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輕生原因分4種「學校專任輔導教師須補足」

流行文化

Flute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K. 314: III. Rondo. Alleg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y7tnLVf7I

【摘要2022-11-20.壹蘋】劉永康/兼任助理教授】近日報載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於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回應青少年自殺率增加可能原因,認為可能與近10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並指出自殺選擇的工具決定致死率;此言一出,導致輿論譁然。

事實上,就社會學理論而言,涂爾幹早就指出自殺可分為四個類型——利己型、利他型、失範型、宿命型

其中失範型主要指的是,社會秩序瓦解時,自殺比率會增加。而自殺的人與社會整合的強弱間有連帶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越薄弱,就越容易自殺;換句話說,處在社會邊緣的人自殺比率可能較高。

而在青少年自殘或自傷行為上,如果以前述四種原因來看,教師應該特別注意退縮型人格的青少年,因為這可能會有利己型自殺的後果;

當社會變遷過快,或類似家庭遭逢巨變的狀況,則要注意可能產生失範型自殺的後果,但通常在自殺前會有徵兆,此時衛福部應該結合教育,不是只做教條式的宣導,而是真的能夠走進青少年的內心,給予強大的支持力量,同時要盡量避免家族式的集體自殺。因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如果家長在經濟上遭逢變故,極有可能怕子女無人照顧而選擇一起走向絕路。

因此,懇請中央能盡快召開跨部會的會議,補足中小學專任輔導教師的缺口,甚至諮商師、心理師可以常駐學校,因為自殺,不是只因為高樓大廈增加而已。希望政府官員多看一點早期社會學等大師的著作,相信能更有效去理解社會現象背後的成因。

PS

1.          氣喘病或長期肺病患者,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偏高。

2.          長期營養不平衡、偏食者,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偏高。

3.          長期失眠者,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偏高。

4.          有病,一定要看醫生,不要拖。絕大多數的憂鬱症或躁鬱症,是生理疾病,內分泌失調或腦病變,而不是心理疾病。

5.          父母與老師要求學生太高,導致學生壓力太大,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偏高。「學校專任輔導教師,須補足」

6.          經常運動、曬太陽、跟朋友一起打球,比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降低。

7.          多才多藝者,興趣多元,生活舒解壓力管道多,比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降低。

8.          學有專精者,比較理性,生活壓力較小,比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症或躁鬱症,自殺比例就會降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