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Kerstmatinee
1984 - Mahler 2 - KCO / Hait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Bx_Q-xw2M
【摘要2022.3.31.四.中時
朱雲鵬】美國環保運動在1970年代風起雲湧,各州都要求更嚴格的空氣和廢水汙染排放標準,其中想要作為模範生的明尼蘇達州,更是積極推動。該州有一個全球知名的大廠也是排放大戶,叫作3M,原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及製造公司」,感受到趨勢的變化,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設法減少汙染的排放。
後來該公司發現,在大多數的計畫中,減少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不是加裝末端處理,而是優化製程、節省用料,結果不但汙染減少,生產成本甚至比之前還更低,所以利潤增加。
有一位歐洲學者羅斯頓(Michael
Royston),把類似3M公司的案例,匯集起來,寫了一本書叫做《防汙划算》(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簡稱PPP),暢銷全球,從此3M的成功經驗變成世界著名案例。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又出現一個相當確定的趨勢,就是減碳,而且大多數國家都以2050年為淨零排放的目標。我們假設這個全球共識不會改變,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達成」,其中包含了三個關鍵問題:一共需要付出多少成本?由誰支付?最終由誰負擔?
這三個問題,都牽涉到類似PPP觀念的可行性。相對於PPP,應該有一個新觀念,就是「減碳划算」(Carbon
Reduction Pays,簡稱CRP)。愈能做到這點,減碳的成本就會愈低,減碳的可行性就愈大,最終的負擔也愈可承受。
在實務上,「減碳划算」的難度應該比「防汙划算」要高,但並非不可能;我們已經在台灣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其中一個訣竅是「循環經濟」。例如某大水泥廠用地方政府委託處理的廢棄漂流木當作燃料──因為是再生燃料,可列為減碳,但依法同時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處理費收入。
又例如某石化大廠,把下游工廠原來排放到大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改為配合輕油、氧氣和水蒸氣,去合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從而生成正丁醇這個重要的石化原料。經過這樣的循環利用,碳的排放減少了,輕油的使用量也減少了,成本因而降低。
如果要看到更多的廠商,產生更多類似的創新,需要誘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格誘因。就廠商內部而言,即使還沒有課碳費,廠商可以在內部的管控上,把模擬碳費的一部或全部設算到成本之上,進入各利潤中心的績效指標。如此一來,各利潤中心就會自己想辦法找「出路」,各式各樣的減碳計畫就會冒出頭來。
在這時候,「減碳划算」可以有兩個定義:比較嚴格的定義,是即使沒有排碳成本(碳費),減碳措施也造成成本降低、利潤增加;另外一個比較寬鬆的定義是廠商每減少一單位排碳的成本,低於該單位的(實際或設算)碳費。
不管那個定義,都應當是「減碳划算」。基於歐洲即將課徵邊境碳費差價,各國都有動機課徵自己的碳費。如果一個廠商能做到減碳的成本低於所節省的碳費,也是一種進步。
無論是虛擬或實際的碳費,所會產生的價格效應都不容忽視。我們應當還記得許多年前台灣曾發生過的一個場景:喝完飲料的人把寶特瓶隨意丟棄,導致都市和鄉下,大街和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廢棄的寶特瓶。經由地方政府、環保團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後來想出一個方法,就是讓廢寶特瓶可以得到回收費。
此法一出,回收業者就有動機,努力地到處去找寶特瓶,撿回來壓扁,然後送到指定的回收場領取報酬。所以這個政策出來以後,奇蹟出現,滿地的寶特瓶不見了,好像他們自己長了腳,自己走到回收業者,再走到回收場。
當然,即使有價格誘因,「減碳划算」不一定能全面成功。在很多領域和應用,減碳最後還是會造成成本的提升。這時候,問題來了,就是由誰來負擔最後的成本?
