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殖民地比較進步嗎?要看誰殖民!

台灣史
Bernstein - Finlandia - Sibelius
【摘要2015.2.7.自由】日本統治台灣第四十年(1935年),中國社會黨領袖江亢虎來台旅遊。他搭船從廈門到基隆,上岸之後立刻感覺氣象一新。他在遊記上寫著:「基隆全市人口不足十萬,而交通、教育、衛生、慈善,種種設備,應有盡有。由廈到此,一水之隔,一夜之程,頗覺氣象不同。」(詳見《台游追紀》)
11年後(1945年),二戰結束,中國記者江慕雲也站在基隆碼頭同樣讚嘆:「有人說,假如這五十年,不是日本人在經營的五十年,而是我們自己經營的五十年,恐怕基隆還沒有成為現代化的港市吧?」「從祖國來的接收大員、視察大員、旅行觀光的人,還有一班心術極壞的淘金者,幾乎沒有一個不稱道台灣好、台灣富庶、建設好、氣候好、一片和平空氣。」(詳見《為台灣說話》)
這種稱道台灣進步的言論,多不勝舉,試舉兩則來看:上海《新中華》雜誌文章說:「『台灣』一般人的文化水準,也比內地的高多了。日本人給我們的遺產並不壞,我們決(絕)不可把它浪費了。」(見味橄文,復刊五卷七期)。
天津《大公報》1947年二月十二日以社論〈請愛護台灣這片乾淨土〉誇讚說:「說來慚愧,這片乾淨土之所以為乾淨土,還是日本五十年統治的遺產。」中國作家蕭乾來看過台灣後說:「大陸中國在現代化上離台灣至少落後了半世紀。」(詳見蕭乾〈冷眼看台灣〉,天津《大公報》1946.1.15
以上史料在在證明柯P所言「殖民地反而比較進步」之說並沒錯。以下數據更可佐證:以每人鐵路客運運輸量來看,1943年台灣為253延人公里,四十三年後中國還達不到此數(1986年只有240延人公里);以平均每千人擁有電話數來看,1941年台灣每千人有五台,42年後(1983年)中國才達此標準。
學齡兒童就學率看,1943年台灣為71.3(山地更高達86.4%),20年後中國才達此標準;以平均每人用電量來看,1943年台灣已達181.5度(是中國的233倍),卅年後中國才達此標準。
不過,凡殖民地就必然進步嗎?也未必。二戰後台灣結束日本殖民,立刻又陷入再殖民命運。中國來台設立「行政長官公署」,與日本總督府性質無異。連戰的爸爸連震東當時就警告:這種制度將使台灣同胞產生「總督制復活」的錯覺,以為行政長官又是以「統治殖民地」姿態出現。
果然,台灣人旋即以「新總督府」稱之。在所謂「新總督府」的統治下,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誠如上海《僑聲報》指出:「所有表現都使一般台灣人感到這不過是另一種殖民地制度的代替。」這個新殖民統治終於引爆二二八事件!
所以不同殖民者,帶來不同結果。但無論如何,有志氣的國民不需要殖民統治。我們要有自己的國家,自己管理自己!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鈞震:
1.        志氣,不能當飯吃。有志氣卻沒有知識水準的官員,必然匹夫之勇,必然禍國殃民;有廣博知識的國民,不可能毫無志氣。
2.        228事變發生的主因是,陳儀等殖民官僚,過度無知所造成,但是他們殺人卻很有志氣;蔣中正的殖民心態,促成白色恐怖的政策,主因也是蔣中正有志氣,卻毫無知識程度,缺乏國際觀所造成。
3.        蔣經國沒有志氣?有!他提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是話說得漂亮、志氣十足,但是缺乏智能程度,導致說一套做一套,然後污染所有的國民黨員,人人學會說一套做一套的文化。
4.        古今中外所有的獨裁者與政客,都不缺志氣,但是大多數都嚴重缺乏知識水準;習近平與李光耀就完全沒有民主政治的知識,也完全沒有人權方面的知識。
5.        知識就是力量。有志氣,不一定有力量。
6.        印度聖雄甘地,有志氣追求國家獨立,不需要英國殖民;但是他過度愚蠢無知不好學,不願意要求牛津大學到印度設分校,導致現在印度的文明水準落後英國很多,自己管理自己,會不會越來越慘?
7.        有計畫性的學習不同的文明,這是文化交流;被強迫的學習不同的文明,叫殖民。被殖民的文化有好有壞,但是有計畫性的學習不同的文明,可以去蕪存菁、快速進步。
8.        目前世界上獨立自主的國家,仍有許多非常落後,不是沒志氣,是權貴沒知識所造成。無知而有志氣的父母管教小孩,越管小孩越慘,無知的小孩有志氣自己管自己,越管自己越慘。
9.         有知識又有志氣,天下無敵。世界上,最難挑戰的志氣是,要求自己終生多元學習;阿扁有無這種志氣?馬英九顯然就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