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瑞典詩人 奪文學獎桂冠

【摘要10.7.2011蘋果 張翠蘭、陳家齊】瑞典八十歲著名詩人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ömer)昨天榮膺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瑞典皇家學院讚譽,「透過其言簡意賅、清晰易懂的描寫,他給予我們進入現實的新通道。」瑞典皇家學院發言人英格魯德稱,特朗斯特羅姆「是世界最偉大詩人之一。」
他被認為是瑞典最重要詩人之一,數年來一直被推崇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得主,並強烈影響了中國一代「朦朧詩」詩人,協助造就今日的中文現代詩風貌。諾貝爾委員會致電通知其得獎時,特朗斯特羅姆正坐在家中聽音樂。這是自1974伊凡強生和馬汀生之後,相隔37年再有瑞典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著名詩人貝嶺說:「這是遲來的榮譽!可能瑞典人太客氣了,這麼晚才肯定自己國家這麼偉大的詩人。」貝嶺說,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風,是一種特別的「冷抒情」,「沉重、簡潔、孤單但不困惑」。貝嶺說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在1980年代後期由詩人李笠譯成中文,貝嶺、北島及多多等詩人都深受啟發。
1954年,年僅23歲的特朗斯特羅姆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從此在瑞典文學界居翹楚地位。他的詩作富含隱喻和意象,透過超現實的精湛文字,傳神描寫人類思緒的神祕探索。《出版人週刊》稱其風格「神祕、易變和悲傷」。他著有詩集十多卷,作品被翻譯為五十多種文字。
除了是個專業的心理學家與詩人,特朗斯特羅姆還協助殘障人士、囚犯和沉溺毒品者。他與妻子育有兩女,1990年中風半身癱瘓,失去說話能力,但仍堅持寫詩,休養六年後以《悲哀貢多拉》詩集重返文壇。此後,除了與美國詩人好友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書信往返,僅在2004年出版一本俳句詩集。近年他的興趣轉移到音樂,他每天以左手彈鋼琴,或聆聽古典音樂。
貝嶺說,他的傾向工作室本已打算出版特朗斯特羅姆詩選集,「譯稿都好了」,「這下要加快腳步」。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說,國內詩集市場屬於小眾市場,且以英美國家為主,瑞典作品比較少見,未來考慮購買其作品版權出版繁體中文版。
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 祕魯作家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以其對權力結構的刻畫,以及詮釋人物抵抗、反叛與挫敗的鮮明意象
2009 德國作家 荷塔慕勒(Herta Muller精準的詩句和率直的散文描繪遭放逐的生命歷程
2008 法國作家 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開啟新旅程、充滿詩意探險和感官狂喜的作家,超越主流文明的人性探險家
2007 英國作家 多麗斯萊辛(Doris Lessing)用質疑、熱情和幻想能力,縝密審視分裂的文明
2006 土耳其作家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以其大量作品處理文化衝突及發掘新象徵。
201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瑪斯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omer 年齡:80 國籍:瑞典 學歷: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 專業領域:詩集作家,心理學家,業餘鋼琴家 作品:《17首詩》(1954)、《途中的祕密》(1958)、《半完成的天空》(1966)、《看見黑暗》(1970)、《悲哀貢多拉》(1996) 俳句詩集:《DEN STORA GAN》、(2004)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