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Beethoven: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 Christian Thielemann
VIDEO
【摘要 2016.2.28. 自由】二二八事件今天屆滿 69 週年,全台各地舉辦多項紀念活動,民間團體要求落實二二八轉型正義 的呼聲高。今天前進凱道舉辦「 2016 共生音樂節」的青年學生,決定提出落實二二八轉型正義的四大訴求,包括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釐清二二八事件加害者的責任並進行追究 、全面保存二二八等歷史景點、成立有關歷史爭議的討論平台 探討中正紀念堂及以兩蔣等命名的道路如何處理等問題。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歷史學者薛化元 表示,落實轉型正義 是今年紀念二二八活動的主軸,主張透過立法將歷任總統的檔案適度公開 ,以落實二二八轉型正義。他強調憲法機關資料應列為國家檔案,總統是憲法機關,相關檔案、函件、日記一律列為國家檔案,若能如此,就能瞭解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的決策,還原歷史真相。
今年二二八中樞紀念儀式,上午十時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庭園廣場舉行,馬總統將與會致詞,預定頒發受難者王仁厚 的回復名譽證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上午九時將先參與義光教會 的追思禮拜,依往例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將出席教會的活動並追思林家祖孫當年在林宅血案中遇難 。
蔡英文下午二時參加由台北市政府、台灣國家聯盟與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合辦的「二二八事件六十九週年紀念會」,這場紀念會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出席,改派副市長陳景峻與會。
由青年學生發起的共生音樂節,今天下午一時到晚間十時在凱道登場,並邀請樂團主唱出身的新科立委林昶佐壓軸登台。 2016 共生音樂節總召李怡坤 表示,他們將在今晚閉幕式中提出落實轉型正義的四大訴求。另外,由台中等地學生舉辦的「中部共生音樂節」今天下午一時起在台中市民廣場舉行。
學生們主張落實轉型正義引發矚目,台灣國家聯盟日前建議即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思考轉型正義的優先順序,首先應在扁政府時代公布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基礎之上,確認蔣介石應負最大的責任 ;其次,在教科書做相應的交代,對於中正紀念堂的存在方式應有合乎情理的改變,而蔣介石父子的日記應視為總統文物,早日由政府追回、公開。
給我們真正的二二八 【摘要 2016.2.28. 自由 ◎
蔡信德】「二二八」國殤日已經進入 69 週年。可是截至今天,官方除了道歉、賠償並訂定為國家紀念日,這道歷史的傷痕,卻仍在受難者家屬的心中隱隱作痛。因為悲劇的歷史真相尚未交代 ,冤屈仍然沒有得到真正的平反,所以看不到社會的真正和解。
和解,並不是將過去的不公不義及冤屈,全都一筆勾銷 。而是要透過公開認錯、補救,使冤屈得以昭雪,使傷痛獲得撫平及療癒 ,不再使過去的慘痛繼續成為國家社會集體進步的障礙。否則,未經揭露的苦難,將永遠深埋在意識的底層,嚴重削弱我們打造公義和平社會的潛能 。
國共內戰因國民黨喪失民心,節節敗退而轉進台灣,並施行威權統治。這期間橫征暴斂,倒行逆施,遂爆發二二八官逼民反事件 。這是一個壓迫性政權以國家暴力造成的歷史悲劇。至今,對這個事件的所謂「止痛療傷」,僅止於道歉、賠償、紀念是不夠的,反而將被掩蓋的真相,逼入歷史的陰暗角落。這只是當權者為德不卒的片面 司法正義,並沒有實現和解共生的實質意義。
確切地說,針對二二八的轉型正義,應該採取面對、修補、融合、參與的修復式正義〈 restorative
justice 〉,以和解共生達成恢復社會群體的和諧,讓類似的悲劇不再撕裂台灣社會的任何族群。唯有如此,受害者及其家屬、加害者及其後代,才能消解歷史悲劇的夢魘與陰霾。
