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清大、中研院首證實 幼兒記憶力決定階級地位

 

Debussy : Deux arabesques (Alain Planès, pi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AtHN83UT0

【摘要2022.6.29..自由】研究首度證實,記憶力也會影響幼兒在群體中的社交階級排序。在清大跨領域研究計畫支持下,清大教育學院副教授周育如、生命科學院助理教授郭崇涵、中研院生醫所助研究員楊世斌的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動物實驗與幼兒行為模式證實,記憶力更好的小鼠與幼兒,有機會取得更好社交階級並鞏固地位,彰顯教育資源須更關注弱勢兒。

曾在幼兒園擔任志工的郭崇涵,注意到小朋友互動有明顯社交階級,回到實驗室透過行為實驗也建立幼鼠的社會階級,並進一步發現階級較高的小鼠具有較好的記憶能力;用藥物增加小鼠記憶,也可提高小鼠的階級地位。

楊世斌說,分析小鼠腦中與記憶相關的海馬迴發現,階級較高小鼠有較高神經活性,記憶相關基因表現更活躍,顯示出記憶力與階級形成似有關聯。

為探討人類幼童是否有類似現象,周育如招募164名學齡前兒童做行為分析,透過實驗設計遊戲分析出幼兒在群體的社會等級,發現記憶力更好的小朋友會成為領導者,且會再用社交策略獲取資源並鞏固優越地位。進一步透過事件誘發電位之腦波實驗進行探討,發現記憶力好的小朋友更能敏銳偵測到他人細微的社交訊號,在社交互動更能以合適策略與人互動。

郭崇涵說,因清大有教育學院,可同步展開小鼠與幼兒行為實驗,促使過去生物與教育研究的侷限得以突破,團隊認為小鼠和幼兒的記憶力與社會等級之間存在跨物種的相關性,此一新的科學發現令人振奮。

周育如則說,該研究突顯出教育資源需適當分配的重要性。她指出,記憶力較好的孩子入學後,因為較有能力判讀他人的社交訊息,能採取有效的社會互動策略,因為往往能順利成為團體的核心並取得更多學習資源;

但對於一些認知能力相對較為弱勢的孩童而言,因無法判讀他人社會訊息也沒有能力使用有效的互動策略,因此直接落入了社交互動的底層;社交弱勢孩子在班級中得到的關注較少、取得的學習資源也較少。

團隊的另一研究已發現,幼兒的社交階級形成就有穩定性,也就是說,在看似「相安無事」的班級運作中,有些社交弱勢的孩童可能正承受互動的困境與不公的資源,卻不懂爭取。

周育如也援引自身另篇研究說,較優勢的孩童會敏銳的依對方社交階級採取不同應對策略,例如對待比自身弱勢者就採強硬措施(以大欺小),對待比自身強勢者就採迂迴策略(跪舔巴結)。她認為這些研究提醒了師長們,須更留意幼兒在社會互動中自然形成的社交階級落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