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gfried Funeral Music -
Götterdämmerung - Solti - VPO
【摘要2020.1.30.蘋果
林尚縈】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於年初爆發,口罩作為防疫的必備商品,成為社會上的焦點話題。雖然關於「該不該限制口罩出口」、「政治人物作為公眾表率是否應當戴口罩」等討論莫衷一是,但沒有人會否認,口罩這個小小的貼身用品,早已在瘟疫蔓延之前,便時刻伴隨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而「感冒了就戴口罩出門」這種台灣公民必備的基本常識,卻是歐美人無法理解的怪異行徑。
舉個例子來說,幾天前因為咳嗽流鼻水,加上歐洲第一起冠狀病毒病例於法國確診,我第一次嘗試大白天戴上口罩出門購物,一路上卻引來不少路人側目,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對抗一直想把口罩摘下來的羞恥感。雖然早知德國人並無戴口罩的習慣,卻一直到自己戴著口罩走在柏林這個相對國際化與多元的城市街頭,才真正感受到文化差異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要克服這樣的文化差異,首先必須搞清楚,到底為什麼歐洲人於日常生活中排斥戴口罩?經過當地朋友的分享與自身觀察,大致可歸因於下列三點:
第一、對比口罩盛行的東亞國家,歐洲國家人口分布相對分散,低密度的人口減少了通勤時刻人擠人、易於飛沫傳染的環境。
另一方面,雖然西歐各國目前也面臨能源缺口、因燃煤而導致空污的困境,所幸其步入成熟的後工業社會多年,低污染的產業結構使得霾害的程度遠不及北京、湖北等城市「我在這頭,卻看不清那頭」的嚴峻情況,所以歐洲居民在日常中鮮有戴口罩防空污的意識。
第二、多數歐盟國家施行《禁蒙面法》,其本是針對穿戴傳統伊斯蘭罩袍布卡(Burka)的穆斯林。當代歐洲國家奉行世俗主義,藉政教分離,讓宗教跟公眾生活保持距離,譬如法國人認為,宗教自由是私人的,私底下要信仰哪種神祇是個人自由,但不應該帶到公眾生活中。
除了幾乎遮住全臉的布卡,少數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及丹麥,也禁止一般民眾在公共場合配戴半遮面口罩,如因疾病需要,配戴口罩同時必須隨身攜帶醫生的診斷證明,違者需罰鍰或處半年以下徒刑。
最後的緣由出自歐洲人,特別是德國人對口罩最直觀的反應,德國人普遍認為「戴口罩等同於生病,生病了就回家,不要傳染給辦公室的人」、「感冒待在家不要在外趴趴走才是一種美德」、「染了重病或有不治之症的人才會戴口罩,一般流感戴口罩只是在製造恐慌,看來很滑稽可笑」。
以筆者個人與朋友的經驗來說,通常在德國的辦公室,只消一輕咳就會被同事、上司趕回家,手頭有工作未完成可以Work from home;頭疼腦熱的可以無條件請假2-3天;需延長假期可以請家醫開病假單,通常一開就是一星期,以防止患者病徵好後卻掉以輕心出入公共場所導致病菌擴散。
疫情蔓延時,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是全民共識,「為尊重他人而戴上口罩,卻反而造成他人恐慌。」是台灣人在德國,因生活習慣的差異常遇到的窘況。
而1月28日於慕尼黑召開的德國第一起新型冠狀肺炎確診記者會上,一名記者向防疫專家提問:「現在打招呼的時候,需要避免握手與臉貼臉問候嗎?」這則是說你好與說再見時,習慣擁抱與親吻臉頰再三的歐洲人,才會有的防疫煩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