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kStoff
- Bucket drum - 2012
【摘要2016.1.28.蘋果】學才藝在台灣可是熱門及充滿商機的課後活動。有校方提供的,安親班加碼的,也有自行安排的。種類則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兒童學習才藝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孩子快樂,喜歡就好!
才藝是課後的活動,所以應該是提供及彌補孩子課堂內不足的部分去學習及補充。學習才藝可以讓孩子更見多識廣,涉獵更多領域,甚至是培養以後長期的興趣。學英文、心算、作文,嚴格說起來都不是才藝,那是補習。
瑞典的一項發現,可以給家長們在選擇孩子的才藝時當參考。瑞典科學家發現,樂團中負責控制節奏的鼓手,較一般人「聰明」。他們邀請鼓手完成一系列與智能有關的評估後,發現這些負責控制音樂節奏的鼓手,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一般人為好。而且,控制節奏能力越好的鼓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好。科學家們認為,大腦中負責解決問題的部位與負責節奏感的部位是相同的。 還有,規律的節拍似乎對大腦有正向的幫助。
其他的研究還發現,一群人一起打鼓,共鳴的節奏感,會給大腦帶來欣快、愉悅的感覺。科學家推論這是我們自原始人以來流傳下來的基因特質(原始人在擊鼓中,應該是產生不少歡樂的記憶吧。大腦再把歡樂記憶印存下來,代代相傳)。
德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經過節奏規律的聲光或是音樂反覆訓練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及認知能力都有進步的情形,而且效果與服用了利他能(一種增進專注力的藥物)後的效果是一樣的。
科學家相信,人類腦中本來就有一種頻率,是與大自然互相回應的。兩者頻率一致時,人的腦力可以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而,打鼓,似乎就有這樣的成效。對於坐在樂團最後面的鼓手,大家應該是有更多敬意了。
李鈞震:
1.
「兒童學習才藝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孩子快樂,喜歡就好!」這是錯誤的觀點。讓小孩學才藝,主要目的是讓家長發現小孩子的優、缺點。
2.
家長發現小孩子的優、缺點之後,要鼓勵小孩子彌補缺點,發揮優點。特別是它的缺點、弱點或不擅長的領域,如果不及早彌補,會成為他一生永遠的致命弱點。
3.
現今學校的教育內容很死,通常無法發掘小孩的優缺點,大部分小孩都會變成一樣的模式,因此缺乏多元性;同時,大多數的學校老師不可能有耐心去彌補小孩子的弱點。
4.
家長如果透過才藝班發現,小孩子跟柯文哲一樣五音不全,不要認為他沒天分,從此放棄彌補。(郝龍斌與柯文哲的父母都是這樣)。反而應該提早補救教學。
5.
教育,最重要是要以身作則,父母發現小孩子能力上的弱點,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弱點?在彌補小孩子弱點的前一小時,先彌補自己的弱點,才不會過度要求小孩子,給他過度的學習壓力。
6.
父母都不反省自己,一昧讓小孩參加才藝班,這樣的父母不是典範,沒資格叫小孩子聽話。
7.
克服弱點,很辛苦,父母自己不帶頭做,只會出一張嘴叫小孩子學、補習,這種家庭環境很糟糕,會造成親子問題,同時小孩子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障礙。
8.
如果發現小孩子在某一領域有天份,千萬別高興太早。如果小孩子很會背書,考試成績很好,要小心,他長大有可能跟柯文哲一樣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同時缺乏人文素養。柯文哲的父母一直縱容柯文哲的驕傲自大50年,柯文哲的妻子也縱容柯文哲的驕傲自大,這個家庭的家教很失敗。
9.
驕傲自大的人,大多數是因為沒有發現自己能力上的弱點或缺點,他一定沒有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
10. 只會打鼓,其他什麼都不會的人,一定驕傲自大又自卑,這樣會身心不健全。
11. 如果發現小孩子在某一領域是超級天才,千萬別高興太早。早一點送出國學習,因為沒有天份的父母,很容易毀了天才小孩的前途。
Ventures-Hawaii
5 O
Amaizing
Drum solo From the movie Whiplash
Simon Rattle as Timpani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