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台灣是「遊民」社會

莊佩璋 中國時報2011.12.29摘要】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要求政府以「灑水」驅趕遊民,說「誰把水灑到遊民身上就發給獎金,因為這些遊民實在太糟糕了」。這麼沒人性的話,當然引來人權團體撻伐。
在社會壓力下,應曉薇也在耶誕節公開道歉。不過,嘴巴雖然道歉,同時她卻又說,艋舺公園許多持槍、販毒、吸毒、騷擾女子案件,多半與遊民脫不了關係。不只如此,應曉薇還在臉書爆料,萬華遊民有愛滋病帶原者,甚至有遊民因姦殺三歲幼童與婦女而被判死刑、被槍決
果真是「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能持槍、販毒,還會去當遊民嗎?愛滋病帶原難道會在額頭留下印記,否則她怎知遊民有帶原者?最近共槍決九人,在此之前已四年沒執行槍決,請問那一個是遊民?還好,現在已不是戒嚴時代,否則應曉薇大概會說「共匪、台獨、黨外都潛伏在遊民裡」
遊民一直是萬華的頭痛問題;議員為民喉舌,反映問題也是天經地義。但是解決之道如果違反人權,泯滅人性,就會重蹈歐洲中古世紀獵巫、納粹屠猶的覆轍。
其實,遊民就如同議員、記者等,有好也有壞。別忘了,不久前,轟動全台的雲林小兄妹蹺家環島,碰到第一個貴人就是寄居台北車站的遊民。
而且,更別忘了,台灣是移民社會;所謂移民,其實就是遊民。從最早的渡海來台的羅漢腳,到六十幾年前倉皇南渡,只剩爛命一條的「老芋仔」,每一代移民的處境,都跟遊民一樣。我們這代人,基本上都是僥倖活下來的遊民之後。因為漂泊,還來不及建立眾生平等;由於「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友善、樂於助人。
應曉薇言語之所以觸犯眾怒,關鍵是帶有階級意識,也背離同情「甘苦人」的台灣傳統。更何況,在這個「非典型就業」逐漸取代傳統主雇關係,無薪假就像地雷般埋伏的年代,每個人真的都有機會成為遊民;寒天灑水驅趕遊民,說真的,一般人不難「感同身受」。對遊民受到不人性的欺侮,絕對會有不忍人之心。
街友社會 必須尊重林郁雯/中國時報2011.12.29摘要】應曉薇議員嘉獎灑水以驅趕遊民的粗暴論述,引得罵聲四起。她的想法十分「簡單」,她將愛滋帶原者、藥癮、酒癮、毒品等犯罪問題,當作遊民議題,而非社會問題
誰是天生想要流浪街頭,餐風露宿?街友之所以成為街友,原先就有許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苦楚。街友長期漂泊,已習慣將自我隱身在社會角落,有其生活風格和生活態度,更累積了自己的人際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源,使彼此能夠相互關照。
其他人又怎麼能夠專橫霸道的,將他們都貼上「社會敗類」的標籤?無論是街友或是遊民,都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誤以為將他們從艋舺公園「沖」走,一切就會消失?街友同你我一般,擁有身為「人」與被尊重的權利。
李鈞震:
1.     孔子周遊列國,經常被困,他就是遊民,還是遊民頭子;耶穌的傳道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是遊民的身份;釋迦牟尼出身皇家貴族,但是因為到街上乞討、當遊民,才悟出「四聖諦」、「四大皆空」……等道理而成佛教創始人;特洛伊戰爭的史詩作者荷馬,不但是遊民,還是眼瞎的身障者。
2.     權貴階級與政客,如果違反「世界人權宣言」去踐踏人權,一定是社會敗類,絕對不可能有例外。

參考資料:
《聖經馬太141521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 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 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 耶穌說:「拿過來給我。」 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