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迎接綠電時代/解方2…科技布局 打造台灣氫谷

 

Mozart - Fantasia in d minor, K.39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eXg_JQnpA

【摘要2022.6.20..經濟日報】隨著台灣綠電占比提升,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院長林法正建議,未來一段時間,台灣要試著長出電力「新負載」,儲能是一途,另一個方法就是要將未來可能盛產、卻無法調度的綠電,電解水產氫,支援台灣的氫能工業發展。

氫,本身不含碳,但是燃燒時可產生很高的熱值,能源轉換效率也不低,因此被稱為「終極潔淨能源」。氫的用途多元,例如氫能車,是以氫作為動力來源,此外,鋼鐵廠、石化廠可以把氫做為燃料;電力業者,也能把氫混入天然氣渦輪機組發電,也就是氫能發電。

林法正說,當台灣的離岸風電建設逐年推廣,未來在一些用電量較低的時段,像是半夜,台灣的外海可能瞬間產生十幾GW的離岸風電。這麼多的電灌進電網,會造成電網不穩,但是丟掉又很可惜,這時政府就應該採行「負電價」,鼓勵業者發展本土綠氫

綠氫,是指用綠電來電解水產氫,目前技術仍在發展中。相對綠氫,目前製程技術較為成熟的是「灰氫」。灰氫是從化石燃料中提煉氫,但過程中會排碳,若是把灰氫裡的碳,予以捕捉、封存或再利用,就是藍氫

根據歐盟資料,目前全球正有20個國家推出35個氫谷計畫,但多未商轉。林法正形容,「氫能不好搞,台灣要有一做30年的覺悟。」他建議政府現在就該啟動科技布局。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也預期,未來台灣有機會在北、中、南形成有特色的台灣氫谷。例如,北部可發展氫能發電園區,利用現有發電廠原址,改作氫氣發電系統,這樣北部就有乾淨的綠電可以使用。

中部因為有很多離岸風電會上岸,適合做為綠氫生產基地,這些綠氫也可送到中部工業園區提供工業使用。南部氫能園區則是以重工業為主,可藉由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增建氫氣或氨的接收站,再提供給鋼鐵業使用。

至於現在全球已有不少國家、大廠投入開發的氫能運輸工具,台灣也適合發展氫能卡車或巴士,未來可在南北縱向的高速公路,及特定工業區設置加氫站,讓氫能車跑透透。

【摘要2022.6.20..經濟日報】綠電具有間歇性,加上發電時間未必吻合人們的用電需求,讓人感覺它好似一匹脫韁野馬。不過,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台大電機學系特聘教授劉志文說,靠著虛擬電廠的指揮,綠電將變得可調、可控;當綠電變「乖」了,不僅可以挹注台灣的電力,也有助穩定電網。

虛擬電廠指的是,聚合商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AIoT),把分散在各地的微型綠電整合起來,例如,來自家庭、學校或工業區的太陽能、風能、儲能等,或是電動車的電池,或者在台灣相當有發展潛力的需量反應,都可以聚合起來,形成一座看不見的發電廠。

劉志文表示,虛擬電廠與傳統電廠一樣,都能根據中樞指令,來決定今天要發多少電。但它另有兩個超越傳統電廠的功能:儲能、需量反應,有助電網變得更有彈性。

現在在台灣,已經有一些民間的聚合商在營運虛擬電廠,成為台電的好幫手。一般說來,聚合商聚合的量,愈大愈好,這樣對電網才有幫助,像是在德國,就有一家民間聚合商,聚合了一萬多個用戶,總聚合容量高達9GW(百萬瓩),相當於三座核四廠容量。

德國虛擬電廠能夠成功運作,除了與政策鼓勵、環境、法規配套成熟有關,也與德國建構出一個公開、公平與透明電力交易市場有關。

此外,德國電價相比台灣高很多,許多參與虛擬電廠計畫的用戶,不僅可以根據智慧電表或聚合商的用電指示,減少電費支出,往往也能因為參與需量反應,額外得到出售電力的豐富收入。

劉志文提到,電價調整,在台灣仍是一個受管制議題,並非如國際先進國家由電力市場機制決定,但是參考國外的經驗,它不是只有上漲或調降的選項,比如在歐洲或美國就有一種「即時電價」機制,可供台灣參考。

即時電價,很類似現在很多台灣工商用戶會選擇的時間電價。即時電價把時間電價再切細一點,以每小時為單位,高峰時段電價貴,離峰費率低,可引導用戶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