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文憑至上 台灣培養不出賈伯斯

教育啟迪
〔摘要10.8.2011自由 林曉雲〕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大學只念了半年就休學,退學前一共休學十八個月,他認為休學是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因為他不用上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他有興趣的課,他去上書寫課,十年後用在設計第一台的麥金塔上。
賈伯斯故事引發回響。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成功關鍵未必在於文憑,但台灣教育向來重視學歷,連十二年國教宣稱要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性向和興趣,教育部卻還不斷增加考試,也未配套減少上課時數,迫使孩子沒有時間了解自我,考大學依分數選校選系,不少人是痛苦地念完大學。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賈伯斯把學習的主動權拿回來,有所成就,帶給大家的啟示是,學習必須出於自主,不是照學校或家長的安排被動學習,中輟學生不見得是討厭學習,關鍵在於能否掌握自己的學習主體性
台大政治系五年級的學生陳乙棋表示,依台灣社會價值觀,休學或退學是可恥的事,甚至連他選擇多念一年大學,也遭受異樣眼光。
台師大教授、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處長林陳涌批評,美國的大學制度比台灣更有彈性,學生讀大學甚至可以沒有主修或自創主修,台灣的大學教授則專業僵化,各系拉高必修學分,使學生沒有時間能跨系多元學習
台師大人發所碩二學生林孟鴻也表示,台灣的大學應多開應用型的領域課程,否則一旦選錯系又難以轉系時,不是休學讀不下去,就是勉強混到學歷。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全世界只有一個賈伯斯、一個比爾蓋茲,他們的經歷非常特別又少見,學生除了學習專業基本條件外,亦應充實語言、溝通、創意、領導能力及團隊合作等軟實力。
成大校長黃煌煇感嘆表示,台灣的教育制度只是在訓練「能工作的人才」,無法培養「奇才」,也培養不出「台灣的賈伯斯」,因為台灣教育是考試取才,不會針對有特別能力的學生給予特別的培育,或給予特別發展的空間,而是大家都受一樣的教育內容,教育使人才的能力被「扁平化」,即使大學聯考分數差很多,有人進台、成、清、交、政,有人進私立大學,但到了職場,其實表現不會差很多
李鈞震:台灣的教育環境也訓練出中研院院士兼政務委員朱敬一,他的才智遠勝過賈柏斯數千倍,德智體群美樣樣是世界楷模。自從他當官之後,台灣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租稅制度持續嚴重不公平,國家債務持續不斷創新高,國民黨持續盜賣「黨產」,行政院各部會的行政效率持續其差無比,台大等公立大學學術水準持續倒退,如果不是天才絕對不可能有如此政績。

創新,再創新,世界是這樣進步的〔摘要10.8.2011自由〕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去世。他與病魔搏鬥八年,接班的安排也已完成,一代科技奇才殞落的消息傳來,世人對他改變世界的一生,在哀悼中帶有高度的讚歎。
他是「深具遠見和創意的天才」(蘋果官網讚語),「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美國總統歐巴馬),「數位時代的領航者」(索尼總裁史特林格),表現有如「魔術師」(「經濟學人」雜誌),「改變了世界」(臉書創辦人札克柏格),使「世界變得更好」(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人們會像懷念愛迪生與愛因斯坦那樣懷念他」(紐約市長彭博)。
賈伯斯是科技人,但出身既非電腦硬體工程師,也非軟體程式設計師,從而總是從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不斷推陳出新讓科技產品方便好用普及,兼具人性與美感
他是企業巨擘,既創業又創新,集合最佳人才,經由領先產業趨勢,把一度岌岌可危的蘋果,扭轉頹勢而成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
他是數位時代的推廣者,預見未來發展,親身參與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發表代言過程,為音樂、電影、媒體、行動通訊重新定位,並開拓新境界。
與一般科技人及科技公司大異其趣的,賈伯斯為科技注入人性及品味,因為他深信,「光有技術是不夠的,科技必須加入人文藝術成分,才有打動人心的結果。」同樣地,「我願意用我全部的科技,來跟蘇格拉底暢談一個下午。」他身體力行,在大企業不論盈虧經理人搶當「肥貓」的文化中,身為最大公司的最傑出CEO,賈伯斯只領一美元年薪。
他注意品質與細節,甚至親自撰寫或改寫廣告文案,他常說,「木匠不會因人們不注意,而在衣櫃背面以夾板混充。」
賈伯斯雖然功成名就,但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眾所周知,他出生後被領養,大學只念了半學期,去了一趟印度且成為佛教徒,年輕時反叛傳統,試過迷幻藥。對於電腦這一行,他從加入惠普開始,隨後在自家車庫創立蘋果,九年後卻被趕走,但他仍另外創業,在因緣際會中又回蘋果,逐步打造蘋果為業界龍頭,又為病魔折磨。
他把休學視為一生最好的決定,被蘋果開除是一輩子最有創意的時日,面對死亡是「幫助我做出重大決定的最好工具」。人生的轉折及橫逆,使他經驗廣泛豐富,智慧熟成,創新不斷,與一般科技人的單調乏味大相逕庭,終能領導群倫,改變世界。
賈伯斯經驗最令人注意的,是在1970年代美國創業者從自家車庫創業,拚出科技傳奇;台灣從戰後也有「黑手創業」精神,卻只發展了代工產業,替蘋果等大廠打工,賺取微薄利潤。
賈伯斯的成功,是既創業也創新,台灣或受制於經濟規模、研發不足及行銷欠缺,產品創新顯有不夠,在自創品牌之路雖有宏碁、宏達電、華碩等努力推進,較諸南韓同業猶瞠乎其後。
沒有品牌只能代工,就要常靠品牌大廠採購殺價分得微利。我們的代工及零組件供應水準與規模,整體而言,其實也已具討價還價實力,但只重個別及短期利益的文化常令業界難以發揮整體議價能力,以致被國際大廠各個擊破,難以擺脫互鬥與微利的局面。
就此而言,賈伯斯的創業又創新,與其從事科技不忘人本人文的特質,最值得台灣科技業見賢思齊。
李鈞震:賈柏斯從佛教學習到「自省、突破框架」的思維模式;但缺乏中國孟子的社會正義感,缺乏基督教文化的扶助弱勢精神,也感覺不出伊斯蘭文化中,喜好為真理不斷爭辯,也缺乏希臘文化,沒有五育均衡並重。最後導致身心不平衡,因此英年早逝。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