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尊嚴之國 自由之土 勇氣之民

〔摘要10.9.2011自由王美琇〕我們的總統先生。他總是對中國隱忍,不敢惹中國生氣,怕壞了所謂的「兩岸和平」。但是台灣有換來真正的和平嗎?
不但沒有,一千五百顆飛彈照樣對準我們,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霸凌更加囂張。馬先生還是笑笑聲稱:「這兩年是兩岸有史以來最和平的狀態。」這位馬先生,讓國家尊嚴和人民情感一再被踐踏和凌辱,總統的字典裡大概沒有「尊嚴」二字。就讓我們來告訴他,什麼叫做不可侵犯的「尊嚴」
南非國家領袖曼德拉總統,一生坐了27年的黑牢,其中有十八年他所監禁的囚室不到六平方公尺,比一般南非白人的浴室還小。漫漫長夜的黑牢苦難,從未擊垮他的尊嚴、自信與夢想。
當曼德拉第一次面對法庭審判時,他以一種威嚴緩慢的腳步走進法庭,身上穿著族人的傳統服飾,胸口橫披著動物皮毛,脖子和手上繞滿珠串,彷彿酋長巡臨一般。整個法庭為之靜默,即便法官都震懾了好一會兒才鼓起勇氣發出聲音。
曼德拉優雅地坐上被告席,彷彿坐上王座。然後向法官點點頭,又站起來環顧四周,接著發表演說。他劈頭就說:「身為黑人的我,身處白人的法庭內」結果這場演講震驚全國,也引發黑人絕不放棄抵抗的情緒與勇氣。這就是偉大領袖的格局。曼德拉向他的族人和全國人民,展現了什麼是不可侵犯的尊嚴
1950年,圖博(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接受中共的條件:只要他們交出國家主權,中共就允許藏人自治並保存其宗教和文化傳統。達賴信以為真與中共簽下「十七條和平協議」。數年之後,中共入侵西藏進行全面性鎮壓。藏人的寺廟幾乎全被摧毀,幾年間,數十萬藏人喪生。
中共滅絕藏人文化的殘暴行徑未曾中斷,然而,藏人的抗暴運動從1959年開始也從未停歇。2011年八月,四川靈雀寺僧侶慈望諾市高喊:「西藏要自由,達賴喇嘛萬歲!」後引火自焚;三月至九月,有六位年輕藏人和僧侶為了抗議中共暴政,先後引火自焚。圖博僧侶和人民,用前仆後繼的犧牲與對抗,向中共暴政強悍地展現:什麼是做為圖博人不可侵犯的尊嚴與驕傲!
1975年,終生爭取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首次受邀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他穿著軍服,戴著黑白相間的標記頭飾,昂揚地說:「巴勒斯坦人一手持槍,一手拿著橄欖枝。巴人希望和平,回到我們祖先所賦予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請不要逼迫巴人以武力來反抗強權的迫害,請不要逼迫巴人用流血的方式向敵人宣戰!」阿拉法特的演講令全場動容。
經過幾代人的接棒努力和捨命犧牲,終於在今年九月,聯合國首度審核巴勒斯坦申請入聯的提案。雖然美國和若干國家阻擋,但已經有122個國家,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獨立國家。
1989年,鄭南榕先生因為在其雜誌上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而被國民黨以「涉嫌叛亂罪」起訴。鄭南榕拒絕接受此罪名,也拒絕被拘提。他向國民黨嗆聲:「你們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後來軍警前來拘提,鄭南榕就在雜誌社內引火自焚,壯烈犧牲。死時年僅四十三歲。
為了捍衛主張台灣獨立的言論自由,為了捍衛信念與價值,鄭南榕不惜以生命抵抗到底。鄭南榕以燃燒自己的軀體強悍地告訴中國國民黨:什麼叫做不可侵犯的尊嚴,什麼叫做台灣人的驕傲!
南非黑人、圖博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在強權的壓迫下不斷反抗爭取自由,向世人展現了生而為人的尊嚴和勇氣;莫那魯道和鄭南榕的勇敢殉道,更展現了做為一個台灣人的高貴品格與情操,讓台灣人的背脊從此挺得更直、頭抬得更高。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創造歷史的道路上,站在民主自由的浪頭上。
我們要告訴中國當局:「如果和平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看見台灣民主的驕傲!」我們更要告訴馬先生:「如果和平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用選票,讓你看見台灣人的尊嚴和驕傲!」
我們不需要一個軟弱無能的總統,我們不需要假和平與騙選票的政治謊言,讓這個島嶼繼續沉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尊嚴和光榮的國家,以及在自由的土地上,勇敢追求真實、追求夢想的偉大人民。
以尊嚴之國、自由之土、勇氣之民,我們將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為台灣開創出一條讓人民抬頭挺胸的光榮大道!
李鈞震:
1.     這時代的國力與尊嚴,建立在對真理的追求與實踐,對人權、民主、正義的永續辯論。台灣人要有志氣,建設台灣為世界第一等的大國。
2.     首先,民進黨的執政縣市,行政效率必須超越新加坡,並且年年通國際ISO認證。環境生態保護與公共工程品質,一定要超越日本。
3.     第二,台灣必須要有許多大學的學術水準超越美國哈佛大學;台灣必須栽培出許多曾雅妮等運動界台灣之光;台灣的足球、籃球、棒球運動水準,一定要超越南韓、中國、日本。
4.     第三,台灣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一定要超越美國、英國;台灣的教育品質一定要超越北歐;台灣的法學教授、法官、檢察官、警察的素質與知識水準,一定要超越德國。
5.     只要以上三點都做到,台灣一定是世界經濟強國,一定有國際主權、地位與尊嚴。而且要達成都有學術標準可尋,只是各領域意見領袖的「信用度」、「勤奮與懶散」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