如果廠商將全部的成本轉嫁,消費者和其他的最終購買者就負擔了全部的成本,如果不轉嫁,股東又會有意見,這裡面當然會有抗拒和折衝。對任何一個社會而言,都將是燙手問題,也可能因此導致淨零計畫的失敗或延宕。
日前政府已經宣布未來的淨零路徑,看來這條路非走下去不可。但這個宣布只是走出第一步而已;這條路要走得順、走得長,我們必須看到減碳成本的分析、價格誘因的機制,和減碳划算技術具體鼓勵方案的出爐。(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2050年淨零路徑再生能源占7成【摘要2022.3.31.四.聯合報】國發會昨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關鍵的能源結構部分,再生能源占比將從2025年的兩成,大幅拉高至六到七成,並納入約一成的氫能電力、1%的抽蓄水力,並保留20-27%的火力發電,搭配碳捕捉封存(CCUS),達成電力供應的去碳化。三大工商團體昨天同表擔憂,認為政府是在講「做不到的天方夜譚」。
政府評估未來每年用電需求以2%加減0.5%的幅度成長,但未揭露節電目標。主委龔明鑫說,隨再生能源擴大建置,未來沒缺電問題,政府也會保留一定比率的綠電給中小企業購買。淨零路徑排除核能選項,因為核能的安全性和核廢料還沒有最終解決方案,核電廠址爭議很大,因此未參酌國際能源總署(IEA)保留一定比率核電的規畫建議。
龔明鑫指出,IEA規畫2050能源配比,再生能源都占大部分,建議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占七成,台灣地小無法拉這麼高,也面臨電力穩定問題,必須2030年前趕快布建儲能系統、智慧電網和強化電網韌性。
在運具電動化方面,淨零路徑也規畫2040年新售的汽機車要100%電動化,但龔明鑫表示,未來不會採禁售或禁買燃油車強制手段,而是透過補助提高民眾買電動車誘因,鼓勵車商加速發展。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淨零排放」除路徑外,後續執行面才是重點;民進黨政府應盡速研擬出推動「淨零排放」可行方案,不要只空喊口號。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質疑,政府2030中期減碳目標為何?高耗能產業如何轉型?是否有用水、用電總量管制?國發會應召開「氣候公民大會」,強化社會溝通,不能草草了事。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質疑路徑的電力供給風險,如果將來再生能源占比高達六成,基載電力要靠什麼?太陽光電與風力絕對不是穩定電源,是否隨時要面對限電?如果發電不穩,對企業發展才是致命關鍵。因此整個路徑方案令人擔心的是電力供應不穩,這對廠商是看不到成本與風險。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對龔明鑫把訂特別條例推給下一任政府很不以為然,最關鍵的治理架構,既無專法可管,也沒有獨立的執行機關,教人難以相信真能照表操課,如期如質達標。
國發會龔明鑫表示,為使2030年以前成熟技術布建最大化,並同步投入未來技術研發,目前規劃至2030年前投入預算近新台幣9,000億元,以再生能源及氫能、電網及儲能為重點工作,預算金額分別都超過2,000億元。目標設定要一步一步來,今年底也會公布2030年的減碳目標。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根據「2050年淨零排放規劃」,估計電力需求增幅將比2019年增加逾五成,這部份將以「去碳電力」達成,包括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到60%至70%,氫氣上看9%至12%。三年後不再設置新燃煤電廠。
至於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60%至70%,再生能源主力的太陽光電在2025年裝置容量累計20GW的基礎上,2050年要達40GW至80GW;離岸風電2025年累計5.6GW,2050年達40GW至55GW,2050燃煤發電轉為備用機組。
不過,外界質疑,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到七成,但是其中沒有細部達標期程,且規劃時程在2030年以前進度緩慢,2050年如何快速達到零排放?
