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救下陷地層 雲縣養池 補地下水

Rameau: Suite No. 1 from stage works / Haïm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摘要2015.7.16. 聯合報雲林縣政府為了搶救持續下沉的地層,最近斥資改善鄉鎮市灌溉水塘,希望藉池水補充地下水。雲林高鐵附近二崙鄉湳仔社區,有口修繕後的生態池塘,現在社區每天引入60噸民生廢水,池水不發臭,還讓地下水位上升。
雲林縣政府表示,目前全縣共有2415個水塘,縣府預計配合社區營造,在每個村莊設立小型水塘或是滯洪池,藉由地表水補充地下水,初期先搶救地層新下陷區。
雲林縣城鄉發展處鄉村計畫科長李俊儀表示,生態池淨化汙水持續在縣內推動,以新下陷區為優先,「只要一、兩分地即可」,往昔常遇到池塘產權不清的問題,但湳仔村的成功案例,也讓他們信心大增。
湳仔社區的池塘有3分地,早期遭人盜採砂石,之後還被傾倒廢棄物,成為社區的毒瘤;為改善村民居住的環境,村長廖世恭求助縣府,先清走3.5噸的垃圾,再進行池底生態工法施作
李俊儀表示,他們先後花了50萬元,在池底種植大量蘆葦、野薑花,讓池塘最大蓄水量達500公噸。但村民一聽說要回收廢水,紛紛反彈:「汙水不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嗎?」廖世恭也質疑,沉澱池比過濾水道還深,「水會流嗎?」
事實證明,生態池處理了湳仔社區300多戶一天約60公噸汙水,層層過濾池水還能養魚;尤其大雨過後,儲蓄的水沒兩、三天就乾涸。生態池除了蓄水、補充地下水源,多種植物也吸引其他動物棲息,豐富生態
雲林縣推動水塘改造計畫,水利與環保專家都持正面看法,認為可發揮滯洪防災、補注地下水、提升生態景觀等功能。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溫志超表示,早年村莊水塘很普遍,但隨著都市化而漸被填平,十分可惜。埤塘水不只會滲入地下補注水層,天氣酷熱時,更能發揮調節氣溫功能,若能加以綠化,對景觀更具加分作用
台灣生態協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台灣農業灌溉用水嚴重不足,若埤塘能經由生物淨化,濾淨廢水,再補注農業所需,才是最好出路。城鄉發展處長陳東松指出,根據學術單位調查統計,雲嘉南地區總共有多達10480口水塘,儲水面積可高達6451公頃。如果以每個水塘保水深度1.5公尺計算,保水量可達96765萬公噸,可將埤塘視為儲存水資源的「水撲滿」。
此外,雲嘉南沿海地區更有多達7217口水塘1544個農村社區,水塘若能保水、儲水,更可達環境減災效果。
滯洪功能佳 農博牛軛湖成典範【摘要2015.7.16. 聯合報雲林縣政府2年多前,在農業博覽會基地闢建人工濕地牛軛湖水塘,期間歷經連續多天豪大雨及康芮颱風強降雨,占地3.6公頃的牛軛湖「海納百川」,在洪患中未淹水,適時發揮滯洪功能。
農博基地在虎尾高鐵特定區地層下陷區,廣達17.8公頃。建築師李綠枝、甘銘源在基地南北兩側環機場(舊空軍基地)大排設計取水工法,種滿各種水生植物,再引入鄰近興中、廉時及尾寮社區生活和養豬汙水,形成人工「牛軛湖」。
沒想到才幾個月,湖畔生物聚集,周遭水鳥多達17種,縣府人員驚嘆:埤塘是台灣農村重要水利景觀,連同兒時記憶也一併找回來了,被網友稱讚媲美塞納河。
雲林縣水利處長林榮川表示,農博籌辦期間曾遇康芮颱風來襲,短短2天,人工濕地牛軛湖就將3萬噸雨水消弭於無形,原因是當初下挖了1.5公尺深砂礫層,讓洪水下滲速度快。
如今農博結束,基地仍保留自然生態景觀,並轉型成環境教育生態園區,由縣府派駐專人維護,並是學生戶外教學、休閒好去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