族群對話 凝聚守護台灣共識 【摘要 2016.2.28. 自由 ◎
楊振隆】阿嬤常說河口處東邊的港域很險惡,不要靠近它,因為那裏不「乾淨」。我才知道很多年以前那裡曾經浮屍無數,而我的二叔也是其中之一,他身上被綁縛著鐵線與石板,跟另外兩個人一起沉冤海底,也同時知道我的父親在那個時期被警察局、憲兵隊、要塞司令部分別來拘捕,而每次都要用大桌巾包裹著鉅款贖回 。
更知道我的祖父從此人間消失三個多月 ,而最後才以寫自新書而重現人世。我的家庭老師、醫生、市參議員,正是那個時期被整肅的社會階層。那是 1947 年三月的二二八大屠殺。
阿嬤常在幽暗中飲泣的身影頓時鮮明。我們到現在心中仍然有一種痛,痛在真相始終有人要讓它晦暗不明 ,痛在於傷痕癒合的緩慢。 69 年了,好長的一段日子。但是我們卻仍然看不到社會正義被真正的實踐,政府好像以金錢補償、紀念儀式,就對此事有了交代,然後呢?那個二二八的元凶,仍然被尊奉在高大的建築內睥視前方的自由廣場 ,威權的圖騰仍然到處聳立。
連號稱國民黨內對二二八最有心的馬英九政府,也只是把二二八當做肥皂劇來表演,根本不用談什麼轉型正義。
二二八,代表這塊土地四百年來種種衝突與傷痛,我們要以不同的面向來審視二二八,以建構一個族群和解平台,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不同族群進行對話,並共同來檢視四百年來所經歷的苦難,而能凝聚守護台灣的共識,這才是對二二八的真正救贖。 (作者為前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
國殤放假庸俗化 【摘要 2016.2.28. 自由 ◎
陳君愷】二二八連放三天假,結果導致「二二八連續假期要到哪裡去玩」之聲,不絕於耳。「二二八」竟然失去了哀悼、紀念的意義,而成為莫名的歡樂代名詞?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現代史上最為慘痛的悲劇。自從 1990 年代、政府著手進行二二八事件研究以來,迄今已經廿多個年頭了。然而,我們距離真相,還差得很遠。全台各地事件發生最基本的時間序列( time
line )尚多未釐清、死亡人數依舊爭論不休 …… ,這些未明的真相,不僅導致眾說紛紜,甚至提供反動派絕佳的模糊空間,讓他們得以繼續散播謠言、混淆視聽。
這些模糊空間之所以會產生,主要來自兩個面向:一是相關史料仍多所缺漏 ,一是研究者史學方法的基本功夫嚴重不足。質言之,相關史料的蒐集及檔案的解密與開放使用,固然重要;惟研究者仍必須有鑑別史料、考訂史事以重建事實的能力,始能克盡其功。
二二八既然是國殤日,就不應放假,以免導致可能的庸俗化後果。至於各界的紀念儀式,不僅應該繼續(參加者給予公假即可),當天也應通令全國各級政府機關,降半旗以表達哀悼之意。這樣做的目的,旨在不斷提醒世人:讓悲劇不再重演的最好方法,就是記取歷史教訓,並讓它深刻的銘印在心中,永誌不忘!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那是一場種族滅絕 【摘要 2016.2.28. 自由 ◎
謝德謙】二二八係台灣人的夢饜。即使每年舉辦紀念活動,很多人還是無法走出陰霾。這不只是對於直接遭殺害者及其家屬如此,更包括同受蔣家恐怖統治,屬於二級受害者的台灣人民。因為,加害者逍遙法外,受害族群續受奴役的情形, 短期內不會改變。
應由認識二二八的本質並由「正名」開始。亦即,應將二二八事件正名為「二二八種族滅絕」 。所謂種族滅絕 / 屠殺 (genocide) ,係指系統性、計劃性地對特定人種、族群、宗教或民族團體進行全體或局部性地屠殺 。 1948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罪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CPPCG) 》對其下了法律定義。
蔣軍計畫性燒殺擄掠,如同百年前土耳其人對於亞美尼亞人 (Armenians) 的種族滅絕暴行。當然,這也和納粹屠殺猶太人 (holocaust) 或 1994 年盧安達 (Rwanda) 種族屠殺者相同。這是不具追訴時效、惡性最重大的反人性罪 (crime
against humanity) 。台灣人不僅須對此加以正名、懲罰兇手、週知世人,更應永世銘記此恥辱與罪惡,戮力完成國家獨立。 (作者為IFJ國際記者聯盟暨台灣記協會員)
