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新二代成南向尖兵 台灣明日優勢

Lucia Aliberti, V. Bellini: I Puritani "Son Vergin Vezzosa"
【摘要2015.12.15. 聯合報】新二代目前多數正就讀國中小學,幾乎遍及全台校園。據統計,每十個國小新生中,有一個來自新住民家庭。內政部移民署推估,到2030年,台灣25歲青壯年世代,將有一成三是新二代
來台的婚姻移民,在2002年進入高峰,以大陸、東南亞女性為主。早期,因為國人的不理解或歧視,她們有如隱身黑暗角落,子女避談母親是新移民,更遑論了解母系的語言和文化,「母」語失聲了。
過去三年,移民署推動火炬計畫,深入全國上千個學校,透過交流讓台灣社會不再因誤解而排斥,也讓新二代不再否定自我,抬頭挺胸,大聲說出自己的媽媽哪裏來。移民事務組長李臨鳳說,以前是「媽媽學說話」,現在是「學媽媽說話」,一語道出社會氛圍的轉變。
愈來愈多新二代,樂於學習母系語言和文化。移民署舉辦新二代培力計畫,接手民間推動數年的「外婆橋」並擴大舉辦。去年暑假把新二代與新住民、老師「搖回外婆橋」,除加強他們與「母」國的鏈結,也讓老師更加了解新住民文化,從教育扎根;明年還要持續辦理。
今年四月,行政院長毛治國拍板成立新住民跨部會會報,將新住民事務提高到行政院層級;新住民團體更首度進入院級決策圈,外配基金也將轉型更名為「新住民發展基金」。毛揆還宣示,研議在國小課程中納入新住民母語教學。
新住民正在台灣各地嶄露頭角。母親有越南、印度血統的海倫清桃,曾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主角獎,還曾獲選擔任新北市電影節代言人;更有新住民進入下屆不分區立委保障名單,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新住民立委即將出現,這些都代表台灣社會正朝更多元的文化社會邁進。
崛起中的新二代,有人因為在雙語家庭中長大,輕鬆學會五種語言;也有人因其母親來自東南亞的背景,投入移民研究,拿到國外獎學金,一路念到博士;有人走遍全台尋找新二代,鼓勵他們勇敢說出「我是新台灣之子」。
不論經濟或文化,新二代都可以擔任台灣與東南亞間重要的橋梁,成為台灣得天獨厚的「人口紅利」。只要透過社會觀念的移轉與政策的引導,他們不僅不是弱勢,而是珍貴的人力資產,更能成為台灣明日的優勢,只要開始,行動永遠不嫌遲。
住台北的藍燕玲是新住民二代,印尼出生、台灣長大,成長過程常被同儕嘲笑「媽媽是從落後國家來的」。她沒有自卑喪志,懂得掌握自己的語言天分,學會中文、西班牙文、印尼文、英文與德文,多國語言成為她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可能從小接受不同語言刺激,學得特別快。」藍燕玲說,小時候母親沒特別教她印尼話,她聽過幾次母親打越洋電話回故鄉和親人聊天,耳濡目染就學會。
在台灣念小學的她,某天看電視轉到英文新聞頻道,雖是陌生語言,對她有莫大吸引力。她向媽媽吵著要到美國學英語,「但媽媽說去美國太貴了,最後折衷送我去較近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念完國中,她轉往加拿大讀高中,之後回到出生地印尼完成大學學業,又到西班牙讀研究所,現在的她,正在英國攻讀商學博士學位。
遊歷多國開拓她的視野,也讓她深深愛上旅行。藍燕玲說,旅行可以深入認識各國文化和建築特色。
母親來自印尼的何景榮,掌握身為新二代優勢,目前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專攻新住民和東南亞移民研究。已是準博士生的他說,移民子女有雙語能力、易適應多元文化,是重要資產,絕非弱勢。
卅七歲的何景榮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後,一路攻讀碩、博士。專攻移民研究的他說,國科會研究發現,學童的課業表現,和父親學歷較有關連,與新住民跟非新住民身分毫無關係。
「台灣社會以為新二代普遍功課不好,根本是誤解。」他說,自己從小學習兩種語言,各科目尤以國文名列前茅。打破新二代功課差、國語不好的刻板印象,成為他投入新移民和東南亞研究的重要原因。
何景榮在政大念碩士時,因其新二代背景,選擇幾乎沒人做的東南亞研究;這成為他的優勢,研究題目較冷門,讓他連連拿到教育部留學獎金及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一圓出國求學夢。
研究過程中,何景榮發現,很多國家懂得把握新移民人口優勢,成為重要資產。例如:韓國有大量中國東北嫁來的朝鮮族,新二代普遍具備韓、中雙語優勢,近年在中國東北與山東等地的韓資企業與工廠,多半靠這些新二代當先鋒。
何景榮表示,蘋果公司選在印尼設置亞洲研發中心,就是看上印尼人口眾多,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市場;東協十加三(東協十國加中、日、韓)更是當前成長最速的自由貿易經濟體。
今年八月,何景榮從印尼最高學府國立印尼大學的高階印尼文班畢業,同班韓籍學生多達四十餘人、日籍學生也有廿幾人,他是唯一台灣人。
他感慨地說,和日韓重視東南亞市場相較,台灣不少人存有太多誤解,以為東南亞國家窮困,前往投資是錯誤觀念。台灣已面臨被邊緣化窘境,不懂得運用自身優勢,實在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