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僕人的姿態 小孩的高度

The Ventures - PIPELINE
【摘要2014/09/20柯一正 蘋果】紙風車劇團日前以譚維義醫師真人故事改編的《後山天使》舞台劇,獻給這位對台灣無私奉獻的傳教士。1961年人稱譚爸爸的美籍宣教的譚維義醫師從遙遠的堪薩斯州來到醫療落後的台東。一家6口舉家遷台,展開長達33年的醫療宣教,並創辦台東基督教醫院,成為後山黑夜裡的一盞明燈。 
1969年,台東基督教醫院成立,為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的台東帶來生機,短短兩年為台東縣境內小兒麻痺病患動手術,前後近300位受惠。譚醫師一生精華歲月奉獻台灣,跨越國界的無私精神與愛的故事入列小四的教科書,他更榮獲台東縣榮譽縣民及總統親頒紫色大綬景星勳章,是第一位得此殊榮的民間人士。 
917日,滿頭華髮、背脊彎駝的譚維義醫師到現場看戲,看到《後山天使》的戲目,譚爸爸謙稱自己不是「天使」而是「僕人」。他習慣蹲下來彎著腰,以僕人姿勢照顧眾生。譚醫師的義行讓我們慚愧,我們有多久沒用這種姿勢,看待那些比我們弱小,仰頭渴望的眼神?
日前我參加「紙風車三六八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記者會,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藝術動員。從2006年開始,這活動不接受政府補助,靠民眾捐款,免費下鄉演戲給孩子看,進入第8年,全台場次超過480場,觀眾107萬人。
紙風車說,受到年底九合一選舉排擠,捐款大縮水,年底剩8場演出,面臨斷炊。推出「囝仔想看戲,大人逗出錢」助選活動,請大家幫沒有選票的小孩發聲。
看著小朋友拿「大人忙選舉 小孩想看戲」的海報,童稚臉龐站在苗栗、基隆台北等地提出「我要看戲」政見,在大人沸沸揚揚的選戰中,小孩的心聲顯得如此微弱。在他們清澈眼神中,大人們是否忘了,所有的努力不就是為了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
「創意美學 愛與關懷」是紙風車下鄉演戲的初衷,也許大人們認為只要給小孩溫飽即可。但若是沒有創意美學,如何具有國際化的競爭力?為何市面手機一大堆,Apple產品一推出,仍是大家搶,當然是因創新設計,讓具有創意美學者得以保持贏者圈。 
去年一整年,三六八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募款艱困,但仍完成46場演出,也串聯許多感人故事,如台北後山埤小學生自己遊街宣傳,屏東佳冬、萬丹、潮州等3鄉鎮共1千多名捐款者,50元、100元的集資促成演出,更有台北新人捐禮金給300公里外的花蓮富里小孩看戲。畢業35年的玉井國中同學,因參加老師告別式,決定回故鄉透過演出再聚一次……
每一大人都曾是小孩,每個地方都會有我們的情感深處連結。但長大後,工作忙碌,生活壓力,選舉激烈,大人世界既亂且煩。面對小孩的期待,只能暫擱,等忙完再說。
但「有些責任,背負了,就卸不下」。當初譚維義醫師,在沒有電梯的台東偏遠醫院,背著小兒麻痺患者,吃力步上樓梯到開刀房,就因為微小,更需要呵護。
小孩的童年只有一次。對弱小者的期待與需求,大人是否願意彎下腰來,以「僕人的姿態」,站在小孩的高度,傾聽他們的微小訴求呢?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