走入悲情才能走出悲情 【摘要 2016.2.28. 自由 ◎ 陳儀深】二二八的學術研究其實還有很多空間,例如 2008 年中研院台史所購得的保密局二二八史料,是事件當時佈建台灣各地的情治人員與台灣站主管之間的密報,我們有十幾個來自院內外各學術單位的研究者,在許雪姬教授的主持之下,迄今每個月利用一個下午針對這批史料進行解讀,成果之一是去年六月已經出版的《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一),其中對於高雄台南台中嘉義新竹台北乃至花東的二二八實況,都有一些令人驚訝的訊息。看檔案是很辛苦的事,我和筱峰兄都已經年逾花甲,相信他的心情和我一樣:呼喚更多的年輕人來投入二二八研究!(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228 密件 屏東發現大批「自首」名單 【摘要 2016.2.28. 自由】鑑於研究二二八事件的書籍等文獻眾多,二二八基金會昨發表「二二八事件文獻目錄解題」一書,蒐集多達 787 筆文獻,但二二八的完整真相仍不明,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學者許雪姬 主編的「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二)」新書中揭露,當年三月四日在屏東發生的「三四事件」,保密局的機密資料有大批民間自首、自新的名單,許雪姬說,「屏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真相有待全面釐清。
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廖繼斌 受訪表示,二二八的真相不明,可能與當年警備總部等機密資料未公開 有關,本身也是受難者家屬的廖繼斌說,像當年他祖父就被警備總部跟監,警備總部的資料並未移交給相關部會,這些資料應該還在人世間。
昨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有四本二二八的新書聯合發表,除了「二二八事件文獻目錄解題」、「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二)」之外,另二本新書則是資深媒體人呂東熹 撰寫的「二二八記者劫」、以及已故學者張炎憲 主編的「王添灯紀念輯」。
1992 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廿多年來,許多公私檔案、回憶錄、口述歷史、專書、論文及影視資料相繼出爐,二二八基金會認為相關資料可說已達汗牛充棟的地步 ,為使外界瞭解相關文獻的內容要旨,因此由蔡秀美 博士編著「二二八事件文獻目錄解題」一書,蒐集 1945 年到 2013 年十二月的相關文獻。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認為,二二八真相不明,部分原因是資料未能全面公開,還有史料的解讀沒有完成 ,像二二八關懷總會曾代表受難者家屬控告國民黨卻敗訴,不獲法官採信,就出現史料各自解讀現象。
《清大副教授沈秀華曾採訪家屬》二二八「政治寡婦」飽受身心煎熬 【摘要 2016.2.28. 自由】過去提及二二八,往往只想到被殺害的受害者,卻比較少人談及「政治寡婦」的受害經歷,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沈秀華 曾在宜蘭採訪二二八受害者家屬口述歷史,丈夫失蹤、被殺害,妻子毫無所悉,四處尋夫的身心痛苦,甚至被監控的白色恐怖 ,都讓這群女性飽受煎熬。
「為什麼他們的配偶親人會被殺害?」沈秀華說,尋人,是所有政治寡婦 普遍面臨的問題,找尋的過程、收屍的過程都只能遮遮掩掩 ,孩子問起也只能暗自心酸,還要常常被調查戶口,長期經歷政治恐怖。
沈秀華指出,丈夫走了,經濟重擔瞬間落到這些女性身上,但當時台灣社會女性,還是依賴男性經濟,很難出外工作,只能依靠夫家、娘家幫忙 ,從宜蘭脈絡來說,大部分受害者家屬配偶更屬於經濟底層,卻要擔起家計 。
「受害者被殺害的那天,才是這些政治寡婦二二八受苦的開始 。」沈秀華表示,二二八直接使用暴力 的對象以男性為主,二二八的焦點往往也放在受害者本身,但是政治暴力讓這些配偶、親人飽受煎熬 。
沈秀華表示,許多二二八受害者家屬,還是認為正義沒有要回來,問題來自家屬受害的身份不被官方認定,政府認定亡者是受害者,而家屬只是被視為替亡者討回物質與名譽補償或賠償的代理,這樣如何找回正義?
