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曾被歸為南鄒族… 拉阿魯哇族 兩年前整式列第15族

台灣史
NTSO 國臺交演奏 佛瑞《西西里舞曲》選自《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組曲
【摘要2016.3.1.聯合報】拉阿魯哇族曾被歸為鄒族,兩年前正名成功,成為台灣第十五族原住民聖貝祭是族人一年最重要的祭儀,十二枚聖貝各自象徵勇猛、勤勞、聰明、健康等庇佑意涵。
拉阿魯哇族文教協進會指出,拉阿魯哇原本與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合稱南鄒族。拉阿魯哇族現有排剪社、美壟社、雁爾社與那爾瓦杜等四社。
聖貝祭的由來與小矮人有關。拉阿魯哇族文教協進會理事長謝垂耀指出,相傳祖先與小矮人同住一起,相處十分融洽,當族人要離開的時候,小矮人贈送十二枚貝神保佑族人。相傳貝神住在瓦甕裡,只有祭典才出現,又有許多儀式在清晨進行,聖貝祭一向帶有神秘色彩。
拉阿魯哇族對貝類非常尊重與崇拜,十二貝神分別為勇猛神、驅懶神、狩獵神、狀元神、健康神、守護神、食物神、聰明神、驅魔神、風雨神、勤勞神與平安神。在祭儀中,主祭拋給族中勇士爭奪,只要搶到其中一枚,代表整年度會受它的祝福。
高雄桃源拉阿魯哇族昨舉辦「聖貝祭」(Miatungusu),進行到重點儀式「慰勞祭」時,一名男遊客突闖入,搶在族人前撿走一枚「聖貝」,由於聖貝被帶走會帶給部落厄運,族人趕緊上前索回。
拉阿魯哇族(Hla’alua)分布在高雄桃源與那瑪夏兩區,人數約四百人。「聖貝祭」(又稱貝神祭)是族人最重要的祭儀,早期約二到三年辦一次,一般為三月一日舉行。近年每年舉辦,為方便族人返鄉參與,有時彈性調整到二月底的假日。
桃源區高中里美蘭部落的「聖貝祭」昨天舉辦,傳統六天儀式濃縮成一天,請神與迎接祖靈的儀式在清晨進行,不開放外人參加。上午九點過後,逐一呈現初祭、刺豬祭、請出貝神、慰勞祭、驅魔祭與團獵祭等祭儀,全以男子集會所為中心,現場有數十名遊客觀賞。
近中午時,進行到第四天重頭戲「慰勞祭」,族人象徵性將十二枚聖貝「灌醉」後,由擔任主祭的長老及一名部落未婚少女,將聖貝高高甩到空中,拾得的男性族人,可受聖貝保佑一整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