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如何能有「天才小釣手」

Scent Of A Woman: Tango
【摘要2015.7.31.中時 林谷芳】文創產業在兩岸間風風火火,臨近的日韓卻不同。韓國口號不大,韓流卻吹遍東亞;日本從來不談文創,日本動漫卻將西方都比了下去。
談日本動漫,文化的根柢最值得注意,濃郁的日本味並不構成文化藩籬,反形成一種特殊的吸引。許多人以為文化產業不能過度強調自己的文化特質,免致形成傳播障礙,但更關鍵的還在於你做出的東西、講述的方法能否吸引人?日本動漫的精緻,就一定程度跨越了可能的文化樊籬,宮崎駿的卡通即使不談內容,單畫面你就會被吸引,而能如此,當然與日本人做事的認真有關。做事認真,體現的正是日本的手藝文化。
但能如此認真,就產業而言,也有它一定的外緣條件,正如同日本漫畫《天才小釣手》的存在般。《天才小釣手》是以釣魚為內容的漫畫,寫主人公到日本各地釣魚,其中各釣區的地理、水質、所需釣法及釣餌皆因應不同主題而有詳細的切入,坦白說,這不僅是本意趣橫溢的釣魚書,更是瞭解日本鄉村的指南,較之許多旅遊書顯得更為深入而活潑。
《天才小釣手》尤讓人驚嘆的是,它對魚的描繪,基本就是魚類專業圖鑑的水平,不只詳盡,那活生生的樣態還更是圖鑑所沒法比擬的。年輕時看此漫畫,總佩服於繪者的專業──無論是繪畫能力或魚類知識,也佩服於繪者的敬業──這裡沒有一絲廝混的空間,但在被勾起的興趣與對專業的佩服外,同時也有了這樣的疑問:畫一條魚的功夫可以畫10頁漫畫,畫者為何能如此不顧成本地來做?
不顧成本,當然可以是日本人的認真敬業,釣魚書就該有釣魚的專業。然而,專業只要不出錯,只要在此之上加點寫真也就可以,又為何要畫到如此極致?極致,當然也可以就是繪者的堅持乃至偏執,但後來才知,這極致,其實也有它客觀的基礎。
原來日本的釣魚人口在當年即有1100萬人,這些人都愛《天才小釣手》。愛,無它,一來因它畫的是釣魚,二來它又把釣魚畫得如此有趣,但更重要的在,它讓釣迷知道哪裡有什麼魚?牠的習性如何?可以用什麼方法釣牠?甚至連何時,如何烹調上菜,一應俱全。不要說你是釣迷,即便是外行人,也能跟著走入這行,進入日本迷人的野溪與海洋
1100萬人,多大的數字,成就了畫的精美及內容的專業,它使你不是借來看看就罷,而會想擁有乃至收藏它,你會期待著每期出版,期待著與主人翁天才小釣手有同步的發現。這個例子當年給我一定的震撼,當量體夠大時,質變就有了堅實基礎,魚,畫到如此,內容說到如此,這漫畫不說連外人也被吸引,就只釣迷,就可支撐它成為暢銷書。
產業,就須有量的基礎才能支撐質的存在,台灣現在談文創之所以只能囿於小清新、小確幸,跟台灣這些年的社會氛圍有關,做個人生活的趣味,可以;要形成產業,尤其被尊敬的產業,就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