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y Perry - California Gurls ft. Snoop Dogg
【摘要2015.3.25.自由◎呂錫民】在地質上而言,台灣地層中熔岩活動頻繁,在氣候上而言,台灣長年季風和颱風的影響,年平均雨量在2500mm以上,豐沛的雨水降到地面後,就沿著裂隙或破碎的岩層滲入地下,受到地溫梯度或岩漿的餘溫加熱,產生豐富的地熱資源,台灣的地熱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根據科技部(前國科會)從2008年起所執行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報告書」中保守估計,台灣深層地熱的發電潛力高達7000MW,相當於2.6座核四電廠發電量(2700MW)。
台灣發展深層地熱的優勢在於5成以上土地的「地溫梯度」為40℃/公里,比別國的「地溫梯度」(30℃/公里)至少高出10℃。也就是說,別人要拿到200℃熱能,需鑽井6.7公里,台灣只要5公里即可,先天條件優人一等,這可降低地熱電廠工程困難度以及增加技術與經濟可行性。
根據上述台灣地熱特質,如果20年內選定厚2km、長寬各為10km(體積是200km3)的熱岩,其中約250℃熱岩所蘊藏10%的熱量被抽取出來,岩體密度及比熱分別約2.5g/cc與1J/(g.℃),可獲得約19.38
kWh/p-d的熱能,使用一般熱電轉換效率16%,換算可得電力約為3.1kWh/p-d。依此類推,假設全台可開發岩體體積為1000km3,則每年可獲約130TWh的電力,或15.48kWh/p-d,約為目前全國發電量的二分之一,蘊藏潛力驚人。
台灣先天蘊藏量豐富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以及具有基載電力特質的地熱發電,如果不予以積極進行開發,則實在是暴殄天物;為降低地熱發電開發風險,政府應鼓勵與輔導業者積極投入開發,例如訂定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等措施,藉此帶動整個台灣地熱發電產業的興起與擴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