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x Mendelssohn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1st
mov
【摘要2015.4.23. 顏擇雅 蘋果】在台灣,對中國有疑慮的意見,往往會被抨擊是逢中必反,是懼中。但對台灣來說,懼中是壞事嗎?根據《西方憑什麼》一書,恐懼可以是好事。所有變化都是人類出於懶惰、貪婪、恐懼,找到省事、利多、安全的做事方法。「懶、貪、懼」三者組合,經常帶來進步,甚至大躍進。
文藝復興即一例。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北義城邦之所以有辦法發動文藝復興,正是出於恐懼。它們都是新獨立的小共和國,隨時會被強國併吞,必須戰戰兢兢,才能維持自主。是恐懼帶來專注,專注於求變,它們才會向古典取經,啟動偉大的文藝復興。
採獵時代,覓食必須跋山涉水,但就是有懶人靈機一動,將可食種子帶回家栽種,將溫馴動物抓回家養,農業於焉誕生。在15世紀,歐洲通往東方的商貿路線受阻於伊斯蘭世界,多虧哥倫布受中國財富所誘,才會西航發現新大陸。
9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趨緩,正好中國開放。低垂的水果最好摘,當時中國不只人力成本低廉,又有文革造成的人才斷層,台灣人去對岸賺錢太容易了。是懶與貪,造成資金人才大舉西進,台灣才錯失產業升級的機會。
倘使,台灣在這段期間也知道恐懼,對中國磁吸效應的恐懼,許多資金人才就會投入研發、訓練、市場開發,薪資停滯的問題可能如今有解。在台灣經濟黃金時代,整個社會曾處於驚弓之鳥狀態。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3年石油危機,1978年果然美國就對台毀諾斷交。當年,「流落為海上難民」是可以想像的未來。但那幾年,台灣打造高速公路,成功發展石化、鋼鐵業,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9%。這正是恐懼有助專注,專注帶來成長的實例。
台灣若不知中國可懼,就會陷入懶與貪,就只能等著經濟被掏空。只有懼,能平衡懶與貪。對此時台灣來說,懼中是再好不過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