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魯凱石板屋 入選世界遺產

台灣史
GoPro on Trombone: Das grosse Tor von Kiew - Bilder einer Ausstellung
【摘要2015.10.17.蘋果】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The World Monument FundWMF)前天宣布2016年守護文物名單,屏東霧台鄉魯凱族石板屋「好茶」聚落上榜,是繼2004澎湖望安花宅之後,台灣第二個受到WMF重視的文物遺跡。對此,70歲的好茶部落大頭目柯光輝激動地說:「太高興了!」也盼政府能改善交通讓外界欣賞當地的文化景觀之美。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WMF,自1996年起,每2年評選列出守護文物名單,旨在呼籲各國積極保護瀕危遺跡,並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及推廣工作。該基金會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合作夥伴。今年共有3650處地點中選,為歷來最少、最精選名單。 


WMF網站設專頁(goo.gl/5cW6g1)簡介魯凱族好茶聚落,指傳說600年前有一群獵人追捕雲豹時在達悟山邊發現池塘,依山傍水建村,但石板屋年久失修雜草叢生,颱風頻頻造成房屋受損傾倒,目前仍有163間房屋保存完整,稱石板屋的建築技法令人讚嘆。WMF指好茶石板屋瀕危現況需重視,也讚揚讓此遺產能延續魯凱文化與信念。
好茶部落大頭目柯光輝說,早年族人從舊好茶遷到新好茶,新好茶部落也於2009年莫拉克颱風時被土石流淹沒,現在只有老一輩族人還會回去看舊部落,但這條路好難走,希望政府能在隘寮溪回部落的路上幫忙建座橋,讓更多族人能更回去看老部落文化景觀之美。
出身於好茶部落、長年關注魯凱文化傳承議題並著有《雲豹的傳人》等原住民文學著作的邱金士表示,1991年舊部落被列為國定二級古蹟,但因天災致目前族人不便回舊部落,現代社會講究文化傳承與創意,希望政府改善交通,讓族人回舊部落祭祖靈,也可讓更多人欣賞當地的文化景觀之美。 【圖片來源∕黃基峰flickr.com/photos盒子家的生活點滴
魯凱族石板屋小檔案
建材:由溫泉溪採集黑灰板岩及頁岩,簡易加工鋸成規則石片
結構:長方形建築,內有三部分,包括進門夾道、中間為臥室和起居室、另一側廚房兼穀倉
歷史:超過600年,目前尚有163間房屋保存完整,被列為二級古蹟,是國內唯一的原住民聚落古蹟
特色:夏季涼爽,排水功能優異,但石板間有縫隙,故冬季寒冷。石造結構無法抗震,以致保存不易,損毀以傾倒為最多

灣生回台尋根 【摘要2015.10.17.自由 張肇烜】有一群日本人叫做「灣生」,他們出生在台灣,一輩子視台灣為故鄉,打從心底思念和熱愛台灣。「灣生」的故事,是大時代變動造成的無奈,台灣的歷史課本沒有,日本的歷史課本也沒有。他們因為日本移民政策來台,按當時規定賣掉所有在日本的房產,夫妻破釜沉舟移民台灣,期待在這塊土地上有更好的發展,世代都能安居在台灣。
誰知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灣生所有財產都被接管,他們只被允許帶著一床被單、兩套衣物和一千日圓「引揚」回到日本。說好聽是「引揚」,其實就是「遣返」。約二十萬灣生希望留在台灣,他們在台灣出生,對他們來說,日本是陌生的異鄉,台灣才是土生土長的故鄉。
他們被遣返回到日本,被日本當地人輕蔑地稱作「灣生」。灣生以為只是短暫遣返,國民政府幫他們保管的財產會還他們,很快還能再回到台灣。誰知歲月催人老,很快就是一輩子過去。灣生們被隱埋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彷彿他們不曾存在。灣生們回到日本艱辛度日,卻不曾忘記他們最心愛的台灣,企盼趕在生命終點前回故鄉尋根。
台灣,還存有許多灣生的印記,例如灣生開拓的第一個官辦吉野移民村就位在今日花蓮吉安鄉,觀光古蹟「慶修院」是當時留下的日本寺院。「花蓮港」對許多灣生來說,更是「歸鄉的大海」,有灣生特別交代後代子孫把她的骨灰撒在花蓮港。
灣生不希望未來只有日本死亡證明,卻沒有台灣出生證明,彷彿生命缺了一角。他們希望拿到台灣的出生證明,拿到台灣的戶籍謄本,看到戶籍謄本彷彿和樂的全家人再次重逢。
灣生回家的感人故事被拍成紀錄片,灣生爺爺奶奶也回到台灣,看他們自己的電影。他們一生顛沛流離,看盡生離死別;儘管如此還是阻絕不了他們返鄉尋根的心願。對灣生爺爺奶奶來說,台灣是永遠最愛的故鄉!只要出生在台灣,生長在台灣,台灣就是我們永遠的家鄉,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