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 - Symphony No.1 in B-flat major (187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HS23qczK8
【摘要2022-11-02.三.
The Glocal梁凱傑】加拿大,相比起其他的前殖民地,過往對於壓迫剝削原住民的色彩似乎並不特別濃重,然而在近年更多的證據出土之後,這段歷史終於開始受廣泛正視——然而,正如任何地方的「解殖」,都是一個個破除過往社會結構,以及態度上對於原居民歧視的過程,而這些固有且被忽略的架構,每每是悲劇產生的土壤。
從殖民歷史遺留至今的創傷,加上社會仍未徹底去除的結構性歧視,毒品、酗酒問題,長期不成比例地影響原住民人口——以英屬哥倫比亞省為例,原住民的吸毒死亡率比平均高五倍;而根據全國調查,原住民每週酗酒(一週飲酒5次以上)的比例是普通加拿大酗酒者總數比例人口的兩倍,別為16%和7.9%。由以上數據指出,兩項隱憂在原住民人口中皆為重要社會問題。
今年9月4日,加拿大薩省(Saskatchewan
Province)的原住民社區內,爆發廣及13個地點的持刀傷人案。事件造成11人死亡、18人受傷,當局相信部份受害者是被謀殺,其餘均為無差別襲擊受害者。事件是加國多年以來最致命的襲擊事件,雖然目前動機仍然不明,但當地代表薩省第一民族的「主權原住民聯盟」(Federation
of Sovereign Indigenous Nations)酋長亦將矛頭指向了,滋擾當地多年的非法毒品問題。
雖然加國政府在近50年來一直致力補償當地原住民,亦曾公開就過往道歉,但原住民社群至今仍未脫離歷史創傷的後遺症,9月的襲擊事件也反映了當地政策的不完善。在21世紀的現在,加拿大的社福制度堪稱完善,但為何仍未能獲得原住民社群的諒解?加國還可以採取什麼方向來達到轉型正義?
加拿大的印地安原住民部落,分別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因紐特人(Inuit)和梅蒂人(Métis),總數約167萬人,接近5%的人口。在16世紀英法殖民者登陸加拿大後,相比南邊美國土地上的印地安人,當地原住民對外來人比較友善,血腥衝突也更少。
不過在19世紀開始,當局推行強制同化的《印地安人法》,希望將原住民「去印地安化」,以歐洲文化為本融合成新的「加拿大文化」。殖民者把自認為「優越文化」的歐洲傳統強行灌輸給當地原住民,希望完全移除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為了徹底斬草除根,當時的加拿大政府推行了寄宿學校系統,強制把原住民兒童從原生家庭帶走、分割,迫使他們學習殖民者文化,以英文或法文取代當地母語,以此斷絕他們與家庭和文化的傳承;這種種作為,如今被社運人士批評為長年的文化滅絕。
原住民住宿學校體系運作長達169年,約15萬兒童曾經參與——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的原住民兒童,失去自己的民族背景和身份,加上不人道的對待,所引致的創傷後遺症和心理壓力,在超過一個世紀的時光內,重創當地發展,也直接導致原住民社群高比例酗酒、濫用藥物、高自殺率、貧窮等問題。而歷史創傷與原住民社群酗酒問題的直接關係可分為兩層次:
第一層次是過往當地,沒有機制正視原住民的歷史創傷。經過多年的歧視性法律,原住民及白人群體接近各自獨立、兩不相干,所謂加拿大人的身份認同亦只限於後者。
在政治及社福層面,原住民則遭受刻意排斥、受盡歧視與壓迫。在這種情況下,酗酒濫藥已經成為逃離心理陰影的方法,但加上原民族群在政治上同樣受到冷落,這些問題才因此長久以來沒有改善。
而第二層次,主要是社會性壓迫的後遺症。基於資源不足、社群教育水準落後,原住民的工作機會已經不多,又加上社會福利支持又不完善,讓失業人口沒法得到正當協助,使當地生活水準難以提升,貧窮因而成為原民社群的主要問題。就在整個社區陷入一連串惡性循環之下,酗酒濫藥又再一次成為舒緩心理壓力的出口。
根據一份NIH期刊論文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調查,當地原住民人口僅占2.6%,但在毒品致死的數字當中,原住民比例卻達10%。
另外,當地原住民女性發生非致命性過量服毒的比例,甚至比其他族裔女性高出八倍。
同時,原住民社群的酗酒問題亦同樣嚴重,根據加拿大衛生部門的全國調查,73%的第一民族受訪者認為,酗酒是當地部落的嚴重問題,當局亦發現原住民每週酗酒(一週飲酒5次以上)的比例是加拿大酗酒者總數比例的兩倍,別為16%和7.9%。
雖然加拿大政府在今年五月開始邁向毒品非刑事化,並準備在英屬哥倫比亞推行為期三年的試驗,但對原住民社區來說,毒品除罪遠不能根治酗酒濫藥問題。真正令問題猖獗的根源,是還存在於社會上的制度性種族主義(institutional racism);若要達到真正的社會性平等,正視及平反對原住民的偏見才是最有用的政策。
加拿大政府自60年代起,已經將國策專注在社福層面上,由一開始的退休金及失業保障,到今天的全面公共醫療系統,近半世紀的政策令加國成為福利大國。在已經極為完善的社福政策下,對於原住民的待遇上還可以有什麼改動空間呢?
