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美國3學者 共享化學獎

Incantation and Dance. Tokyo Kosei Wind Orchestra.
【摘要10.10.2013蘋果】「他們將化學實驗,帶進了電腦中。」昨揭曉的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由3名美國化學家:卡普勒斯、李維、華爾舍共享,瑞典皇家科學院表揚他們在1970年代,為複雜的化學反應開發了多尺度模型系統,讓化學實驗不再局限於實驗室,而能透過電腦,使得實驗更加迅速精準、運用更廣。
哈佛大學退休教授、83歲的卡普勒斯(Martin Karplus)擁有美國、奧地利雙重國籍;66歲史丹佛大學教授李維(Michael Levitt)擁有美、英、以色列三國國籍;72歲南加大教授華爾舍(Arieh Warshel)則擁有美國、以色列國籍,3人將共享800萬瑞典克朗(約3690萬台幣)獎金。
他們3人於1970年代,研發出模擬化學反應的電腦程式,諾貝爾獎評委讚揚他們的成就是開拓性的,以往化學家只能用塑膠色球和小棍棒來建造分子模型,要做電腦模擬,只能從牛頓古典力學和量子力學兩模型中二選一,前者計算較簡單,適用於模擬大型分子結構,卻不能模擬化學反應;後者可模擬化學反應,但需龐大的運算能力,所以只能用於小型分子。他們融合兩套程式,並簡化計算。
因為他們的貢獻,現在由電腦建造分子模型。可模擬蛋白質結構到汽車催化劑淨化廢氣的化學反應,到協助優化太陽能電池、汽車催化劑和設計藥物,今日大部份化學家取得的進步,都是他們奠定的基礎。
國科會副主委牟中原昨指出,3名得主對許多化學實驗,如藥物設計都有很大貢獻。曾師承華爾舍的交通大學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教授黃鎮剛則說,獲獎3人建立簡單運算模式,讓電腦處理複雜反應過程,隨電腦科技發展,現在大學生就能操控電腦做複雜實驗。
黃鎮剛1982年在南加州大學就讀時,是華爾舍收的第2個博士生,在華爾舍實驗室待了6年,畢業後師生仍保持聯絡。黃鎮剛解釋,早年不清楚人體內諸多化學反應機制,當時電腦體積大、性能也差,獲獎的3人幾乎是世上最先用電腦模擬、計算生物體內化學反應,進而預測結果的學者。
黃鎮剛眼中的華爾舍非常獨創:「他有公認的『科學直覺』,很多問題在研究前,他就可直指答案;但也常和主流牴觸,論文往往受到很大批評。」

華爾舍最初想到用電腦做實驗時,由於個人電腦還沒問世,很多人笑他異想天開,黃說:「連隔壁實驗室都質疑我們的研究,我當時還擔心畢不了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