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真心想戒酒卻為何屢戒屢敗?醫師歸納4大症頭與克服方法

 

Abbado & the Orchestra Moza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sd13Mmcg0

【摘要2021.12.29..蘋果 林子堯】近來酒駕社會事件頻傳,短短一週內,高雄酒駕男撞一家釀13傷、陳其邁市長座車被酒駕車擦撞、知名相聲藝人宋少卿五度酒駕被抓,令人擔心走在路上都可能隨時被突來的車撞到。

酒駕是台灣多年來一直高度關注的社會議題,每次發生撞死人社會事件後,政府、民代和輿論都會痛加譴責並呼籲加重懲罰,但為何多年來仍無法遏止酒駕歪風?其實原因跟酒的生理和成癮機轉有關。

【酒駕為何可怕?危險程度如同服安眠藥後開車!】酒精作用在人體的GABA受體上,與安眠鎮定藥物相似,具有抑制大腦皮質的效果,會廣泛影響人的判斷力、運動能力、協調能力和意識清醒程度,因此大量飲酒後開車上路,如同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後開車,相當危險。

【為啥知法犯法?酒精會抑制思考能力,黃湯下肚又重蹈覆轍】許多民眾在飲酒前都說會叫計程車/Uber,但最後為何出言反爾、知法犯法,抱有僥倖心態莽撞上路?

因為酒精會抑制大腦皮質,抑制思考能力,所以就算你自詡意志力堅強,只要三杯黃湯下肚抑制了思考能力,「你已經不是原來平常的你」,就可能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魯莽決定,等酒醒後面對犯的過錯才後悔莫及。

但只要下次又喝酒,又會因為思考功能被抑制而重蹈覆轍。所以社交場合要飲酒,一開始就要斷絕所有酒駕可能,比方說直接搭大眾交通工具來回,或是跟一位確定不會喝酒的親友一起前往。

【為啥屢戒屢敗?常見心有餘而力不足,提高戒酒率仍有方法】很多酒癮者其實因為酒癮犯下許多過錯,都是真心想戒癮,但僅憑個人意志力,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屢戒屢敗」。原因有幾點:

戒斷症狀:有些長期酗酒的民眾,不喝酒會出現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像是手抖、心悸、冒冷汗、煩躁、渾身不舒服覺得螞蟻在爬,甚至出現幻覺。這類民眾只要不喝酒就會很痛苦,只有再喝酒才能舒緩戒斷症狀,但等酒退了之後,戒斷症狀又會再犯,導致他們必須一直飲鴆止渴、無限惡性循環。這類民眾需要到精神科(身心科)治療,服用藥物治療戒斷症狀,才能提高戒酒率。

心理問題:另外許多酒癮者都有「背後的魔鬼」,意思是他們可能其實是因為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等問題,但他們並未正視處理而是「藉酒消愁」來麻痺及逃避自己內心壓力。這類型患者往往是好不容易戒酒一段時間後,又會因為心理壓力而重新酗酒,這類型要同時治療心理問題,才能維持長期戒酒。

修正認知:有些民眾對酒有錯誤的認知,像是「喝酒助眠」、「不喝酒血壓會高」、「喝酒會治療心臟病」、「保力達不是酒」、「喝酒殺菌」等,這類型民眾需要衛教正確的醫療知識。

風險場合:有些民眾自己其實不太喝酒,但只要跟朋友聚餐或是公司應酬,往往會因為人情壓力而飲酒甚至可能被灌醉。這類民眾應盡量避免「飲酒高風險」的社交場合,如擔心拒絕會讓氣氛難堪,可以婉轉告知醫師已建議戒酒。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多點了解,進而減少社會酒駕事件及社會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