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台灣首學在新港

台灣史
【摘要2015.2.8.自由 張復聚大家看到「台灣首學」,反射性的認知就是1665年鄭成功來台,所完成的台南孔廟!錯了!如假包換的台灣首學應該是1636年荷蘭人在新港社(今台南新化地區)為當地孩童開設的學校。
該校目的是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早上用西拉雅語上課,下午則用荷蘭語;至1643年已有部分學生能書寫。後又於1659年在蕭壠社(今台南市佳里區)設立基督教神學院,稱「蕭壠神學院」,是台灣第一間高等教育學校。因為荷蘭人使用羅馬字abc書寫,被戲稱為「番仔字」,荷蘭人是「紅毛番」,台語「番仔火」(火柴)及「紅毛塗」(水泥)就是他們引進使用的。
當時也在台南地區開設西式醫院。後來西拉雅族群就用abc來寫買賣契約,被漢字使用者稱「番仔契」,使用時間長達150年(約16831813年),此類文獻就是現今鼎鼎大名的「新港文書」, 還是歷史上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此外,也留下新港語的聖經「馬太福音」等文件,為今日西拉雅語復育提供重要範本。  (作者為醫生,台灣羅馬字協會常務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