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28
【摘要3.4.2014張瑞昌 中時】上映僅3天已破5000萬票房的棒球電影《KANO》,正挾著沛然莫之能禦的磅礡氣勢席捲全台,這個周末還將前進關西,成為大阪電影節的開幕片,與旅日棒球名將王貞治同台,1931年震撼甲子園的「天下嘉農」傳奇,再度襲向東瀛。
拜好友包場之賜,二二七正式上映之前,我已先在西門町看過《KANO》。當天的放映是以免費招待汐止地區的三級棒球隊為主,戲院裡無論球員或家長,人人看得情緒澎湃、熱淚盈眶。也在同一天,《KANO》故事所在的嘉義市,影片首映造勢,特地在知名的噴水池前舉辦萬人遊行封街。
數日後接棒的高雄立德棒球場首映會,當晚盛況空前,散場後的簽名會直到翌日凌晨3點才收工。台中市東區的一家戲院,晚間電影結束跑片尾時,觀眾席上爆出熱烈掌聲長達數分鐘,一名網友將親眼目睹的激動心情PO上臉書,引發迴響。
顯示「KANO熱」將延燒全台、無人能擋,事實上,編導以最能凝聚國人認同、超越政治藩籬的棒球作為語言,重新擦拭一段塵封的歷史榮光,探索台灣百年棒球史上一頁波瀾壯闊運動篇章。
電影《KANO》敘說的是1931年「嘉義農林棒球隊」追尋甲子園夢想的動人故事,這一年適逢嘉南大圳完工啟用,一支由漢族、原住民和日本人共同組成的雜牌軍(電影中稱為「雞尾酒隊」),先是打破「冠軍旗過不了濁水溪」的魔咒,以四戰全勝之姿拿下全島中等學校棒球大賽優勝,取得甲子園的入場券。繼之,與來自全日本21個地區的冠軍隊伍同場較勁,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最後決賽。
《KANO》描繪的是一群魯蛇(loser)永不放棄的運動典範,憑藉著單純而執著的信念與精神在逐夢之路上勇往前進。他們像運動漫畫中的青春男兒,在鐵血教頭近藤兵太郎的領軍下,聯手打造勇闖甲子園的棒球奇蹟。
一個從四國的棒球名門松山商落腳嘉義的前早稻田大學棒球名將,一支從不知道贏球是什麼滋味的超級爛隊,絕佳的失敗者組合演出振奮人心的逆轉勝,即使最終決戰以O:4兵敗愛知縣中京商,但比美紅襪強投席林血染球衣的奮戰精神,和死命拚鬥的攻守表現,卻贏得滿場高呼「天下嘉農」的美譽。
歷史的回溯與電影的重現,有時會讓我們既對生命喟嘆不已,也對世事多了一些省思。日治時期的台灣棒球運動固然具有殖民色彩,但嘉農奮起打入夏季甲子園的戲劇化過程,卻又帶著一種反殖民支配的潛在意識進行戰鬥。
電影《KANO》中的幾段情節不斷在重複這種隱匿其中的反抗精神,比方說家長會的歧視、日本記者的輕蔑,一句「人種和打球有什麼關係!」成了無比有力的直球回應。
現實人生裡,1995年我在東京後樂園參觀「野球名人堂」,望著被譽為「人間機關車」的吳昌征(本名吳波)肖像,撫今追昔、不勝感慨。2014年電影《KANO》中那個穿著吊嘎來回奔跑的小男孩吳波,怎麼會料到他不但成為嘉農第二代主力,還加盟巨人隊揚威日職,並在1943年改名為「吳昌征」那一年,一舉拿下打擊王、打點王及年度的最有價值球員(MVP)。
至於《KANO》中的王牌投手吳明捷,他被選為1931年該屆甲子園大賽的MVP,隨後循著恩師近藤腳步進入早稻田大學。1936年在東京六大學野球聯盟的秋季聯賽中,以出賽10場、打數36、打擊率3成33,勇奪打擊王;大學生涯締造7支全壘打的聯盟紀錄,一直高懸20年之久,才被就讀立教大學且日後成為棒球先生的長島茂雄改寫。
吳昌征後來轉隊擔任訓練工作,曾在「每日獵戶座隊」(即今羅德隊)指導過荒川博的打擊,有人說荒川博日後教出高徒王貞治的金雞獨立式打擊法,背後應有吳昌征的影子。
旅日經商的吳明捷終身不入日籍,又令人聯想一輩子拿中華民國護照的王貞治。「吳明捷與吳波/長島與王貞治」,誰能想像就在「天下嘉農」登場後的台日棒球竟會有如此神奇的命運交叉呢?
日本《文藝春秋》創辦人、名作家菊池寬,曾見證1931年嘉農在甲子園的拚戰,他在賽後寫道:「我完完全全地成為嘉農的袒護者了,他們那種不同種族卻為相同目標在球場上奮鬥的英姿,著實讓我感動得流淚啊!」相對於小說家的歌詠,再次審視這段棒球史的我們,又何嘗不感動呢!
參考資料:海角啟迪23 荒地上的野玫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