對此,龔明鑫表示,我國將優先布建成熟光電、風電,同時研發新技術如氫能混燒等,並與日本、澳洲展開國際合作,預期2040年商業化,並預計2030年以後會在新技術普遍運用後,使得再生能源發展達到比較顯著效果。
針對非電力(產業住商、運輸及非燃料燃燒)的去碳化,除加速電氣化進程外,亦將投入創新潔淨能源的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取代化石燃料,並搭配碳捕存再利用技術;難以削減排放約22.5Mt(百萬公噸)則將積極規劃山林溼地保育,擴增自然碳匯,要以碳匯抵減,藉以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
國發會並提出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12項關鍵戰略。
【摘要2022.3.31.四.聯合報】遠傳(4904)總經理井琪昨(30)日表示,遠傳投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結合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對內落實節能及減碳能源,對外結盟,透過與供應商客戶共襄永續,並訂下2045年到2048年要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井琪表示,聯合國報告將ESG作為企業經濟的指標,尤其關注全球碳排以及暖化問題,各國政府包含台灣也公布了2050淨零碳排路徑,讓企業有所遵循方向,更要呼籲「守護地球,人人有責」,節能減碳更是刻不容緩。
井琪指出,遠傳關注偏鄉通訊、數位落差,並透過遠端醫療,讓醫療無距離。遠傳也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2030年直接碳排與電力使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6年降低20.3%,2030年供應鏈與內部營運間接產生總排放量要降低17.2%。
她指出,遠傳內部統計,一年用電量約6億多度電,其中基地台占71%,機房占12%,數據中心占14%,98%碳排是來自使用電力,因此要透過科技來降電、減碳。
井琪表示,5G網路建設以永續網路的建置與維運為目標,透過選站建站、善用節能軟體,智能基礎設備,以最有效率的網路基地台建置,成就世界第一的網路速度及品質,攜手亞太電信首創台灣共頻共網,省下一條5G網路,更以混頻跟休眠減少基地台用電。
遠傳轉型重點是內外兼修「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對外結盟供應商與客戶,共襄盛舉參與永續,推廣智慧ICT創新應用,打造低碳智慧城市,已投入智慧建築跟機房的節能減碳、智能環控、永續節能、智能安防、敏捷辦公。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用電量同步提升,井琪認為,以科技將副作用降到最低,例如遠傳機房以AI大數據來調節節能減碳,門市及辦公室透過物聯網技術提升用電資料管理效率,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每年可省下門市總用電量10%。
遠傳更推動能源管理系統、智慧充電、號誌不斷電、智慧建築、班班有冷氣低碳校園、智慧路燈、下水道智慧監測系統,導入多個政府與專案。
井琪表示,遠傳訂下淨零目標,2023年子公司旭天能源持續擴大自建太陽能及外購轉供綠電補助,2030年全省IDC辦公室與門市100%使用再生能源,2045年到2048年的目標要100%使用再生能源。遠傳淨零政策將以節能優先,風力光電互補,儲能為輔,結盟生態鏈創新減碳。
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氣候變遷、疫情都讓我們加速看清這是一個「全球一命」的時代,沒有人是局外人,不僅聯合國將ESG列入評估企業的重要指標,愛護地球也可以從自己做起,以個人環保來說,升級5G也是一個方法。
井琪表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說過,要記得和氣候有關的兩個數字:「510」、「0」。510代表的是510噸的溫室氣體,然後要讓它歸零,否則將無法避免地球要承受的災難。
除了企業積極節能減碳以科技落實ESG,井琪也呼籲,節能減碳,勢在必行,也刻不容緩。井琪引用調查報告指出,一公升汽油產生2.37公斤碳排,一度電則是0.502公斤的碳排,而一支iPhone生產過程中會產生80公斤的碳排。
全球網路傳輸量持續快速的倍數成長,用電量也是,但隨著科技進步,用電更有效率,進而節能減碳。井琪引用愛立信的行動報告指出,2011年到2021年全球行動傳輸量成長287倍,遠傳統計,疫情期間的每個用戶每月傳輸量高達34GB,2021年4G吃到飽用戶每月用量達51GB,5G用戶傳輸量高達60GB。
井琪表示,遠傳有超過20%的用戶已經升級5G,當5G訊數量占整體網路比重成長到五到六成時,用電量為4G的1.63倍,但隨著科技發展,5G基地台容量傳輸量大增,因此能源效率是4G的四至七倍,因此對消費者來說,一樣的傳輸量,但使用5G網路用電及碳排是4G的四分之一,因此以個人環保來說,升級5G也是一個方法。
