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走遍319鄉鎮 紙風車做到了! 80萬人參與 演戲給全台灣孩子看

【中國時報2011.11.29摘要】  這是一項龐大又瘋狂的工程!五年的時間,29萬公里的路程,兩億兩百餘萬元的捐款,近八十萬的現場民眾參與,成就了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這項活動當初發起的目的,就是單純地希望全台灣319鄉鎮的小朋友都能看得到兒童劇。如今,這項漫長的旅程即將於十二月三日新北市萬里的萬里國小進行最後一場演出,終於為這五年的工程暫時畫下完美的句點。
策動整起計畫的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昨天強掩激動地表示:「演戲給全台灣所有孩子看這件事,我們一起做到了!
2006年的十二月,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開跑,這項工程的初衷很單純:希望台灣每個鄉鎮的孩子都能接觸藝術,都有欣賞戲劇的機會。這項工程進行的方式有所堅持,不拿官方資源與政府補助,強調激發民間力量,以個人捐款給自己的家鄉,讓家鄉的孩子看兒童劇的概念,凝結民眾對原鄉的關懷與回饋
這五年走下來,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轟轟烈烈並且成功。但是當時的李永豐與319團隊而言,真是難以承受的艱辛時刻。「那段時間,我四處登門拜訪,尋求支持與募款,但吃的閉門羹比魷魚羹還多。」李永豐說:「很多人說我瘋了,罵我是騙子,我也知道,這件事太大了,其實我自己都會怕。」
後來,李永豐邀請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莊素珠、八卦寮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與前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的先後表態相挺擔任發起人,加上文化界、媒體界人士的全力支持,紙風車三一九才邁開了穩健的步伐,這才引動了之後近三萬人次與團體的捐款。
李永豐難得靦腆地搔著頭說:「走到今天,我一定得回頭感謝這三人,在我們初期、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最大的支持,沒你們,當初的我絕對沒有足夠的信心與能量走下去!」
李永豐對於參與三一九工程,一路上山下海跑遍全台各角落的工作人員及他們的家人表達感謝,「他們真的是夙夜匪懈、櫛風沐雨、披星戴月,才讓為孩子圓夢的心願成真。」
十二月三日在萬里國小演出三一九工程最終場,紙風車邀請了三百多位贊助者、志工及演員先參加下午的分享會;晚間的節目,除了《紙風車幻想曲》,另有朱宗慶打擊樂團、九天民俗劇團與音樂人陳明章的演出。而過去曾經參與三一九演出的演員們,也將再度同台,合力演出以台灣歷史發展為劇情的《台灣之光》。
李永豐說,這是一條辛苦卻不寂寞的路,希望所有參與過三一九的民眾可以一同到萬里見證完工時刻,也希望新朋友可以一起來感受。他大聲宣告:「嘿,我不是騙子,我把三一九走完了!
兒童藝術工程走了五年,多虧有一群人,像極了蠢蛋,這群蠢蛋天沒亮就出門,天方亮才回家,與烈日、嚴冬、暴雨、狂風,齊肩共演同舞,在每個該與家人同聚共歡的周末假期卻在全台各角落辛苦工作。他們是負責協調大小事項的行政人員,以及冒著生命危險登高搭台、掌控全場燈光與舞台效果的技術人員。
六十五年次的梁舒怡與七十二年次的林啟誠,是參與三一九演出最多場次的兩位演員。梁舒怡溼著眼眶說:「爸媽一直以來的疑問就是:劇場是什麼?演戲能吃飽?開始三一九後,他們更不懂:為什麼女兒都不回家。」,「但爸媽從媒體報導、演出現場的氣氛,明白演出的意義,不但體諒我,還帶食物到現場幫大家補一補。」
林啟誠表示,某一場的下午彩排,他看見現場有位拖著袋子在撿空瓶回收的阿嬤,晚上演出結束後,他抱著捐款箱站在台前,看到同一位阿嬤出現。「她手上抓著一把零錢,放進箱子,然後說:『這是我下午回收換到的錢,沒有很多啦。』」
台東的某場演出後,有個原住民小孩衝上來抱住林啟誠,睜著圓亮大眼說:「我好喜歡你們,你們什麼時候會再來?」
六十年次的演員楊繕仰是三一九年紀最大的演員。楊繕仰是紙風車的行政。「我看到三一九的消息,一邊看一邊掉淚。當時我想,我一定要回紙風車、我要演三一九。」
行政人員劉淑美過去在影劇圈工作,「我本來已經不相信人性」,但投入三一九之後,想法變了。「我發現很多人真的好熱心,付出單純就是為了讓孩子看到一場戲。」
紙風車製作經理林新發笑說:「這五年來,很多現場的狀況必須因應處理,泥濘的場地,大雨大風的天氣。」但他驕傲地說:「只要大家一起想做的事,沒有不可能。」
五年了,一項為孩子笑容而發起的表演藝術下鄉,整整走了五個年頭。那些披星戴月的辛苦足跡遍佈全台三一九個鄉鎮,從山之巔到水之湄,從繁華市街到偏遠村落,有八十萬人看過「紙風車幻想曲」,也跟著八歲的阿欽去旅行。
「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堪稱一場史詩般的新文化運動。過去,政治上的「三一九」讓人聯想起兩顆子彈;但現在,文化上的「三一九」卻被賦予愛與關懷的意義。以陪伴孩子走人生接觸藝術的第一哩路為目標,歷經一千八百個日子的「紙風車三一九」,已寫下許多令人動容落淚的溫馨故事。
在雲林西螺,一間中醫診所號召1750個鄉民捐款給孩子看戲,獲得熱烈迴響;在高雄林園,一位掛著看板的小學老師,駐足菜市場、郵局門口勸募十個月,感動無數網友;在苗栗後龍,一個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為感念慈恩而以母親之名回饋故里。
每個人都有故鄉,或者屬於自己生命情懷的原鄉。這項以找尋生命原鄉為主體的新文化運動,像一根帶著魔法的針棒,串起三一九個鄉鎮,在鄉下地方動輒召喚數千人與會,而隨著針線穿山越嶺的美麗圖像,正是一張張天真無邪的孩子笑顏。
「紙風車三一九」訴求的是下一代,希望他們不會因城鄉差距而喪失欣賞藝術的權利;在行動實踐上則拒絕官方補助,以小額募款為主,並籌組志工,鼓勵遊子返鄉。   因為訴求無私與行動有力,讓「紙風車三一九」即使遭遇金融海嘯、八八風災的衝擊,卻依舊能堅定步伐,不僅走得無怨無悔,還走出一片台灣社會久違的真情天地。
五年來,許多人在「紙風車三一九」中重新尋回看野台戲、參與廟會建醮的集體記憶,也找到社區營造、市民社會的實踐精神。這是迥異於政治動員的草根運動,有著濃厚的人情義理,體現了豐沛的民間活力。【圖片來源: TraNews台灣新聞楊梅新聞網愛高雄一萬個理由新竹縣政府綠光劇團大紀元時報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