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豪小子背後的偉大身影

【中國時報2012.02.16摘要】十天前,「哈佛小子」林書豪正面臨著可能被球隊解約的危機,帶領紐約尼克隊在美國職業籃球(NBA)六連勝之後,林書豪成了球隊的救世主。一連串不可思議的驚人表現,林書豪掀起全美瘋狂, Linsanity「林來瘋」,impossible(不可能)成了Linpossible「林可能」; Linspiration「林激勵」──林書豪從備受冷落的板凳球員到NBA東區「單周最佳球員」,林書豪崛起的過程,已成為最佳勵志故事,連好萊塢都已有導演想籌拍他故事。
父母來自台灣的林書豪在美國出生,哈佛大學畢業後以打籃球為職業,對許多來自亞裔的父母來講,很不容易認同這樣的選擇;不過,林書豪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孩子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結果,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有相同的信仰,信仰讓這一家人對人生道路的抉擇,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也讓林書豪的父母重視孩子品格與道德的教育。
林書豪席捲群眾的魅力,除了精湛的球技,還有他謙恭有禮、重視團隊精神的表現,連小朋友都注意到,林書豪拿到球後,會看時機傳給合適的隊友,幫助隊友有亮眼的表現,並不是一直霸著球不放,只求個人表現;事實上,林書豪除了個人得分有優異的表現之外,他在每一場比賽中都有積極助攻的紀錄,包括對加拿大多倫多暴龍11次助攻,是目前個人生涯最佳;當然,這個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因為林書豪幾乎每場比賽有新的突破。
林書豪現在成名了,過往辛苦辛酸的歷程也陸續被報導出來,很多人這才發現,儘管林書豪看來像是爆紅,但事實上他為了站上舞台已努力奮鬥了多年,身高191公分且體型並不壯碩的林書豪,本來在「高手如林」的美國職業籃球界並不被看好,在NBA的選秀賽落選,好不容易有機會進入球隊,竟又兩度被釋出,即使後來有機會進入紐約尼克隊,也一直只是個邊緣球員,直到無兵可調的教練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勉強讓林書豪在二月四日出戰籃網。
最後一分鐘左右,追平;哨響前半秒出手,三分球為尼克拿下六連勝。好萊塢的劇本都寫不出這樣的傳奇;林書豪的故事簡直就是神話,只有運動才看得到的神話。不過,這是出口轉內銷的台灣之光,這種神話只會在美國出現,台灣的土壤長不出神話
兩年前,林書豪還沒成為神話時,ESPN的專欄作家Dana O’Neil就已注意到他,「一個移民的夢想在他的兒子身上實現」一文中說:「林繼明在台灣出生,那是一個只重視學校成績,而忽略體育的地方。他之後偶然接觸到籃球,然後不知怎的,開始沉浸在這運動中。他來美國有兩個夢想:拿到博士學位,然後看NBA比賽。」
林繼明就是林書豪的爸爸,他用讀博士的精神研究NBA比賽的影片,再教導林書豪籃球基本動作。林繼明說:「他成長以來,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大學打球,甚至能夠進入職業球隊。我只是很享受看他打球,為他感到驕傲與高興。我跟他說,我的夢想早就已經實現了。」
這些話,是林書豪的父親兩年前說的。台灣很難找到林繼明,當然也不可能有林書豪神話,如果不到美國,林書豪可能就是努力讀書,拚命賺錢,做個符合台灣社會期待的聰明年輕人吧
台灣,確實是「一個只重視學校成績,而忽略體育的地方」,不只忽略體育,我們也忽略藝術、文學、嗜好……等所有非學業成績的東西,學校就像罐頭工廠,製造出規格一致的學生;家長則比上帝還厲害,神只照自己的樣子造人,台灣的父母不只照自己的樣子捏塑子女,還要改良得更完美。
其實,小學生本來就應該以運動、遊戲為主,學業則須把握「快樂學習」原則。中學六年如果只以升學為目標,簡直就是浪費青春;大學更不應只是職業訓練所。因為人生是一門複雜艱難的功課,絕對不是搞好學業、職業就可保證幸福。
這些年來,李安、吳季剛、王建民、林書豪等台灣人紛紛在美國發光發熱。他們的榮耀都是「不務正業」的結果,當我們在享受他們展現的光芒時,大家不妨也檢視自己的腳下土地,對著鏡子照照自己,想想:「如果我是他們的父母或師長,他們能這麼發光嗎?」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