沒人告訴姚立明 他到德國留學才知 228 【摘要 2016.2.28. 自由】姚立明第一次知道 228 事件,是到了德國海德堡才知道!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的新書《也許我們沒有共同的過去,但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來》本月底出版,內容提及他的「 228 經驗」,完全是一段被蒙蔽的往事 。
姚立明在書中說,對於是外省子弟出身的自己而言,直到大學畢業,對於「 228 」三個字是連聽都沒有聽過 ,在 1972 到 1976 年就讀輔大法律系期間,同學和師長也未曾提起此事,直到畢業後到德國海德堡念書,才自己在國外的台灣書籍內發現了 228 事件。
姚立明感到訝異,他說,「對於台灣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 ,我居然活到 20 幾歲、遠在異鄉的海德堡才第一次聽到。」對於沒有機會出國的人,豈不是要一輩子被蒙在鼓裡! 當時充滿疑問的姚立明,跨海寫信給父親提問 228 事件,而他的父親僅在回信中輕描淡寫,告訴他要好好念書,「少管這種事情。」
花蓮 228 歷史漫步 受害家屬帶領解說 【摘要 2016.2.28. 自由】花蓮市 O’rip 生活旅人針對二二八紀念日,舉行一場市區歷史漫步小旅行,邀請二二八受害者後代家屬鄭英賢 ,帶著二十多名年輕人在市區漫步,經過昔日市區跟二二八有關的地點,透過回顧過去相關人物,訴說二二八在花蓮的情形。
策劃此項活動的負責人黃啟瑞 說,二二八此件重大歷史事件,將於明年屆七十年,他邀請花蓮受害遺族及團隊,在極短時間內查找、對照、審視花蓮相關史料、地圖及口述歷史,昨天帶領大家走訪花蓮與二二八有關的機構(官衙、情治機構)、場景(受難地、家屬遺族),了解期間發生的人物及事跡。這樣的尋訪,不是重揭歷史的瘡疤,而是希望透過事件的再理解,或能讓年輕人去感受那一代知識份子們,捍衛民主及追尋夢想的力量 。
現年六十歲、同時也是花蓮二二八關懷協會常務理事的鄭英賢 說,他父親鄭據 過去是在明義國小擔任訓導主任,發生二二八的時候,曾被情治人員抓走關了一個多月,對於那段期間的事情,後來都很少提到,但留下的傷痛,在他父親過世前彌留之際,口中仍是用日語念念:「清國奴不要抓我」,顯示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創傷,一輩子留下陰影。
洄瀾人文館的舊隊部,過去就是花蓮的情治機關,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期間,多少人被帶進去訊問、無故拘留,所以從這裡出發,然後到昔日的縣政府舊址,目前的綜合市場,說明二二八當時的縣長張文成,挾怨報請 21 師獨立團第五連長董志成 於鳳林鎮郊外,把醫師張七郎 與兒子張宗仁及張果仁 三人槍殺 。
隨後旅行隊伍到福建街,目前為旅社的五一八號建物,二二八時期是許錫謙的住家,鄭英賢說,許錫謙為當時街區富商許柳枝的兒子,事件最緊急時一度避走台北,卻又遭誘騙返花,在蘇澳火車途中,遭軍警擊殺 ,遭難時僅 33 歲。
許錫謙長女許純子 就是作家楊照 的母親,當時她心痛寫下尋找其父遺體的過程:「經翻開無數的屍體,終於在南方澳附近的海邊找到家父的屍體。時已隔好幾天,屍體是用樹枝伏蓋,眼遭矇住,手腳綑綁,頭部、手肘均中彈,後腦破裂僅餘三分之一,死狀悽慘 。」
嘉市遊行追思 重回 228 槍決地 【摘要 2016.2.28. 中時】嘉義市政府舉辦「 228 紀念遊行及追思活動」,遊行隊伍沿受難者當時被帶往遊街示眾、槍決的路線 行進,眾人祈禱、默哀,期許新政府實踐轉型正義、查明歷史真相,市府也擬遷移 228 紀念碑,正尋求新地點。
昨約 300 多人參與遊行,手持「民主、真相、共生」標語,從市府大樓出發,行經噴水池圓環,再抵火車站前廣場,當時畫家陳澄波、醫師潘木枝及柯麟、盧鈵欽等市議員及知識份子共 96 人 ,就是被遊街示眾後帶到火車站前槍決,民眾昨日也獻上白玫瑰花,向受難者致意。
