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Verdi: La Traviata / Freni · Àlvarez · Abbado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摘要2015.7.17.李筱峰 自由】馬英九花了一億元台灣人民血汗錢舉辦「抗戰七十週年」紀念活動,是站在中國立場,而非立足台灣。中國抗戰是屬兩國之間的戰爭,台灣抗日則是「被統治者」對「殖民統治者」的反抗,兩者性質不同,本不能相提並論。
站在中國立場只知有「八年抗戰」,卻不知台灣抗日的內容。日本侵華與中國抗戰的時間並不等同,前者時間較長,後者較短。1930年代開始,日本侵華日亟,但當時國民政府多採不抵抗,蔣介石喊出「先安內再攘外」,專打內戰不抗日,所以1931年九一八瀋陽事變,老蔣指令東北軍張學良不抵抗,退出東北,落得張學良被稱為「不抵抗將軍」。
1932年日本入侵淞滬有一二八淞滬之役,並製造滿洲國;1933年初日軍侵入華北,國民政府還訂下塘沽協定,讓渡華北。所以這段日軍侵華史,中國並沒有真正抗日。直到1936年底,鬱卒的「不抵抗將軍」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才逼迫老蔣抗日。如果中國抗日真的不只八年,老蔣怎麼在盧溝橋事變之後才喊出「犧牲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
至於所謂「沒有台灣國,不該有台灣史觀,應該採中華民國史觀」。答:正因為還未有正式的台灣國,才需要台灣史觀以培養台灣意識,請問是先有美國,還是先有美國的獨立建國意識?
以中華民國建國來說亦然,滿清未結束前,如果因為還沒有中華民國,不該有民國意識,中華民國會出現嗎?所以,無台灣意識,台灣就不可能成為正常國家。有了台灣史觀,才能培養台灣意識。
至於中華民國史觀,又是啥?中華民國有沒有包括「秋海棠」?有的話,實際並不存在,如此史觀其實便宜了實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中華民國僅指台澎金馬,那為何又反對台灣史觀?洪秀柱日前也說課綱應採中華民國史觀,更令人噴飯,一面說不可說中華民國存在,一面強調中華民國史觀,台灣會不會出現精神分裂總統?
台灣現狀「不正常」【摘要2015.7.17.自由◎ 陳茂雄】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之後,藍綠雙方都有人批評,他們一口咬定「維持現狀」是中國國民黨一貫的政策,被蔡英文拿去用。藍營的人說蔡英文抄襲中國國民黨的主張,獨派人士則責怪蔡英文提出與中國國民黨一樣的主張。事實上在不同時代因背景的差異,「維持現狀」各有不同的解讀。
蔣家執政年代,中國國民黨的說帖從「反攻大陸」,歷經「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三不政策」,以外來政權的身分殖民統治台灣,黨外人士要求政治民主化,甚至於有人主張推翻與中國國民黨形成連體嬰的「中華民國」。
當時由「萬年國會」及「終身職總統」掌控立法權及行政權,實施獨裁統治,以「共匪」將武力攻台為由拒絕政治民主化,郝柏村還說過「民主擋不了子彈」。那時候中國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該黨獨裁統治的現狀。黨外人士則要改變現狀,推動民主政治,甚至於推翻「中華民國」。
蔣介石透過嚴家淦看守政權,再傳位給蔣經國,完成蔣家的接班。蔣經國也依循此模式傳位,然而由於江南案造成蔣家獨裁政權接班失敗,李前總統由「看守接班人」變成「法定接班人」,因而有機會推動民主政治,因政治民主化而打破了獨裁政權所主張的「維持現狀」。
由於外來勢力不能接受台灣人執政,原來「反共」的立場即刻變成「親共」,拋棄蔣經國所訂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逐漸走向「統一」之路,尤其是馬英九執政之後,促使台灣的經濟寄生在中國,距離「統一」的目標越來越近。部分獨派人士抗拒「統一」,因而提出「維持現狀」之說。
當部分獨派人士提出「維持現狀」時,馬政權也一樣主張「維持現狀」,只是馬政權所稱的「現狀」是指兩岸之間屬「一國兩區」,而獨派人士所稱的「現狀」是依循《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在實質上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法理上卻是不正常的國家。顯然的,目前雙方所提出的「維持現狀」內涵並不同。 (作者為中山大學兼任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