渥太華政府對此仍保持積極態度,並已經著手實踐改變與原住民關係的政策,例如在2021年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當局承諾在未來五年推出新一輪針對原住民社區,總額超過180億加幣的投資方案,從醫療及安全入手,希望減少原住民和其他族裔加拿大人之間的生活條件差距,更就過往的殖民歷史作補償。
同時,政府亦會重點特別打擊針對原住民婦女的暴力行為,以及聯同各地方政府加強社區基礎建設措施。
除此以外,亦會有一批緊急資金用於改善疫情後的生活影響,也會專注改善當地心理健康。
除了福利政策,渥太華當局也代表歷屆政府向原住民道歉。由政府率領,於2008年創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一直協助寄宿學校系統的受害者尋求事情真相,也希望從過往記錄中尋找失蹤人士和離散家庭。
同時在2021年發現過百具兒童骸骨後,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亦親自道歉,承諾當局會作出補償和正視該段歷史。但9月的致命襲擊,及其後原住民的一眾批評,似乎反映了社福政策和道歉還未得到民心。
加拿大政府若真的希望得到原住民的諒解,其實所需要做的並不是太難。原住民的訴求並不複雜,卻需要時間達成——原住民社區一直渴望的只是人與人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一種尊重,還給他們那份由殖民者奪走的尊嚴。
而這份簡單的尊重,卻是政府無法做到的事情。以土地權益問題為例,加國政府一直忽視原住民對無價文化的執著。不少原住民從祖先繼承下來的土地,特別是位於北部的地區,為其族群部落文化與歷史的起源地。不過,基於加拿大本身蘊藏大量天然資源,開採這些礦物和能源是支持國家體系的重要經濟活動,而不少天然資源,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礦產也在這些原住民土地下。
當局與能源公司一直尋求不同政策嘗試對原住民領域進行開採,雖然原住民社區極力反對,但政府依然一意孤行。渥太華政府亦一直以經濟利益嘗試合理化資源開採行動,也嘗試解釋開採後賺取資金是用於改善原住民的生活。
但對原住民來說,政府才剛剛為殖民政策向全國致歉,轉頭卻仍像初期登陸的殖民者一樣從他們手中奪取土地——那麼道歉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或許,還給原住民那份土地原主人的尊嚴,加強原住民社區在加拿大的政治參與度,才可能讓原民社群真正原諒過往殖民政府的暴行,又同時認可現在政府堅持的「多元文化」社會。
所以與其繼續道歉和作出金錢或福利補償,更為有用的政策方針,應該專注於加拿大原住民的法律地位,以政治與文化方式給予原住民群體更多獨立空間,藉此鞏固當地身份認同。同樣地,獨立的法律地位或許會容許更多原住民的政治參與,從而由熟悉當地的原民對症下藥,在法律及經濟援助方面才會更能解決當地需求。
另一方面,容許原住民社群的獨立法律地位,也可以解決在土地開發的問題。若當地社群能與政府有對等的法律地位,雙方才可以開展平等的談判,針對保留或開發自治區,進行更有效的對話。或許給予原住民獨立的法律代表性,比起以「泛加拿大身份」解決當地問題更有用。
放眼太平洋的紐西蘭,當地對原住民的政策有更多平等的談論空間。原住民有更多政治參與及代表,在文化特別是體育上,當地更繼續保留原住民文化的色彩,甚至國歌有原住民母語的版本。這種給予獨立法律及文化地位的尊重,正是加拿大需要學習的藍本。加拿大缺少的不是金錢補償,不是社福政策,不是道歉,而是對原住民作出真正承諾,還給他們作為加拿大最先國民的尊嚴。
PS:
1. 原主民參政,必須有一定比例的保障名額。
2.
原住民土地的工業開採,必須給于原住民相當比例的股權。
3.
工業、礦業的獲利,必須提撥大部分的金額給原住民的基金會,用來改善原住民的生活與教育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