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活在暗夜裡 只為尋找那一點光

〔摘要5.16.2011蘋果〕

Q︰為什麼今年在螢火蟲的棲息區域,都看不到螢火蟲?

A︰目前我們在中南部做的調查,螢火蟲並沒有減少,只是全球氣候發生問題,20年來,今年第一次螢火蟲晚好幾個月才出現,尤其是北部。所以,螢火蟲並沒有死掉,而是氣溫一直沒有回暖,牠們出不來

螢火蟲不大會遷移,族群被滅掉就沒了,所以大家會以螢火蟲做為環境指標,螢火蟲越多,污染越低。環境要多樣,還是比較健康,中南部螢火蟲一定比北部多,像今年我們幫西拉雅國家公園做調查,又發現4種新的螢火蟲。

自然生態跟人類社會相似,也需要多樣的生物共存,為了研究螢火蟲,我深入大自然,碰到很多珍禽猛獸,像毒蛇、黑熊、山豬, 牠們也有屬於牠們的世界,只是我們不了解牠們。各自不侵犯彼此的領域,就能共存

像台灣7080年代講的全是開發、開墾,近年才有另外一個聲音出來,告訴大家要重視土地倫理和生態保護,但多數人還是面臨現實問題。比如我擔心螢火蟲會減少,跟農民建議,螢火蟲的棲息區域,盡量少噴農藥,但是他們聽不懂,認為不噴,菜會長不好。

既然不能禁止,那就換方法,把螢火蟲發展成生態旅遊,讓地方居民知道,螢火蟲原來可以帶來這麼多商機;加上教育跟宣導,他們就不會去抓、也不會破壞。所以,保留原始大自然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生態當做資源來使用

Q︰生態和市場並行時,如何達到平衡?

A︰觀光客人潮會不會對螢火蟲造成干擾?去年,我們在花東縱谷做一個鯉魚潭的螢火蟲與賞螢人數的關係數據,研究結果是沒有影響,只是有個前提,就是人跟螢火蟲之間要有個緩衝區

蚊子也是一個小生命,不會叮我的蚊子,我就不會去打牠。螢火蟲也一樣,用不到就不要去抓,要學習讓牠們的生命繼續。可是現在人不易滿足,不是「夠」就好,而是「想要」更多,有限資源當然很快就被耗盡。

台灣有人私養螢火蟲銷售,我不鼓勵,像我們開始推廣台灣螢火蟲的多樣性,包括棲息環境、物種和基因,人為私養會破壞這項規則。

Q︰研究螢火蟲,帶給你什麼啟示?

A︰以前我到台東利嘉林道,剛好是張惠妹她們家後面,第一次看到滿山螢火蟲時,非常震撼,才開始嘗試研究螢火蟲。20幾年,尋找夜裡的那一點光,就是我持續下去的動力跟希望。

大自然很奧妙,我看過一種螢火蟲是發持續光,晚上看像鬼火,不懂的人會嚇死,也看過會發亮的黴菌。長期接觸自然生態,現在我也帶著女兒跟著我到野外碰泥土,讓孩子知道這些資源的可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