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1973 Live: Joseph Silverstein plays Brahms Scherzo - Sonatensatz
【摘要2015.7.29.蘋果】一名土耳其人問:「台灣為何叫台灣?」一群來自台灣的博碩士生幾乎被考倒。我們聽過中國自古稱台灣為「東鯷、夷州、流求」,卻少有人知道,台灣地名是本土西拉雅族語地閩南語漢字音譯,一度也稱為「大員」、「大灣」或「台窩灣」。
這群博碩士生的尷尬其實也是多數台灣人的尷尬,我們知道長江、黃河源自何處,流經中國哪些省分,卻少有人知道濁水溪源自何處、孕育多少台灣土地,它甚至是日本人所命名。
歷史教育應該是希望透過對周遭事務的了解與探討,培養自我認同,據此去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從而互為主體,尊重多元。但長久以來,我們的歷史教育卻成了愛國教育,成為意識形態灌輸的工具,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以前台灣的歷史教育不教台灣史。一直到1997年國中社會科才有「認識台灣」課程,高中甚至等到1999年的八八課綱,才開始教台灣史,且完全是在中國史的脈絡中呈現。一直到之後的九五暫綱、再到九八課綱,台灣史才得以獨立成冊。當然包括馬英九政府在內,一直把這樣的課綱發展視為「腰斬中國史」、「建構台獨史觀」,所以急於要「課綱微調」。
不過,這是台灣的歷史教學回應台灣解嚴之後民主化、本土化的必然發展。台灣人如果不立足台灣了解台灣,又如何理解中國與世界?「由近而遠」、「略古詳今」,不正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史學教育原則?
在這大原則之下,談日本是不是「殖民」?台灣是不是「光復」?根本無關宏旨。日本當然是殖民台灣,但如果單純就「殖民」的定義,從荷蘭、西班牙、明鄭、滿清以及戰後的國民政府,哪個不是「殖民」?
如果一定要用「光復」,那是「光」什麼?「復」哪裡?台灣有不同的族群,就算同一族群也有不同的歷史記憶,即便是漢人要拿回「屬於自己」的地方好了,那你又把原住民放在哪裡?既稱課綱,本來就該簡明、扼要,不下價值判斷。
教育部前部長蔣偉寧曾說,課綱微調是要「去日本化」。這是把歷史教育當成愛國教育,從根本上就違逆歷史教學的初衷。歷史教育從不是要「去除」什麼東西,而是要告訴現代公民,你們從哪裡來、可以往哪裡走;從了解自己做起,才能理解、包容與尊重不同的族群與文化。
網友肉搜發現…張奇文說謊 鄭南榕並未丟汽油彈【摘要2015.7.29.自由】中正一分局長張奇文指揮逮捕闖入教育部的學生、民眾及記者,他的強硬作風讓網友好奇而蒐羅起底,驚覺他26年前曾帶拘票要拘提民主鬥士鄭南榕,還曾對媒體宣稱「看見」有人「扔出」了汽油彈,這種說法早被基金會駁斥為抹黑,網友痛罵張奇文「說謊」。
鄭南榕基金會整理過往新聞,發現張奇文當年時任中山分局民權二派出所所長,鄭南榕殉身後,1989年四月八日接受媒體專訪表示,念著拘票內容、尚未念完,卻看見門內一個人影閃動,忽然從內擲出兩顆汽油彈…,他的「目擊」說法廣為媒體報導,留下史料證據。
但他的說法並非事實,鄭南榕當年係自焚,並未投擲汽油彈,根據鄭南榕基金會表示:「1989年當時國民黨政府及其掌控下的媒體企圖抹黑鄭南榕先生,歪曲事實,指稱鄭向外投擲汽油彈,後經調查還原真相,係鄭南榕自焚,並無警方所稱向外投擲汽油彈。」
針對外界質疑,張奇文昨仍表示,當時他背對鄭家大門,忽然背後傳來爆炸聲,才知有人丟汽油彈,但沒看到誰丟的。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