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教養孩子要像放風箏

【摘要1.19.2011聯合報洪蘭】台灣的學生很不快樂,曾有位高中的輔導老師把塞利格曼(M.Seligman)的憂鬱量表給全校學生做,結果發現有70%的學生在憂鬱症邊緣。

憂鬱症比起其他的精神疾病,算是較有希望治療的。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William James說:「人可以因為心態的轉變而使生命轉變,改變心態就改變了生命」。很多人因為聽了某場演講、看了某本書而豁然開朗,從此人生不一樣。

心態的轉變並不難,但需要智慧、引導與啟發。英國的格林爵士說:「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而是培養人格和情操,教導正確的價值觀和讓學生交到好朋友」。基本的核心價值:忠誠、正直、公平、正義是恆久不變的做人道理。

《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遜(R. L. Stevenson)說:「朋友是你給你自己最好的禮物」,人只要有一個知心的朋友就不會去自殺。人生路很長,沒有朋友相伴,這人生是寂寞的。

很多父母反對孩子參加社團,認為浪費時間,其實社團是交到志趣相投朋友最好的地方,在校園中若有朋友相互支持,較不易被霸凌。

憂鬱症的特徵之一是沮喪對困境無能為力時,自信心會崩潰。「有夢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誠實檢視自己的能力,當目標定得太高時,美夢變成噩夢,會賠上自己性命。

很多父母以「恨鐵不成鋼」來為自己打罵孩子,那是錯的。他如果是塊鐵,硬要他成鋼,不是逼死孩子嗎?我曾有同學拿他父母照片給我們看,問我們親子像不像,因為他懷疑他不是父母親生的,他說沒有人會打親生兒打得這麼凶

打罵是短期見效,長期來說是反作用,你不尊重他,他怎麼會尊重自己呢

「我是為你好」大概是年輕人最不愛聽的話了,有時讓孩子去碰壁吃苦是必要的。瑞典的孩子在零下三十度之內都在外面玩,瑞典人說:「只有不合適的衣服,沒有不合適的天氣」。

成就感不是禮物,沒有人可以給,孩子必須從克服挫折中去贏到它。球類運動是訓練孩子忍受挫折很好的方法。打球有贏有輸,勝敗是兵家常事,孩子習慣了今天輸,明天又贏之後,他對輸贏成敗不會看得那麼重,反正永遠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機會翻盤。

小學時的體育課很重要,這種「可以失敗、不可以被打敗」的人生觀要從小要建立,因為它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是內隱的學習,跟隨著孩子一生。

教養孩子要像放風箏,線要放得長,風來時才飛得起來,線太短,風箏只能跟在你身邊,但是手一定要捏得緊,因為一鬆手,飛去的風箏永遠找不回來。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步登天,美夢要成真,除了有能力,還要有毅力,要能挺得住挫折。百分之七十的學生不快樂是個警訊,不能再有孩子跳樓了。(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李鈞震:

1.      身心不健全的小孩,絕大多數是因為老師、家長身心不健康。這是最基本的教育學原理。

2.      任何人類都是透過「典範」來學習成長,嬰幼兒透過家長或保母學習認知新世界;小學生透過學校老師……。但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有沒有真正的典範

3.      任何人看了孔子的《論語》都會喜歡,問題是要執行很困難,長時間對執行《論語》很沮喪,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轉為厭惡,或是陽奉陰違,或當成笑話一場;也因此會養成不守信用、信口開河的習慣。

4.      形成沮喪,最主要的原因是周遭的人都不是執行《論語》的典範,自己如果單獨執行會很孤獨,最後就非常容易沮喪。「以身作則,五育均衡並重」是教育學的基本原則,不是「放風箏理論」。

5.      教《論語》的老師,如果做不到《論語》,會有多少學生會信任《論語》的內容?如果學生認為《論語》的內容是對的,但是父母或老師卻背叛其內容,心中作何感想

6.      學生上體育課,學生應該不該質疑,為什麼數學老師、音樂老師…平常都不運動?學生應不應該質疑,為什麼國文老師看不懂理化?而且沒有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為什麼只要求學生什麼都學,老師卻無法自我要求

7.      學生看不到「典範」,才是心理產生障礙的主因,不是朋友。身心不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有能力當別人的知己。

