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人民有德 反映政府的無能

【許又方 中國時報2012.05.16摘要】中國大陸作家韓寒因為手機失而復得,遂在微博上寫下〈太平洋的風〉一文,盛讚台灣的國民素養,連日來引發輿論熱烈反應。有位外籍記者賜電與筆者討論這則新聞,問及何以台灣基層民眾普遍都十分善良且富人情味,是否有特殊因素使然?
接著又談到,為何台灣的民間活力無窮,許多非營利性組織林立,即使經費拮据,但卻仍樂於出錢出力、積極幫助弱勢族群?台灣人的愛心為何如此濃烈?造橋、鋪路、助學、扶貧等善舉,時有所聞,卻多半不是出於有錢的大老闆之手,而是升斗小民數十、百元積累而成……
這些在台灣尋常可見的善行義舉,令來自美國的老外記者嘖嘖稱奇,他並且向我提及二個採訪時聽到的真實故事:一個月收入只有二萬的小姐,竟因不忍看到鄰居年邁的老伯伯撐著拐杖跛行,花了她雙倍月薪買了輛電動輪椅送給老先生;另一名已屆七十高齡的阿伯,每天扛著瀝青、沙石,義務為住家附近的縣道修補坑洞。
我無法從人文因素具體回答他對台灣人良善特質的好奇,只能與他分享更多這個島上曾經發生的溫馨小故事;不過,我同時也提醒他,正如老子言:「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台灣人那種樂於助人的行動背後,某種程度而言,正是反映政府的無能,簡單來說,因為很多事政府不願做,或做不到,民間只好「自力救濟」。
固然,政府絕非萬能,無法為人民面面俱到,因此不該事事只求仰賴政府;但話說回來,當一個社會公益團體林立,且對社群的服務效率遠高於政府、甚至完全取代了政府功能時,那麼就不免令人感到納悶:這個政府究竟在幹什麼?會因而懷疑政府無能,也就理所當然了。
以筆者居住的地方為例,此處有一段省道終年路燈不亮,後來才知原來是因為縣府沒錢繳電費,最後是在民間旅遊業者的支助認養下,路燈才得以「重見光明」。怪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缺錢,連最基本的民生建設與維護都有問題,但我們卻經常聽聞某市又承辦了什麼大型國際活動,數十、百億隨手就花掉;或是蓋了什麼東西,結果因功能不彰而只好拆掉,幾千萬、幾億公帑因此付諸流水。
中央呢?隨便一個慶典節目就花了二、三億,卻完全無視於全國有愈來愈多家庭付不出學童的營養午餐錢、因為經濟壓力而全家走上絕路、失業流落街頭者愈來愈多……等事實。
上述的情形,一方面顯示政府資源分配失衡,一方面暴露政府經費運用大有問題──未能把公帑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換言之就是失責無能。如果不是台灣人民大多重情義且富愛心,替政府擔下不少應為而不為之事,台灣社會還能像如今般祥和且穩定嗎?(作者為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