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kner Symphony No. 4 "Romantic" - 2 movement (aud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efepYg6wA
【摘要2022.9.12.一.聯合報
洪蘭】澳洲的研究者找了三組受試者來做肱二頭肌彎舉(eccentric
bicep curl)的實驗,一組每天做六個,做五天,一周共卅個;另一組是一周一次,一次做滿卅個;第三組是一周一次,一次六個,連續做四周。
結果發現,一次做30個的肌力沒有增強,但是肌肉量變厚了5.8%;一次做六個的,沒有任何肌腱強或厚的效果;反而是一次做六個,做五天的,顯著的增強了肌肉的強度10%,而且肌肉的厚度跟一次做30個的差不多。
原來對訓練肌力來說,每天做一點,比一次做很多更有效。想不到肌肉的訓練跟人的記憶一樣,在乎頻率,不在乎量。記憶的研究,發現最有效的記憶法不是捧著書本拚命背,而是把背的次數分攤開來天天背,只要背的次數夠多,再困難的句子也記得住,這就是有名的間隔效應(Spacing Effect)。
這原因是大腦每次提取這個記憶時,都會強化這條迴路上每個神經元的連接,因為記憶是直接儲存在連接兩個神經元的突觸上頭的,因此突觸連接得愈緊密,記憶自然就愈好。
而且每次提取這條迴路,都會給這條迴路一個新的提取線索(retrieval
cue),線索愈多,提取出來的機會就愈大,好像用一條繩子把寶物捆了十遍,垂入古井中,一旦這條繩子斷了,縱然捆了十遍也沒用,取不出來了,但是如果用十條不同的繩子把它各捆一遍,那麼就算斷了一條,還有九條可以用,被提取出來的機會就大了很多。
其實所有的學習都貴在有恆,就如M.
Gladwell說的,「一個行為做了一萬小時,他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哪怕一開始不是心甘情願的做也沒關係,做久了,行為就自動化了。這就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的「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戰國時,魏安釐王問孔斌:誰是天下的高士?
孔斌回答: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瑕的君子,如果一定要說,那麼魯仲連可以算一個。安釐王很不以為然地說:魯仲連的行為都是勉強做出來的。孔斌就說:那有什麼關係?一個行為如果不停的做下去,最後就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自然,這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算得上高士了。所以即使一開始勉強做,做久了,習慣成自然,這行為就成為本性了。
這研究還發現了休息的重要性,做五天,休二天,才能有效的增加肌肉強度。如果人體和宇宙的運行都有一定的規矩,我們怎麼可以逆道而行卻希望國運昌隆呢?
(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