嘉義市 228 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榮森及多位受難者家屬表示,希望蔡英文領導的新政府能重新調查,還原真相、實踐轉型正義。「歷史的傷痕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議長蕭淑麗說,從 228 看見族群間和平的重要,期勉後代記取教訓,莫讓悲劇重演。
副市長侯崇文致歉、致哀,他認為, 228 受難者是台灣人脫離威權時代的推手,沒有平白犧牲,也指出全台首座 228 紀念碑於 1989 年建在嘉市。
見證 228 的美國人 葛超智特展憶當年 【摘要 2016.2.28. 中時】一個出生於 20 世紀初的美國青年,如何與台灣相遇?又為何從英語代課老師成為駐台副領事,並見證撼動全台的 228 事件?台北探索館推出「用一生關注台灣的美國人-葛超智特展」,以大量珍貴的文物史料,讓民眾了解這位「見證 228 的美國人」,更呈現大時代下,葛超智眼中的台灣及對台灣的深刻影響。
前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 ( George H.Kerr ),來台後曾擔任英語老師, 1941 年因珍珠港事變,葛超智返美成立台灣研究小組,直到 1945 年日軍投降,葛以美軍身分返台擔任駐台副領事。
葛超智擔任副領事時期,見證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過程。當時台灣人由期待回歸祖國,到無法接受國民政府行政長官公署的貪腐失能,造成經濟混亂 ,大小衝突不斷,終於爆發 228 事件,引起行政長官公署調軍鎮壓屠殺 。
天性中的正義感使然,葛超智對美反映台灣現況, 228 事件過後,葛超智在 1947 年去職返美,此後未曾再踏上這片土地。葛超智返美後仍持續關注台灣情勢與未來發展,主動遊說美國國務院,提供徵詢台灣事務,並運用其近 30 年台灣事務經驗,整理書信、報刊、官方檔案及聯合國救濟總署等資料,於 1958 年完成以 228 事件為核心的著作《被出賣的台灣》 ,這本書不僅見證那個動盪渾沌的年代,更在當年啟發台灣人思考台灣的未來。
教官撕 228 傳單 爆衝突 政大生:搞戒嚴 【摘要 2016.2.28. 中時】今天是 228 紀念日,政大學生社團野火陣線 前天在校內風雨走廊、圖書館蔣公銅像張貼 228 受難者的傳單 ,遭教官阻止並撕下,引發雙方對罵。政大野火陣線質疑校方還在搞戒嚴 ,但校方強調是依規定處理,已用黑布包起銅像。
政大野火陣線發言人、政治系學生楊子賢指出,前天中午先在圖書館的蔣公銅像張貼傳單,但駐警隊立即趕到,清除所有傳單,隨後他們轉往風雨走廊繼續張貼,又遭到主任教官張惠玲 的阻止,並動手撕下 傳單。
楊子賢不滿,學生在風雨走廊布告欄張貼海報,不需要提出任何申請程序,但教官卻動手撕下,「台灣已解嚴將近 30 個年頭,還可以任由教官以思想審查,恣意摘除海報嗎?」
政大野火陣線要求校方檢討黨國不分的殘存遺緒,正視轉型正義,並撤除圖書館、後山的蔣介石銅像,讓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並要求校長、主任教官、駐警隊長出面道歉。
同學們把教官撕傳單影片放上網路,吸引超過 2 萬人次點閱,部分網友質疑,大學是個開放多元的環境,教官會不會管太多?靜態展覽製造了什麼危害嗎?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質疑,教官是校內的「太上警察」或「祕密警察」嗎?否則為何有權逕行執法?他認為,教官應該出面道歉,不要拿「只是溝通誤會」來搪塞。
李鈞震:如果沒有 228 ,台灣的 青年菁英 就不會消失殆盡,國民黨也因此不敢 ( 沒機會 ) 霸占台灣百姓的資產而變成黨產;黨產, 讓黃敏惠與洪秀柱變得面目可憎,為追逐不當得利而泯滅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