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他們讓我變成更好的人

台灣之光
Ingolf Wunder (A) Chopin Competition 2010 1st price for best Concerto - No. 1 
【摘要2014/09/01甘惠忠 蘋果】1963年,完成9年神學院教育後晉鐸為神父,我被派到台灣服務,開始學客語,到苗栗泰安鄉擔任天主堂神父。看到許多家有遲緩跟心智障礙孩童的父母,講到孩子就哭,我很想幫助他們。
他們很多否認孩子有問題,不接納孩子,可是這些孩子教我們「怎麼做人」。我們每個人不一樣,有人沒辦法進步,這給我們機會去愛他們、接納他們並學習幫助他們,我們會更好
我二妹就是這樣的孩子。她是唐氏兒,出生後,我媽帶她回來:「這是你妹妹Helen。」我媽愛她、教育她,帶領我們接納她。我們帶她出去,我哥會把她扛在肩膀上。辛苦是辛苦,但他們是非常好的人。
像二妹看我們吵架,會說:「Be nice。」要我們不要吵架,不要生氣,很會做人,帶給我們很多快樂。我媽生7個,她曾說她最好的事就是生下二妹。她不是喜歡有這種孩子,而是有了就接納。所以家人都很高興,我在台灣也是幫忙殘障的孩子。 
很多人說我在台灣51年,做很多事,其實都是台灣人做的,因為我想做什麼,很多人奉獻金錢成全。早年心智障礙者沒機會讀書,為了提供他們教育,1974年,我回美念特殊教育,回台第一個實踐的就是在台南學甲設立「瑞福益智中心」,接納越來越多這種孩子。我創辦國內最早的早療教育,也送一些老師出國學習。 
有人叫我做教養院,我不做,那會害了孩子,我要孩子每天回家,被接納在家庭裡。他們其實能跟一般人一樣長命,早期教養院的研究,說他們只能活10幾歲,其實是因教養院沒有好好照顧、愛他們。
1997年,我再創辦「伯利恆文教基金會」,裡面經營的幼兒園則進行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的融合教育。我們依孩子的需求給予協助,把握遲緩兒3歲前的黃金時期進行早期療育;融合教育則是讓發展遲緩的孩子大部分時間跟一般幼童共同學習、遊戲,只小部分時間做特殊教育。藉著一起上課,讓一般幼兒了解這些特殊孩子,培養同理心;特殊孩子也有更多機會,學習模仿一般孩子。 
社會本來就是融合的。像我小時候不曾跟黑人有互動經驗,長大後看到黑人會怕,但從我自己家有特殊兒童的經驗,我知道一般孩子如果接觸過這些特殊孩子,有過經驗,就會接納。 
我家就是最好融合教育的現場,我另個妹妹也是特殊兒童,但她跟我二妹不同,她是資賦優異生。她跟二妹感情很好,後來受二妹影響,當急診醫師。而我哥是閱讀障礙者,靠著對建築的興趣,克服閱讀障礙念工程的書,很會蓋房子,我三妹家就是他蓋的。
多年來,說服家長送孩子來,很多困難,但我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急,只要我們認真做,別人會知道我們的。」我終於看到果實,現在最期盼就是在幼兒園後,興建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目前正在募款,要蓋棟4層樓的綠色建築,除了解決早療職能跟語言等治療室跟專業教室不足外,也滿足日間托育的需要。
圖書館則希望開放給社區,教育更多人了解融合教育;也培訓師資。雖然我老了,但為台灣未來的融合教育,希望再為這塊土地做這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