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Slow Label 為身障者開創藝片天

Mozart - String Serenade No.13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1st Mov
【摘要2015.9.13.中時】日本橫濱一間身障者照顧中心,一位女性綜合身心障礙者雅子正藉由學習編織復健,身體的殘缺使得她無法將織物織得細膩工整,在一般人看來,那是不合格的瑕疵品,但在服裝設計師矢內原充志眼中,卻是表達心情、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並將包包命名為「雅子的時間」。
Slow Label是一項以橫濱市為據點,結合藝術家、企業、社會福利設施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計畫。Slow Label主持人栗栖良依說,「過去照護機構的主持者會去糾正身障者,編織過程挫折重重,Slow Label藉由藝術家異於常人眼光來幫助身障者創造商品,將身體殘缺化為優勢。」
38歲、身材嬌小的栗栖良依,2011年加入橫濱市這項計畫,當時她的癌細胞轉移到膝蓋,得拄著拐杖走路,也讓她得以近身觀察身障者的行為模式。她發現身障者在生產手工物品速度比一般人緩慢,因而以Slow Label替品牌命名,更以「從量產到緩慢生產」來定位商品,最終生產的商品稱為「mass craft」,用以區隔機械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及職人工匠製造的工藝品(craft)。
Slow Label協助的不僅天生殘缺者,還包括中風、腦溢血、半身癱瘓等中途身障者,栗栖良依說,這些人面對的打擊比天生身障者來得多,要克服的心理問題也更多,「Slow Label提供的不只是販售平台,接下的訂單會讓他們有種為了某人而做的使命感,激發出生存的動力。」
身障者手工製造速度緩慢,經常只能製造少量商品,包裝與行銷則需要外援。栗栖良依說,Slow Label與鄰近象鼻露台(展覽空間)共同發起Slow Factory,以工作坊形式,讓鄰近學生、主婦、觀光客一起來參與生產過程,加入生產作業就會獲得100日圓的Slow money,也能在此消費。
Slow Factory標榜任何人都能參加生產活動2013工作坊中,藝術家井上唯設計出呼拉圈造型的塑膠板,參與者將五顏六色線材、布條穿過板子,變成圓形物「MARUIRO」,平日可用作杯墊或裝飾貼章,他們也共同完成直徑4公尺的巨大「MARUIRO」。
栗栖良依說,「工作坊自然地營造出融洽氣氛,讓身障者找到在社會上的定位,建立與一般人對等關係,一般人也能夠藉由這樣的機會,改變對身障的者的觀念和想法。
栗栖良依表示,除了一般人,身障者家屬、好友的觀念也需要改變。她以一位老太太為例,中風之後不愛外出,也不洗澡,後來接觸到藝術家,藉由簡單的裁縫製造產品開始產生自信,每次出門復健都會精心打扮。原來因為關心她,而禁止她使用裁縫工具的家屬,也在這之中改變想法,「用一種挖掘他們不同才華角度去看待身障者。」
Slow Label讓身障者的手作商品在橫濱有38處寄賣點及網路販售平台,成為社會設計的成功案例。《日經設計》雜誌總編輯丸尾弘志表示,日本大量社會設計出現在311大地震後,當自衛隊、警察出動投入救災,設計師們轉向構思災害發生第一時間,用以降低風險及受災人數擴散的設計。日本高齡化問題,自然成為另一派設計師投入解決的社會問題。
丸尾弘志說,Slow Label創造了更多社會參與的情境與機會,「這些過去針對身障者開發出來的設計,未來都能運用在高齡者身上。」
Strauss, Johann II | Tritsch-Tratsch Polka
藝術改造社區的力量有多大?橫濱市黃金町過去群聚違法賣春的小店面,經過藝術家進駐,加上一系列藝術重建社區活動,短短12年,社區脫胎換骨成為明亮且國際化的藝術街區
橫濱市文化觀光局創意城市負責人守屋朋廣說,二戰之後,美軍接收此區,位於港口旁,勞工階層大量進駐此地,使得賣春行業在此紮根,造成生活環境惡化,許多性工作者站在餐廳門外招客,老字號商店和居民擔憂下一代安全,陸續遷出此區。
2003年起,地方行政單位、警方、大學和居民和共同合作,發起打造安心安全社區的活動,隔年,神奈川縣警政單位也開始大規模取締,居民組24小時巡邏隊,將所有風化場所從黃金町趕出去,但也產生許多空屋,讓此區成為「鬼城」。
為拯救空洞化社區,守屋朋廣指出,橫濱市政府開始花錢買下高架橋下的空屋,一年邀請至少50組以上的藝術家進駐,活絡此地的藝術氣氛。2008年舉辦第一屆「黃金町Bazaar」,藝術家策展人山野真悟以「打造未來城鎮的意象」為主題,規畫各項工作坊及期間限定商店進駐,與2008年橫濱三年展結合在一起,當年參觀人潮多達10萬人次。
守屋朋廣指出,原來在黃金町風化區有著紅色遮雨棚的小屋,藝術家以低廉的租金居住於此,讓街景氣氛改變,大量新建案也湧了進來。
原來犯罪重生的高架橋下,現在成了藝廊和studio,守屋朋廣指出,這裏的藝術家駐村跟一般駐村不同,不僅需要與在地居民共同生活互動,還舉辦小型活動,鼓勵居民主動參與、互動,地方自發性力量才是此區活化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