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Air Supply -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oIxkPjRts
【摘要2022.5.10.二.蘋果】監察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日前表示,族群議題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非常重要,早年族群之間的不瞭解與歧視,產生許多衝突與不幸;而現在台灣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多元社會,希望透過人權公約的檢視和落實,讓台灣成為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社會,族群差異正是多元文化的重要內涵,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寶貴資產。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日(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預計在今年底提出《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第一次國家報告,人權會為後續啟動獨立評估意見展開作業,6日舉辦消除歧視公約工作坊,並邀請東吳大學教授胡博硯分享ICERD條文,分享與檢視ICERD條文的精神與內涵。
陳菊致詞指出,聯合國1948年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之後,ICERD是第一個通過而且最早生效的國際人權公約。ICERD公約透過「一般性意見」積極契合世界脈動,例如在經濟危機時,對弱勢族群產生的歧視與仇外心態,或是如何預防包括司法、警政、矯正機關的歧視等等,甚至是國際體育機構或賽事中的族群歧視現象等。
陳菊說,儘管台灣已非聯合國會員,但我們未曾忘記遵循人權公約,相反的,台灣更加努力與國際人權接軌;因此人權會成立後,針對外籍漁工、移工寶寶進行相關調查,無論在法規或人道關懷上,希望努力達成消除歧視。
陳菊指出,族群議題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非常重要。早年族群之間的不瞭解與歧視,產生許多衝突與不幸,如二二八、原住民湯英伸等事件;直到台灣族群意識逐漸啟蒙發散,才有後來包括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以及還我母語等運動。
陳菊表示,2016年總統蔡英文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後,後續林務局與原住民族共管山林及諮商等,都是很重要的民主化歷程。此外,人權會計畫在今年8月1日原住民日與原民會共同合作推動人權教育及宣導,希望社會大眾對原住民族有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陳菊強調,從過去的原住民、福佬、客家、外省等4大族群,到現在包括新住民、外籍移工等,台灣已是名符其實國際、多元的社會,希望透過人權公約的檢視與落實,讓台灣成為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社會;族群差異正是多元文化的重要內涵,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寶貴資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