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id Game: Pink Soldiers |
EPIC REMIX (오징어 게임 O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GkeN9Jdrg
【摘要2021.10.6.三.聯合報/
張斐喬】我是一位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的雙極性情感障礙(俗稱躁鬱症)患者。對於近幾年發生的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患者的攻擊事件,感到痛心與憂心。我認為讓有攻擊傾向的病人「社區化」,是非常天真的想法。要社區民眾接納就已經很困難了,各種歧視、排斥,病友如何放心在這樣的環境生存呢?
況且要長期接受治療,必須是出自病友願意;要讓他先了解治療的好處,真實且長期體驗病情控制住的良好感受,才能激勵他們願意長期治療的自主動力。
過去台灣曾有龍發堂,這並不是沒有正向意義的機構,要說精神復健去機構化、積極讓病人回到社區,對於一些腦部器質性病變、無法康復的病友來說,根本天方夜譚,只會加深民眾對精神病友的不解與恐懼。康復之家要花錢才能入住,一個月六千至一萬八,有些底層病友連看病費都出不起,怎麼可能有錢去住康復之家?
我曾經看過一份研究,是講如何讓吸毒者成功戒毒,關鍵在於要給予足夠的人際支持。查了一些關於吸毒體驗者的資訊,他們描述的感受,真的很像我們患病時的感受。思覺失調症跟躁鬱症會有症狀上的差異,但嚴重者出現的幻覺、妄想,跟吸毒、戒斷的狀況很像。我相信病友也很需要被支持,但這不是一般外界能給予的。
台灣需要一個能讓認知功能退化、具攻擊傾向且無經濟支援、無法妥善治療、癒後不佳,或腦部病變無法治癒者,可以永久居住的地方。這並不是消極的做法,而是對病友及大眾有好處的積極作為。需要完全與外界隔離的精神病友,比率應該不多,所以這樣的地方規模也不用很龐大,只要設置在人口非密集處即可。
有控制下來的病友,即便一生都住在這裡,對他們而言,或許都比「流放」到社區裡,或是回到一個沒有支持的家庭裡好。在這個地方,病友不需要對外界索求支持,也不需要奢求外界了解,他們可以互相支持。以我住院的經歷和辦病友線上互助社團的經驗,比起跟一般民眾相處,跟病友比較有相知相惜、同袍戰友的感覺。
這樣的地方也需要庇護工廠,讓他們按能力來分配工作,有收入,可以活得像個人。他們不是惡魔,很多病友心地比一般人還要天真單純,只是活在充滿噩夢、妄想纏身的日子裡。至於如何判定怎樣的精神病友可以入住,就是專家的事了。再怎樣都比關進司法精神病院六十天就放出來好。
沒有人喜歡用自己極為痛苦、悲慘、無法受控的一生,去換一個免死金牌。人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得到這種病,可能發生在你,或你親愛的家人身上。我相信天地間存在慈悲心,會有促成這塊地方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