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被看好拿諾貝爾獎 白色恐怖送命

台灣史
BEETHOVEN - Symphony No. 7 - Leonard Bernstein (2)
【摘要2016.3.21.聯合報】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昨舉辦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百餘位受難者及家屬出席。雖然事隔超過半世紀,有受難者還是老淚縱橫回憶,「上了警車的那一刻,我的青春、前途就全部消失了。」
受難者陳欽生回憶,他在1970年從馬來西亞來台就讀成大化工系,卻因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錯抓,遭判刑入獄12,「我的青春、前途,全部消失。」陳欽生母親隨後來台找他,陳欽生站在原地呆住,母子都講不出話,只能隔著玻璃窗「手碰手」,他最後只講了一句「我一定會活著回家。」
看著母親離去的背影,陳欽生崩潰了,呆坐地上號啕大哭,那是他獄中12年來唯一見到母親的一次。出獄後,政府不發給他身分證,讓他露宿街頭二年多,所幸有位廚師每天幫他準備二個便當,「我一直很想找到他。」
家屬代表許須美說,她的父親許強是台大醫院內科主任,曾被預言可能是亞洲第一個有機會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人,卻被控參加非法叛亂組織,於1950年遭到槍決身亡,當年他才37
「母親告訴我們,只要外人問起,就說爸爸是病死的。」許須美哽咽地說,父親走時她才五歲,「我和媽媽是在一堆被槍決的遺體中找到父親」,她看到父親躺在木箱裡,「以為父親睡著了」。由母親獨立撫養五個孩子長大。
許須美說,希望新政府做好轉型正義,讓受難者得到真正平反。她強調,應將「補償」正名為「賠償」,政府也應當發還受害人當時被沒收的財產
出生於1931年的張常美,被捕那年才高一,因參加學校自治會,某天卻傳出自治會長是共產黨黨員,讓她坐了12年的牢,而她是當時是全校唯一被捕的女生。張常美曾見有孕婦在獄中被綁起來打,打到孩子早產出來。她認為,應公布白色恐怖的加害者

參考資料:紐約時報分析十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