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塑化劑Q&A─民眾自保篇

〔黃天如、邱俐穎 中國時報2011.05.29摘要〕   Q:聽說連診所及藥局提供的調味糖漿也疑似含有塑化劑,我女兒從小喝到大,怎麼辦?

    A:一般小朋友只會在生病需要吃磨粉藥時,才會用到調味糖漿,且用量相當有限。另長期觀察,兒科門診病童性早熟的比例並未異常增加,所以家長不必恐慌,若有疑慮,只要停用診所藥局提供的糖漿即可。

    Q:被檢出含塑化劑的食品愈來愈多,日常飲食該怎麼選擇,才能將吃進塑化劑的風險降到最低?

    A:除了拒吃未經檢驗證實不含塑化劑的食品,另塑化劑屬脂溶性物質,特別容易存在高油脂食物中,所以,奶油、酥餅、油炸物、內臟這類高油脂食物,也都應盡量少吃。

    Q:聽說塑膠容器也會溶出塑化劑,這是真的嗎?那該怎麼辦?

    A:相關研究證實,塑膠容器遇高溫或強酸,確實有可能溶出塑化劑,所以,建議民眾最好減少使用塑膠容器,尤其食品需要微波、加熱時,最好使用玻璃或陶瓷器血。

    Q:還有那些東西可能含有塑化劑?

    A:除了遭人為惡意添加的食物,另如塑膠容器、化妝品、指甲油、奶瓶、奶嘴、塑膠袋,以及捐血袋、電纜包材等,到處都可以看到塑化劑的蹤跡。

    Q:怎麼做才能減少受到環境中各種塑化劑的毒害?

    A:少用塑膠製品是不二法門!尤其是懷孕婦女更要注意,以免準媽媽吃進塑化劑,間接影響胎兒的健康。

    Q:飲水也有可能遭到塑化劑的汙染嗎?那該怎麼辦?

    A:國外過去確實曾發生因塑膠物質掩埋防汙措施不良,導致地下水遭到汙染,民眾又從飲用水喝下塑化劑,所以,提醒民眾不要亂喝來路不明的地下水。

    Q:若自我評估有可能已遭到塑化劑的毒害,該怎麼辦?

    A:除了多喝白開水,更要多吃蔬果,因維生素C有防止毒性作用,能加速身體損傷的恢復,而蔬果中的茄紅素、花青素更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排除身體的有害自由基。

    Q:我家五歲小朋友超愛喝市售果汁,聽說常喝含塑化劑的黑心飲料,「小雞雞」會變小,我想問男童小雞雞的大小究竟怎樣才算正常,看醫師該看哪一科?

    A:帶孩子諮詢小兒內分泌科。

    Q:我是懷孕十個月的準媽媽,懷孕後每天都在運動後飲用運動飲料,聽說含塑化劑飲料會導致男寶寶尿道下裂、隱睪症,該怎麼辦?

    A:諮詢婦產科醫師,必要時還可要求抽血檢驗與妊娠相關的荷爾蒙有無異常。

    Q:我是個愛喝珍珠奶茶的新手媽媽,我常光顧的茶飲料店也被點名摻有塑化劑,我七個多月大的寶寶從出生到現在都喝母奶,我會不會因此把塑化劑餵食給她?

    A:媽媽若攝取含塑化劑食品,確實有機會透過母乳哺餵,把塑化劑餵給寶寶。但只要不是太大量,寶寶的腎臟功能應可擔負起代謝責任,若還是不放心,可諮詢新生兒科醫師。

    Q:我三歲的女兒從出生滿兩歲起,就持續食用被點名含有塑化劑的嬰幼兒維他命錠劑,該怎麼辦?

    A:諮詢小兒科醫師。

    Q:我才一歲的女兒,好像就有一點小乳房,會不會就是專家口中可能因塑化劑導致的女童性早熟?要看哪一科,做哪方面的檢查?

    A:女童攝取過多塑化劑,確實有可能出現乳房提早發育、初經過早來潮等性早熟現象,建議家長可諮詢小兒內分泌科,檢查黃體成長激素(LH)及動情激素(女性荷爾蒙)數值,是否有異常升高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