8.      如果家長與老師每天都努力,在跟自己最大的弱點奮鬥,為「五育均衡並重」在奮鬥,學習雖然龜速,但是有烏龜賽跑的精神,學生一定天天充滿鬥志。

9.      中央大學的教授如果鼓勵學生當史懷哲,但是自己絕對不當,也不逼自己的先生去非洲行醫,更不會要求自己的小孩去非洲行醫。這種教授值得信任嗎?只會更令人沮喪。

10.  政府無法要求家長當典範,但是可以要求老師。如果小學的老師、校長,一直到大學教授,每一個教職員都必須通過「五育均衡並重」的檢定考試,而且年年檢定,所有的老師被逼著一定要發揮烏龜賽跑的精神,就不會有學生會得憂鬱症。

11.  「心態的轉變,而使生命轉變」,如果生活習慣不改,五育不均衡,絕對不可能產生新的心態

12.  「很多人因為聽了某場演講、看了某本書而豁然開朗,從此人生不一樣」。這句話是絕對的錯誤,一場演講2千人,其中最多只會有一、二個人會改變一點點,其他人大都感動2小時,之後就會忘光光。教育,是長期累積信用而成的

13.  培養人格和情操是教育的重點,但是生活周遭一定必須要有「典範」協助;而人類只有透過挑戰克服自己的弱點,忍耐不發揮自己的優點,人格與修養才會成長進步,這是鐵律。

14.  人生路非常平順的人,絕對不會有太高尚的人品,這是鐵律。忠誠、正直、公平、正義是恆久不變的做人道理,能實踐,一定是因為一個人不斷挑戰克服自己能力的最大弱點,才能培養出來。

15.  在獨裁者蔣經國統治時期,沒有支持民主運動,沒有要求政府實行憲法、尊重人權、開放新聞自由的大學教授,幾乎都沒有社會正義感,都沒有人品。沒有盡全力營救柏楊、柯旗化的大學教授,人品都非常糟糕。

16.  父母、老師如果沒有養成「五育並重、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任何教育技巧都容易失敗,可以教出不跳樓的大學畢業生,但很難教出品格高尚、有正義感的人。

17.  每個學生都各有才華,但是老師沒有謙卑的跟學生學習,這就違反了《論語》的內容。只要老師發覺學生會的,而老師不會,就謙卑的「不恥下問」,學生一定不會沮喪。

18.  老師如果自己不會打籃球,不恥下問去向學生學習,學生一定不會沮喪;學生如果會吹奏樂器,老師不會,所以不恥下問去向學生學習,學生一定不會沮喪;音樂老師如果不懂物理學,去向會的學生學習,學生一定不會沮喪……。

19.  學生如果學會對家長、老師「放風箏」,學生也不容易得憂鬱症。

20.  台灣最大的教育問題是:絕大多數的大學教授沒有「守信用、五育並重、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

21.  台灣的跆拳道選手被判出局,曾志朗有沒有對那一群裁判「放風箏」?完全沒有,他當場咆哮,指責台灣的裁判鄭大為;過了一段時間社會大眾才完全搞清楚,鄭大為是無辜的,曾志朗情緒失控,他完全不懂得「放風箏」的技巧,只有匹夫之勇。

22.  曾志朗有沒有到非洲行醫?依據網路上的資料,曾志朗絕對不可能是史懷哲,所以洪蘭對曾志朗的「家教」不好,沒有「放風箏」,沒有讓曾志朗產生到非洲行醫的正義感與勇氣

23.  台灣絕大多數的社會大眾都認為,公務人員領95%替代率退休俸和十八趴優惠利率,是不正義、不公平的,但是曾志朗與洪蘭沒有出來連署,要求政府改革,顯然非常沒有社會正義感

24.  在公務人員領95%替代率退休俸和十八趴優惠利率這件事情上,中央大學全體師生都沒有出來表明立場,社會正義感如何?

25.  社會上有許多名人、政客、名嘴,喜歡出風頭、爭權奪利,但是沒有真才實學,又喜歡說謊、不守信用、政見跳票,造成中低收入戶的人口不斷攀升,年輕夫婦不敢生孩子,貧富差距拉大,這就是社會上許多人得憂鬱症的主因。

26.  中央大學有哪一個教授以「守信用」聞名於世?一個人只要能「守信用」,品德一定比馬英九好。中央大學有哪一個教授品德比陳樹菊高?

參考資料:

蕭萬長夫婦 貴氣逼人

離譜高官 朱雲鵬蹺班泡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