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1.23.蘋果 吳政忠、鄭亦麟】台灣過去數十年的能源結構及政策,主要是以支持工業化發展為考量,所以台灣維持長期低廉的水、電、土地等生產要素。在能源方面,台灣能源進口依存度高達97%,卻仍有亞洲第二便宜的電價;台灣的人均碳排放超過11公噸,將近世界均值的3倍。
未來十年,台灣即將迎來非核家園,同時,響應201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1)我們也必須負起減碳責任,未來如何在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環境永續三者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新政府能源政策重要的思考方針。
台灣的地質條件不適合核電廠的存在,況且核廢料處理引起高度的社會爭議,成本更無法估算,因此未來的非核家園是勢在必行。然而廢核造成的缺電疑慮,其實不如外界誇大的如此嚴重,我們還有新增、更有效率的火力發電機組來支撐,而有限電風險的夏季用電尖峰,只要我們做好尖峰負載管理及增加尖峰供電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未來十年,核電機組逐步除役,這時候我們需全力發展綠能,同時逐步取代部分火力發電供給,未來十年整體的電力供給配比(包含台電及民營),火力發電大致上還是佔比80%,跟現在的結構一樣,並不會因為廢核就造成碳排放大幅增加的問題存在。
未來,隨著綠能的產能增加、儲能的技術進步、交通電氣化的比例提高,我們可以用綠色乾淨的電力去減少交通部門的碳排放,也降低進口石油的依賴。除了能源供給面的穩定,健全的制度和環境也是十分重要,因此,電業自由化將是未來幾年重要議題,除了能增加電業間的競爭效率,也能夠促使傳統的電力機構進步升級。
除了電力之外,產業的升級和提高附加價值同樣是重要方向,未來必須積極推動能源密集產業分年逐步轉型,例如石化業的高值化,須從目前的泛用級材料升級為精緻材料。並且,也須利用政策工具,逐步降低對高耗能產業之補助與優惠,並推動綠色經濟與智慧生活相關產業,以調整產業結構來降低能源消費之增長,達到能源需求與經濟成長脫鉤之目標。
至於發展綠能,不僅是解決國內能源自給率不足3%的困境,更是下一個世代的產業戰略,未來必須連結國際的廠商與技術,並以國內需求扶植產業,再讓台灣的綠能業者可以走向國際市場。
當世界各國皆積極增加對綠色潔淨能源的研發投資、強化能源使用效率、加強再生能源應用、降低對碳排放與核能依賴,能源缺乏的台灣更有必要從人民安全、環境永續與經濟穩定的角度,建構全新視野的能源政策方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