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Namaste Music: Flute
Medit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D1y0TOk3o
【摘要2022.2.7.一.蘋果
范疇】「人設」這個方塊字新詞,是遊戲世界中「人物設定」的縮寫,若溯源至英文世界,也可視為「Avatar」的意譯,記得2009年詹姆斯卡麥隆的經典電影《阿凡達(Avatar)》嗎?一個關於未來人在異星球上化身為另一族群形體、遊走於兩個世界之間的故事。
「Metaverse」被翻譯成「元宇宙」絕對不恰當,因為這是「Meta
Universe」的縮詞,而 「Meta」這個哲學概念(如Meta
Physics,形上學)意指跳出定型的框架看問題,意味著人類的認知能力足以一層一層的由內往外看、由外往內看,不但多層,且多中心。
相較之下,「元」乃一個中心化的概念,類似哲學下的「Origin源頭」或「萬物之本」概念,與「Meta」的概念恰巧相反。Metaverse此新詞,其實譯為「潛宇宙」比較合原意,至少反映出「Meta」的無窮可能潛在性,人可以從N個維度的N個視角看問題或選擇體驗的框架,也就是「去中心化」的精義、層層可能的去中心化概念。
人類產生於地球已數萬年,所歷經的文化、文明型態已可證明人的世界可以是多層次、多中心的,而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萬花筒,潛力是無窮的。面對無窮,哲學上,一個人可以僅求簡便,意識上求諸單一源頭,如宗教、如宇宙一元論,以達有限生命過程中的寧靜。
但人也可以迎頭面對一個多層次、多元、多方向的演化圖像。例如19、20世紀之交西方哲學就已提出「Possible
Worlds」 (可能世界,注意複數)的概念及各種數學模型。
東方哲學,至少古印度及華夏先秦老莊思維中也早已探索,可惜漢代因統御思維當道而獨尊政治儒學,扼殺了「可能世界」的苗子,框限了接下來兩千年的各種企圖突破之嘗試,遺害一直至今。
好不容易,科技帶來了虛擬世界的突破,多層次、多元的去中心化的「可能世界」終成可能,每個人的狹隘意識終於可以通過「人設」而擴充對「哲學」的探索。你可以把這種探索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當然,那是假設你的心臟夠強大才行。
現在,我們回到「哲學,就是潛宇宙中的人設能力」這個定義。多年前,一位好奇的早熟女孩,千方百計通過她的父親找到我,就想問我一個問題:你是如何思考的?我當時的回答是:「不管看到什麼現象,不斷的問Why?然後當你自己覺得已經知道為什麼之後,再進一步挑戰自己,問Why Not」?
其實,不厭其煩的問Why以及Why
Not,就是一個哲學思考的過程,因為,持續做這兩個頭腦運動,可以很快的幫助人跳出任何凝固的框框。
但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世界上只有一小部份人做得到,因為那需要超人的勇氣。不信?
你試試看,隨便找一件事問下去,很快的你就會碰觸到你當下的知識極限、情緒極限,然後你就停下了。智商IQ通常不會是你碰到的第一關卡,「不敢往下想」的情緒反應,或你自認為的「價值」才是。
還好,到了今天,電子遊戲中的「角色扮演」、「易位而處」已經讓你在歡樂中習慣了一直往下想、一直換位思考,否則你就會是輸家。如果你能把打遊戲所訓練出的反應模式,運用在實際生活問題中,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哲學狀態了。但如果你遊戲歸遊戲,生活問題歸生活,那你就辜負了潛宇宙內的人設能力,而可能不幸的淪為遊戲廢人。
潛宇宙Metaverse,就是一種不斷的把自己的意識焦點,由一個維度跳到另一個維度的過程。人設,就是一種不斷把自己由一個角色化身到另一個角色的能力。兩個加起來,就是哲學。
「哲學」的前綴詞很多,你聽過「道德哲學」、「法律哲學」、「科學哲學」、「語言哲學」、「數學哲學」、「人生哲學」、「宗教哲學」……甚至「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佛家哲學」……等等。
不要被這些前綴詞嚇到,它們不過是代表某種領域。對於任何領域,都可以進行哲學探索,只要你敢於奔騰於多維度、多層次,勇於人設,你就是哲者。或許你成不了哲學家,但誰管它呢,喜歡運動者一定要成為「運動家」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