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種電種菜 太陽能板下香蕉肥

JEAN-MARC LUISADA plays CHOPIN Polonaise-Fantaisie
【摘要2016.3.2.聯合報】農地種電前兩年席捲中南部,在農地、農舍上常可見一塊一塊的太陽能板,太陽能似乎可望蓬勃發展。不過,農地種電沒有明確規範,導致原本蓬勃發展的農地種電,面臨全面審查停擺。
屏東向陽光電被認為是目前國內「種電種菜」做得最好的典範,董事長陳貴光帶著記者前往他的溫室菜園,除了數種不同的葉菜之外、還有剛採收完的草莓、棗子等等。
陳貴光的溫室菜園上頂著一片一片的太陽能板,高度約六、七米高,他說,只要太陽能板間保持足夠間距、高度夠高,就能調配陽光,光電板下沒有什麼不能種的作物,他走進一處香蕉園說,沒人想過種電下方還能種香蕉,「你看,這香蕉長得多好」,他接著還想種電也種水稻。
陳貴光等光電業者還有農民能在農地上種電,主因農委會三年前修改「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在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規定農地可以申請附屬綠能設施,但必須結合農業經營。
不過,之前有些不肖業者「假種田、真種電」,被發現只有種電,下方沒種任何作物,農委會去年中開始,提高審查機制,農業經營至少要達七成的生產量才可通過地方政府的審查,不過因沒有明確審查準則,目前各地方政府審查皆停擺,不少太陽光電業者著急跳腳。
陳貴光表示,政府不能因為之前有部分業者投機取巧,就暫停所有審查機制,既然是好的事情就該繼續推廣,讓產業正常發展。
綠能自足 兒童村夜夜不斷電【摘要2016.3.2.聯合報】去年七月國內出現第一家綠能社會企業「綠點能創」,打造綠能供應平台,牽線企業及社福機構;他們更希望「電業自由化」盡早到來,讓綠電公司遍地開花。
「綠點能創」由五名年輕人創立,他們打造「綠能供應平台」,向企業募款,讓企業以母雞帶小雞方式帶動民間捐款。還透過平台,替偏鄉學校及孤兒院、安養中心等社福機構,找來系統商建置太陽能屋頂,利用台電短購電價政策,售電回饋社福機構20年,打造綠能創新公益模式。
綠點創辦人陳惠萍帶記者到國際兒童村,這裡收容上百個受助家庭孩子。電費是一般人家每月固定支出,對弱勢團體卻是一筆龐大開銷,兒童村去年用電支出達十八萬元,占總支出的10%,幾次颱風停電也讓孩子們驚恐萬分。綠點即將啟動募資,協助兒童村在屋頂設置一片片太陽能板,發電回售給台電,讓兒童村能有廿年的穩定收入。
綠點與北投社大、新民國中發起「公民集綠」社區能源公益行動計畫,盼透過群眾募資,社區居民提案、參與施工,在校舍屋頂募資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發電回饋除資助新民國中弱勢學童外,也用來建置北投社大綠能教室。
陳惠萍說,相較於各縣市政府公立學校,經常出租公有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系統,高達八、九成發電獲益由設置廠商取得,僅部分利益回饋當地;透過社區民眾參與綠能公益計畫,由民眾出資設置、發電獲益也全數回饋在地。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表示,國人過去對綠能的想像很刻板,認為只是大企業或有錢人能玩得起的遊戲,但是,綠能其實可以跨領域,創造更多想像、翻轉社會關係,而綠點找到了新的「玩法」,找到企業執行「社會企業責任」(CSR)的新方式,也找到讓一般民眾更容易參與的方式。
「自己的電自己省」 地方創意節電【摘要2016.3.2.聯合報】為鼓勵縣市自主節電,經濟部能源局去年推動「自己的電自己省」計畫,要讓地方縣市一年節電兩個百分點。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各縣市以基隆市表現最好,靠著換裝LED路燈,成功節電2%
去年十二月能源局已驗收一次成果,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宜蘭市、苗栗市、新竹市與基隆市都做得不錯,有達到預期節電目標的三成,獲第二期經費補助。

除了節電量的「硬功夫」,各縣市在創意上也花了不少「軟功夫」。以中市為例,節電目標瞄準公園,晚上十點半後公園照明亮度轉弱,但考量治安需求裝有緊急按鈕,一按亮度就恢復。屏東縣發揮公益精神,在地大專院校、服務業與機關節電一度,政府撥兩元回饋金,替低收入戶添購節電家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