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斯卡羅 是卑南族 迄今已15代

 

Menuhin does the 3rd movement of Beethoven's Violin Concer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dPxQwLSY4

【摘要2021.8.22.聯合報】公視歷史劇「斯卡羅」火紅,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郭素秋使用「舊社考古學」手法,回到斯卡羅存在原地恆春半島探究,從考古遺物認定「斯卡羅」是卑南族,系譜延續至今至少已十五代。

「斯卡羅和排灣族這十年來發現的最大差別,就是埋葬方式不同。」郭素秋說,早年排灣族都採室內葬、蹲踞葬,也就是人死後就埋在家屋裡。作法是在諸如客廳約挖二公尺深、 六、七十公分寬的洞,將遺體綑綁成腳彎踞的坐姿垂吊下去;這不論在恆春半島、中排灣、北排灣的舊社都如此,歷史至少三、四百年。

然而在斯卡羅聚集最大宗的滿州鄉,郭素秋十幾年前考古發現多具長約一公尺的石板棺,都是室外葬,正是卑南族的埋葬方式,幸好在滿州山區有具石板棺上正好長一棵樹,沒被盜墓者發現,才保全遺體完整。

該石板棺中可見遺體是側身屈肢葬,陪葬品和排灣族慣用者也不同,可確認卑南族身分,成為非常重要的線索。至於斯卡羅也講排灣話,郭素秋說,當時要跟不同族群溝通,必然會講其他族語,不代表放棄自己文化。

斯卡羅後代去向也引人好奇。卓杞篤因無子,在妹妹兒子出生不久就收養為義子,也就是後來繼任斯卡羅四大社中勢力最大的豬朥束社總頭目潘文杰。斯卡羅後代在潘文杰這系傳承下,也至今長存。

郭素秋說,牡丹鄉高士村排灣族華阿財和她一起進行考古計畫,根據在現地針對潘家的訪談,並比對1930年馬淵東一等人編的排灣族系統資料、戶籍謄本等,建構成豬朥束社頭目家系譜,包括卓杞篤、潘文杰等在內至今共15代。

訪查也發現戶籍謄本上身為潘文杰兒子的潘阿別,實際上是潘文杰哥哥朱瑞(cudjui)的四子,和1935年日人建立的系譜一致;斯卡羅後代確實存留,無庸質疑。

雖然就學界資料,顯示斯卡羅是卑南族,但屏東達仁鄉前鄉長張金生說,排灣共五個部族,有些跟魯凱族通婚,有些跟排灣族通婚,斯卡羅就是早年遷移到知本的排灣族,在三百年受欺負而移到恆春,當時恆春部落都已平埔化,卓杞篤也是平埔族。斯卡羅王國是無稽之談,斯卡羅人也早就跟平埔族通婚,完全漢化。郭素秋則說,一切還是要有考古及史料佐證,才更精確。

「斯卡羅」的補充意見【摘要2021.8.22.自由 謝世忠/台大人類學系兼任教授】斯卡羅是誰? 事實上在學界一直有人提問,也始終難以定論。目前最普遍的答案大概有︰

一、他為南台灣可能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一個在地群體;

二、該稱可能是指乘坐轎子的人;

三、該人群主體為來自卑南知本社的排灣化族人;

四、斯卡羅曾勢力強大,甚至擁有王國的架式。當下正爆紅的新劇,基本上也是遵循該等認知來製作編導。既然國人對本土故事有著高度興趣,筆者也很願意表達些許意見來增添熱度。

斯卡羅是一深帶神秘色彩的有真有虛敘事,而其最為神秘之所在,應該就是「斯卡羅」一稱的意涵。新劇以seqalu來指稱斯卡羅。排灣語的確有qalu一詞,而其意就是「扛起」或者「抬著」,將人扛起或抬起,和乘坐轎子的動作差不多,因此,斯卡羅就是坐轎者,似乎音義可通。

然而,qalu對排灣族人來說,多用來指涉扛抬如豬隻等大型動物,而從不會與人的抬起有關。轎子是外來的事物,傳統排灣不會有該詞彙。那麼,斯卡羅又是何意?

南部和東南一帶有不少排灣與魯凱群體自稱為kacalisian(排灣唸法)或kacalrisiane(魯凱唸法),其意與「原住民」或「在地人」差不多。漢人遷到此地之後,彼此開始有了接觸。陌生群體的初見面,一定會設法認知對方的身分,當原住民回答kacalisian之時,漢人不可能全稱記下,因為那太複雜困難,從而會以自身熟悉或可被理解的音來定名,因此,kacalisian一稱的kali就被選中而合而為一成了kali,也就是由閩南語發音「傀儡」/ka-le-a

閩南民間戲曲如布袋戲偶或家中玩偶,就稱「傀儡」,因此,一下就可朗朗上口,也很快普及於各地。尤其,kacalisiansian一音,又和稱呼一個個偶戲傀儡的閩南語相同(如,ci-sen-ang-a/這個玩偶),更是加深了印象。於是,「傀儡番」數百年來成了南台灣族群關係史上的最普遍詞彙。

新劇的原著「傀儡花」顯然是講出了南台灣庶民用語,而「斯卡羅」的「卡羅」當然就是「傀儡」的同字(均以閩南語發音)。至於「斯」一字,則可從排灣族人說話習慣來理解。該族人在說明群體單元時,常會於名詞前加上se 例如,排灣族就會唸成sepaiwan,亦即「屬於排灣」的意思。

「斯卡羅」或者「斯傀儡」會被人使用,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其完整音與義應是sekacalisian/屬於在地原住民。

總之,「斯卡羅」若有乘轎之事實,那一定是從漢人學來的作為,是文化採借的過程,很是正常。他們是近世南台灣在地大勢力群體當為事實,而從族語來解析之,或亦具另外的視野,謹供讀者們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