井琪表示,個人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落實節能減碳,消費者透過更重視ESG、保護地球的概念來改變消費行為,進而改變整體經濟體,也會改變世界,不要小看每一個人的力量,因為我們就是最大的消費者。
【摘要2022.3.31.四.聯合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昨(30)日表示,未來企業永續經營,必定要以ESG為核心,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也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完全沒有逃避的空間。他強調,企業能重視此議題,將有更多本錢面對全球永續轉型浪潮。
經濟日報昨日舉辦「2022創新論壇」,以「5G科技力,催動ESG永續力」為題,邀請各界先進探討5G創新應用趨勢,藉由新科技帶動企業強化ESG能量,創造永續力。
沈榮津致詞時表示,2050淨零碳排是產業界在意的議題,現在更喊出「No
ESG, No Money」,企業不重視ESG的話,就不會有訂單。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衝擊,也興起數位轉型、永續發展風潮,當疫情陰霾逐漸消散,面對未來的氣候變遷風險,既有模式或做法可能都將不適用,須以前瞻思維,做更大幅度改變與創新。
展望未來,沈榮津表示,未來企業永續經營必定要以ESG為核心,且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也是全球供應鏈關鍵,毫無逃避空間,而企業ESG要做得好,還須扣合「淨零排放」、「數位轉型」、「綠色創新」三大方向,才能接軌國際潮流。
沈榮津說明,經濟部已擬定「先低碳、後零碳」政策方向,藉由「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三大面向、11項措施來全面推動。沈榮津坦言,要達成淨零並不容易,須有產業鼎力相助,政府也與產業各大公協會組成工作小組,進行溝通與合作,為提升我國低碳競爭力的共同目標一起努力。
對於中小企業,沈榮津說明,政府透過供應鏈「以大帶小」的方式,經濟部近期也密集辦理碳盤查與碳足跡講習會,且在開發碳盤查計算工具,供產業應用,要培養產業建立碳管理與減碳的能力,以整備因應國際碳關稅趨勢,及品牌商減碳要求。
沈榮津提到,政府將成立數位發展部,為產業營造優良的數位科技發展環境,未來數位科技的導入,也讓產業在數位製程與管理上能更加精進,儘管有政府努力推動政策來打下基礎,但企業本身綠色創新力更至關重要。
沈榮津強調,可預見未來數位科技與淨零排放,將驅動產業競爭力升級,綠色創新技術商品與服務也將蓬勃發展,企業能重視此,將有更多本錢面對全球永續轉型浪潮,重要的是留下更美好的世界給後代,這也是實踐ESG的最終目標。
【摘要2022.3.31.四.聯合報】台積電(2330)營運組織副總經理廖永豪昨(30)日表示,台積電每使用1度電生產,可為全球節省4度電,台積電本身全方位節能減碳外,更攜手上下游產業鏈達到2050年淨零排碳目標。
廖永豪演講中分享護國神山減碳策略行動,從企業營運出發,透過具體規劃,如何有系統進行低碳轉型,希望積極運用企業影響力,帶領台灣供應鏈一起邁向淨零終極目標。半導體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基礎,高效能、低功耗的積體電路被大量應用終端產品上,可帶來更便捷、更低碳的生活。
根據統計顯示,台積電溫室氣體排放分布,以能源使用間接排放占62%為最高,其次為原料使用占24%,最後是製程排放占14%。台積電由董事長劉德音親自帶領,在公司內部組成ESG指導委員會,短期希望2025年達到排放零增量,中期是2030年希望回到2020年排放量,最終希望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廖永豪也揭示2030年台積電再生水使用比率達60%,南科再生水廠今年啟用;明年第一座零廢製造中心將在台中廠區營運,未來擴展到其他廠區,盼最終能將製程產出廢棄物,能轉換提升到電子級產品的程度再回到廠內使用。
台積電淨零排放策略方面範疇一是製程直接排放方面,期望安裝削減設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尋找溫室氣體的替代物。
範疇二是從能源效率與零碳能源等領域著手,前者提升能源效率,包括設置高能效機台附屬設備,空調、節水、待機節能,同時使用新世代機能機台;後者為使用再生能源,例如使用碳中和天然氣。
範疇三是價值鏈間接排放,鎖定原物料、運輸與廢棄物。原物料方面,節電、使用低碳能源、使用低碳足跡原物料以及零廢中心等;使用低碳載具如電動車、空運轉海運等運輸;使用低碳處理及廢棄物燃料化。
廖永豪分享台積電單位產品直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成果,從2002年到2020年已降幅達97%,有相當顯著的改善。
此外,台積電五大節能團隊落實綠色創新,總共有八大類460項電力節能措施,2020年新增節電量5億度,相當於減少25萬公噸二氧化碳;2018年到2020年執行超過272項的節能行動方案,應用於68種先進製程機台,平均節能14%,預計到2030年達到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