外,少年出草、婦孺皆砍等的情節,以今日眼光與價值觀而言,觀眾的確也要經歷充分的省思與情感投入,將自己還原成霧社事件發生時的情境與心情,或許才比較有能力消化、認同當時人物的思考與行動。

    不過,即便今天大家是在一同一個時空之下,要台灣各個立場或者價值觀的人,放下心中的成見去理解另一個陣營、派系的人在想些什麼、在意些什麼,也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把時間拉回八十年前,賽德克族不同部落間因爭奪獵場結下了世代恩怨,甚至於不同社群的人寧可與外來者日本人合作,消滅同屬賽德克族的另一社群,這樣的心路歷程與行為很難懂,或者,很陌生嗎?現代人當然不出草也不拿刀槍砍人了,但人心自私、偏行己路,以致滋生誤會、自相殘殺,這種行徑古今皆然。

    日本人「以番制番」,收伏最慓悍的族群;在維基解密中,台灣政客互挖瘡疤、爭相與美國老大哥「坦誠相見」。八十年的時光過後,霧社事件到底教會台灣人什麼呢?比起現今的政治人物,《賽》片裡互相攻擊的頭目們至少還身先士卒、錯了我負責的責任與勇氣

    馬英九總統看完《賽》片後說十分感動,還說愛台灣的人都應該來看,一席本意讚美的話卻讓電影人只能尷尬地說:「是要愛電影的人來看啦!」什麼事都能扯到愛台灣,這就是台灣政治人物的陳腔濫調;蔡英文看完電影後,意有所指的說,她與馬英九很遙遠,但她與賽德克族人卻很接近。

    曾有位暢銷作家說:「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看不見我。」     依目前台灣的政治現況,別說雙英會遙遙無期,就是同屬泛藍的馬與宋……。政治人物趕搭《賽》片熱潮,但是這部電影,他們到底看懂了沒有呢?

李鈞震:

1.         歐洲的影展比較重視藝術性與人文思考,關注的焦點有三:(1)影片是否呈現生活或心靈世界的客觀真實。(2)影片中所強調的重點是否會對人類的文明或歷史產生重大的影響。(3)是否提出解決的方向或方法,確實可以啟蒙現代的學者專家。

2.         一、賽德克巴萊是否反應生活的客觀真實?清楚地反應當時代的人內心的真實狀態?二、賽德克巴萊當中的男主角與男配角,誰對台灣的民主化、人權運動比較有具體實質正面影響力?三、看了賽德克巴萊以後會不會改變吳敦義處理大埔阿嬤事件?以及其他所有的土地徵收案件的態度?

3.         「對話能力、同理心、拋棄私欲與私利」,這三點能力都需要長期「多元學習」並養成生活習慣,同時必須對「社會正義」有強烈的信仰,才能產生。目前台面上的政客,水準都不夠。

4.         目前台面上的政客,誰長期領導國際或台灣的環保組織?誰長期領導白色恐怖受難家屬爭取權益?誰領導國際救援組織援助中國維權人士?誰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者?誰當過藝術、運動…方面的台灣之光?都沒有!

5.         知識就是力量;無知的政客,一定導致民不聊生、失業率升高、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困難、城鄉差距擴大、政見跳票……。

6.         不會打高爾夫球的政客,絕大多數會因為對高爾夫球運動無知,不理解其運動意義與價值,自然產生偏見;沒有繪畫習慣的政客,會因為對繪畫無知,不理解其意義與價值,自然產生偏見;不習慣聽古典音樂的政客,會因為對音樂無知,不理解其意義與價值,自然產生偏見。

7.         對各種領域的無知,都會令人產生某一種「偏見」,這幾乎是鐵律馬英九看不懂原文經濟學教科書、核化學教科書、公共衛生教科書、教育學教科書、藝術史、電影製作……,自然會產生偏見、影響國家發展的方向與政策。此外「愛台12建設」多數跳票,馬英九的不守信用習慣,違背孔子講究的「誠信」原則,這是「五育」不及格的證明。

8.         知識的產生,不是因為高學歷,那只是證明他比較會死背書。知識,需要強烈的信仰「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並且付諸於行動,產生應用知識的經驗,並且有對抗「無知權貴階級」的實戰經驗。鄭南榕對新聞自由的知識與道德勇氣,遠遠高過「金溥聰、政大新聞系教授」加起來的數萬倍。

9.         政治大學、台灣大學、世新大學的傳播學院所有的教授,實際上對台灣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沒有太多的貢獻,而且許多人還是獨裁者蔣經國箝制言論自由、踐踏人權、殘害自然生態共犯,等同民主社會的敗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